“豆油124749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我在天堂散文诗,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我在天堂散文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我在天堂散文诗
我在天堂散文诗
我在天堂,俯瞰世间的苍凉
征战杀伐从未停止
夜夜的悲鸣响彻在大地之上
风吹不散浓重的硝烟,那黑色直冲上天
染黑了天空,抹暗了白云
这世界的生机被生生切断
我在天堂,看着那人类的百态
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日益增长
像一只巨大的魔爪伸向心房,贪婪而又猖狂
人类无力抵抗
一批接一批的心灵被占领
只余下徒劳反抗和不甘挣扎
在角落里不肯低下头颅
我在天堂,看见那万物在自由生长
蓝天白云是鸟儿们的故乡
森林大地居住着猛兽与豺狼
至于那江河湖海
对于鱼儿来说,就好比我生在这天堂
充满自由与欢乐
却也避免不了命运的禁锢
但我听见,在那一方土地之上
人们的笑声震彻山冈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悦耳鸟鸣伴着沙沙声响
悠扬着我的心房
使我的`记忆飘散到天国另一方
我似乎看到
那爱的光芒,正在扶摇直上,与太阳争辉!
我似乎听见
那爱的声响,正在扩散四方,与万物比肩!
我似乎感觉到
那爱的力量,正在扎根心上,悄悄地生长!
我欣慰的笑了
因为我知道
天堂,已不再是最好的地方
只要有爱的存在
争战杀伐,权力阴谋与饥饿灾荒
将会作为历史而被埋葬!
篇2:天堂向北散文诗
天堂向北散文诗
一、天堂向北
那些模糊的迹象,像飞鸟散落的羽毛,
一直在眼前,在我行走的路上飞扬……
向南,我试探在在太湖驾一叶轻舟,
将心间高贵的火焰点燃每个花枝,
焚烧,殆尽——
昨天的涛声淹没了今朝的此岸,
无数个春天的远走撕开我鲜为人知的疼痛,
花蕊中我将寂寞一一流放,
涉过漓江,南方以南,无处停歇。
向西,我曾经满怀虔诚走进布达拉,
将心中沉淀的澄澈放在供奉最高的葬经,
默念,祈祷——
今朝的伤痕无法被白雪覆盖,
我站在世界屋脊鸟瞰情爱枯荣直到被灼痛,
漫过丝绸之路,西部以西,骆驼不解风情。
向东,我与夜色同行去迎接最早的黎明,
将梦中擎起的斑斓一次次举向蓝天,
攀升,挺进——
眼前的迷蒙模糊了曾经的渴望,
我站在高山之巅却不能引亢高歌,
一段情思逝去,东方以东,我被放逐在大海之上。
向北,只有北方,我把目光寄托在纯白之上,
那里一片蛮荒四季悠长正好建造天堂。
我不会用你的目光将我未来的人生丈量,
我要在我的荒原托起我自己的太阳。
如果阳光还行进在路上,我就更高地挺起胸膛,
我捻动一百零八颗佛珠赶在你归来之前,
洞开一个有你有我有声有色有诗有歌的天堂。
天堂向北,我绝不在雪中孤独地守望。
用文字耕耘,我的命运牵挂于一张网。
你在远方或者心上,你停泊或者流浪,
都不妨碍我把日子描摹得花朵一样。
而我的心依然可以和你一起飞翔,
青鸟一样,你在与不在都一样,
文字已经隐匿你的面庞。
二、夜
夜,终归按时而至,
不管你是否准备好,是否有勇气度过。
那是一条黑色的河流,偶尔的星光,一直陪伴,
不知牵扯了谁的眼神,才有眼泪,流星雨一样落下,
将黯淡的心交融,一直流向岁月深处。
夜,一些文字隐退,上演寂静之舞。
你的文字是最好的音符,始终叫一颗心停驻,
尤其是那缕炊烟,将胸怀舒展又撕破,
一种目光再一次踏上归途。
夜,凝望,时光那么遥远,
很多过去不可及,那些图片绚烂了日子,
却风化了青春,一缕云烟并不是传说。
如果没有你,日子依然流淌,
一种寻觅像秋天的风,始终没有停止。
我依然在路上,远方依然在远方,
只是脚步该迈向哪个方向的黎明,
生命才会在阳光下绽放,花朵一样。
很多话,你都没有说,你只是把目光交给明天,
很多宏图还在酝酿中如火如荼,
我伸出的手,正慢慢接近一个谜,像月光晕开了回忆。
吸引脚步的是一种乡村的质朴和城市的辉煌,
我仿佛看见一个灵魂正在崛起的历程。
我知道,我需要一双手的牵引,纂紧的当下,
还有一只无形的笔,然后是一些或跳跃或沉静的小鸟飞出一座小城,
栖息在有龙图的地方。
明天的明天,夜晚和白天的界限没有那么分明,
你和我都是文字里的故事,一篇连着一篇。
趁着夜色朦胧,阳光还没有将黎明唤醒,
一起上路,谁说人生只是一个人的.锦绣前程?
三、牵引
我在此岸,你在彼岸,
你我中间,是一片海的蔚蓝,
还有遥遥无期的时间的蔓延。
我在此岸,你的歌吟落在我的心上,
我的目光的涟漪延伸到彼岸。
你在彼岸,我的泪光落在你的眉间,
你的温暖沿着一张网包围在我的此岸。
我在此岸,遥望你的每一缕炊烟,
我听见你的乡愁滴落人间,那么多游子找到了心灵的皈依。
你在彼岸,看见我的一些象形文字杂乱无章,
你的一声喟叹,那些惊鸿全部侧耳倾听。
因为你,我常常忘记此岸,我的找寻荒芜了八百亩诗田,
有没有一条捷径,可以不翻越千山万水,
以一朵云彩或者一缕月光的形式降临到你的心上,
我想翻开那些经书,看看谜底是怎样的禅意。
或者我就在此岸,你沿着目光的轨迹,
或者正在下落的雨滴莅临我的城池,
将我把汹涌澎湃的诗情,整理成安静的水流,
在时光深处沉淀成琥珀似的梦。
或者我们相向而行,都别去看背影,
也别去张望路旁的风景,冲过人言可畏,穿过事事喧嚣,
一直到有你有我的黄昏。
或者你和我都原地不动,
用文字搭一座桥,中间停放我们所有不相见的嘱望,
还有来生不可预见的辉煌。
篇3:在远处散文诗
在远处散文诗
相片里被凋零叶叶覆盖的杂草,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无情踩踏。还有一旁苍白而又凄凉的环境,里面的我正对自己如山峰一样高的开心。
终于,角落里,我看到了一片颜色通红的桃花,在用色彩证明所有的记忆都是美丽。
相片外被雨淋湿的片片凋零,是我一直以来的看似繁华逝去。还有一旁不断升腾的烟圈,吸着烟的我正对着相片里的自己如雨点一样密的伤心。
后来,在远处,我看到了相片中的你撑伞而来,身边却多了一个其他人。
错误的言词。不是而来,而是路过,或者说成不经意的巧合。
回忆就像是一片麦田,一片几百公顷的麦田,而巧合即是一把镰刀,用来收割。
回忆的始端是如同今日一样的不经意的路过,那日风和日丽。你抱着几本张爱玲的小说奔跑在我的面前,我正思索着该如何离开。
你摔倒了,我扶你,就是这么一个小说里常常出现的桥段,我们无缘的相识。
回忆的末端是我眼前的你们同撑一把伞路过,今日阴雨绵绵。我看着那张你或许已经不曾记得的的相片,你正要从我的身边走过。
我背过相片,不动声色,就是这么一个小说里常常出现的'形同陌路,我们无缘的不相往来。
所有的相知、相爱,都不愿提及,我撒一把分手后你流过的泪,在雨里。此刻,雷声远来,阴雨依旧。
我在想着:后悔了,即便知道后悔是没有用处的,还是后悔了。这是应该的,必须的,为那天一通电话道再见。
再见了,再次见到了如是失而复得,却如是再也见不到。
相片里被无意间踩踏的杂草,在丛生。还有一旁纯白的天空里展翅的孤鸿,里面的你开心却假装不乐意,里面的我就是那么的开心。
于是,相片外面的我在角落里找到了多多桃花的粉红,掩饰自己曾有这样一个开心的梦。
烟圈不断上升着的是我看不见的过往,连着地上沉侵在于水利的叶叶凋零。还有我缜密不凌乱的思绪,正决定自己是否再一次的离开。
于是,相片里面的我正在对着自己笑,我想到了一个词语叫做人面桃花,掩饰自己会逃离这个凄美的梦境。
因为,你已在远处。
篇4:在远方散文诗
在远方散文诗
一切光,一切声音,就这样步步为营淹没自己,隐忍的情感思念转向内里,杀伤灵魂。脆弱的内心只是渴慕并需要着远方。
远方深邃,在命运里轮回,遥望另一方寂寞的灵魂。对远方诉说一个自己。
人生的苍老在岁月里被安放,没有善终,只能够由命运左右。来是风,去也是风。一切从远方而来,赴远方而去......
每个人对于爱都抱有那么高的期许,每一个对被爱的渴望,是那么炽烈,然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磨蚀。我世俗的无可救药,我承认。
远方.是一个孤绝,不落情缘,于己是另一个自己,一切在远方。使我们不能靠近,而别人亦不能靠近我们,悲哀吗?
远方,有爱。不被人知道是幸福吗?隐秘无望的爱,对我们有用吗?不能取暖,不能拥有。
人生在远方,文字在键盘下跃动,对于人生实在无话可说,文字跳动出的是那个自己?
事实上它们不属于我,它们有自己的意图,在我的电脑上排序,集结,独立。成群的出现。远方,在每一个人心里,而不在文字里。
越是华美的文字,越突显它的苍凉,越遥远的距离,越彰显它的靠近。是本质的,不可逾越的,不被意识,不被察觉,只因它在远方......
远方此时在这苍穹里,这世上却有一些不可言说,就沉默在远方。
自己面对远方,是自己幻觉吗?自己相信吧!
自一开始,远方就在那里,淡静心折,静谧存在。安静的坐在远方的渡口,想向其中寻觅温暖的音讯和印记。
但一切又是那样遥远......远方,走失了自己。
远方,静好,涤荡世间荒荒,心事苍凉。只因我们害怕自己的.情感,因一切与一切之间始终不过是离散。
远方从一开始就不曾相聚,那么,就让他遥远的存在已抵挡那岁月流年的荒芜。爱与欲,不可沾提,我们就各自存在于远方。
远方,把一切空悬,生生不息,逼近永恒。
柔光的月告诉远方,一切有时---皆灭。远方,轻烟一缕,初与终,皆在自身。
远方伸绵,把自己篆刻于远方,幽深无限。
远方幻感,一个人就任由它召唤,顺从自己的内里,隐秘,在远方深深幻近。
远方深长,一个人在远方的渡口,虚空幻化。是爱,是悲叹,是柔情,都葬于远方。
被恒久的放逐,那达不到的地方。内心的荒原是否也就葳蕤葱绿了。
即使众人背弃,爱情屠戮,憩息远方,那是否就是一个永恒的唯一。
突然间,时空退后,自己站在了远方。放一个飘荡的自己,空余一个躯壳在原地,冰静如道,森然如佛。
远方的慰藉,有一个自己。内心萧条,诉与远方一个依靠,我们投靠了自己,抱着一个自己取暖。人间烟火,霎时温暖。
事实上,远方无非幻象,静叶菩提,在彼岸,众生明明。而我们依然自欺不休,只因它,陪伴我们初与终。
念及此,望向远方,放一些旧魂于远方,电光火烈,心底雪亮苍白。
远方悠远而幽暗,以万千姿态呈现,旧事温柔,浅忧,开到酴醾。

篇5:在路上散文诗
在路上散文诗
风雨兼程,我们奔驰在前往理想的路上,
追寻心中的感觉爱恋极致之美眼泪和悲伤,
我在翱翔的雄鹰与蔚蓝的苍穹对话,
遥望远方呼唤圣洁的布达拉。
骑升1500米,站在4700米高度的色季拉肩头,
登高远眺无际的林海云海,
疲惫的身体在心灵愉悦的.抚慰下,
变的舒缓和神怡。
遥望远方俊美神秘南迦巴瓦峰,
感受西藏众山之父雄姿,
感受如同雷电般燃烧勃发的恢宏壮美,
此情此景此生足矣!
乘风下山,车轮飞转,
大片墨绿色原始森林带着青草的香息扑面而来,
海拔几十分钟降至1700米,
失落失重带来极致之感受,我心荡漾!
骑行骑行,我穿越森林与大江同行,
我的足迹跨越千山万水,
我的笑脸印记巍巍原野。
拍一组美照留下我执着的身影,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哈,我啊,就是自然的一份子!
骑行骑行,
山坡有时滑行有时,
艰难有时得意有时,
每一刻都是我在修行。不急!
日暮生烟,潇潇晚凉风,
更兼一身疲惫,累了到了来了,
这是我的落点还是车轮滚动的句号。
风雨坎坷,历经磨难,
我的目标一直在路上!
骑行骑行,我不带烦恼忧伤痛苦和无奈,
也不带在意的俗人和俗世,
我在河边淌漾,我在雨中慢行。
鞋子里灌满了水,裤子在滴水
我手脚麻木,骑不动了,
眼泪下来了!
车在水里人在车上。
有些承诺如一根针
毫无力量却凛冽锐利直插人心!
此时的坚持韵味十足。
老人磕长头虔诚而又悲悯,
他对身边滚过的五色车轮视若无睹,
小风吹拂起他的发丝
一道道皱纹里镶嵌着一生追求。
他也在自己的路上吧,
走自己的人生路看自己的风景,
享受自己人生哲理归一。
我们的骑行也是如此吧,
走着看着玩着闹着思索着憧憬着,
执着以及努力!
我们在路上!
篇6:《我在天堂等你》读后感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那天在图书馆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籍中,一眼就瞅见裘山山的《我在天堂等你》。裘山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性军旅作家,更何况这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曾斩获过无数文学大奖,改编成话剧后也是好评如潮。
轻轻从书架抽出书籍,淡蓝色的封面,像极了西藏辽远深邃的天空,赶忙捧起来细细品读。没想到读后却深陷其中,好似走火入魔一般,眼前显现的都是连绵不断的皑皑雪山和斗志昂扬的进藏女兵。尤其是挑灯夜读之后,早晨走出家门,仰头张望、找寻的都是恰巴山、丹达山上的雪影,恍如置身海拔5000米的鹿马岭山麓,常常产生今夕何年的错觉。看到身边匆匆而过的路人,我的眼睛又企图像X透视光片一样看穿她行走的意义。面对这些一瞬间涌上心头奇奇怪怪的举动和想法,我知道自己从这本书中走不出来了……
这部小说讲述离休将军欧战军得知三女儿木槿有外遇闹离婚,小儿子木鑫经营的超市被查封的消息,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谁知会议不欢而散。第二天早上欧战军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欧家儿女陷入自责和巨大的悲伤之中,沉默寡言的母亲白雪梅讲述了五十年前那群进藏女兵的真实故事,解开了萦绕在六个子女心中的身世之谜。故事围绕欧家人物三天的活动展开,但是我好像跟着他们,经历了欧战军、白雪梅、王政委、苏队长、小冯等许多人的一生,他们每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真、善、美都在一遍遍洗涤着我的心灵,让我如朝圣者一般,匍匐在他们的脚下,为他们的乐观坚强所深深感动,为他们的苦楚遭遇而低声啜泣。久久回味在裘山山那平淡的、感性化的叙述,隐藏在心灵最深处的、最柔软的东西就这样被掏出,一遍遍在催促着我动笔写一写那些不该被遗忘的人和事。
之前的阅读体验确实没有这样的痛彻肌肤、无法自拔的经历,眼前一条生命之河在缓缓流淌,拾柴途中坠落悬崖身亡的女兵刘毓蓉,劳累至死的管理员、摔落悬崖的小冯、为木凯上山采药身亡的,保育院里的徐雅兰老师,被脚气病折磨至死的王政委,还有舍己救人的辛医生,苦苦等待女儿归来的白雪梅母亲……那些鲜活的人物,他们的欢笑,他们的挣扎,他们用或悲怆、或忧伤的姿态走向生命终点,消失殆尽的身影像胶片中的慢镜头一样,一一闪过我的眼前,让撕心裂肺的痛苦在我体内恣意生长,使我必须扬起头张大嘴巴大口大口地呼吸,眼泪才不会像雨季涨水的河漫出了河堤,哗哗的流淌,流得到处都是。就像书中所说“一个人对一个人的认识,不是靠时间的堆积来加深的,而是靠交手,靠遭遇。”他们对理想的矢志不渝、对苦难的豁达开朗、对队友的友善真诚,完完全全征服了我。还有进藏途中那些朝圣者,在书中,她们不管是冰河中水淋淋地一爬一匍匐,还是静静的安息在路边。我想她们的灵魂已经脱离了肉身,在信仰的天空中飞翔,心里总会涌起一种敬意和感动。他们衣衫褴褛,饥肠辘辘,但他们目标明确,步履沉稳;他们的目光越过人类的头顶直视天边;他们有与生俱来的信仰。
篇7:《我在天堂等你》读后感
《我在天堂等你》读后感
《我在天堂等你》读后感前几天,经朋友推荐,我才与这部小说结了缘。乍一听名字,似乎小说在讲一段浪漫故事,但读来却感受到小说中现实的因素更多。白天,我几乎没有读几页;只有夜里,我才能走进这部小说里,用心灵与其中的每个人对话,感受主人公的悲喜苦乐。
《我在天堂等你》以六十年前十八军进军西藏为大背景,以现代人与上一代人的生存环境及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采用插叙和时空转换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以欧战军、白雪梅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者进军西藏的艰苦历程以及发生在当代他们的六个子女身上的涉及家庭、婚姻、就业等方面的故事。作品结构精巧,从开篇处处设置了一个又一个谜团,在一个个矛盾冲突中,使读者欲罢不能,勾起了强烈的阅读渴望。
掩卷想来,小说里浓缩着中国历史的缩影,于细微处见历史事实正是精华的所在。从主人公白雪梅十八岁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忍痛与母亲抉别,参军、进藏写起,到她亲身感受了进藏大军的少衣缺吃、翻雪山战严寒的惊心动魄过程,以及他们用真诚打动藏民建设汉藏一家(欧家的六个子女中有三人不是亲生的,其中木槿还是藏人尼玛的孩子)的共同经历,不仅让我对西藏这块天堂般的土地充满着崇拜和敬仰,更是被老一辈人忘我的牺牲精神而感动。做为当代人,除了感动,懂得感恩外,该小说还提示了两个不得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一、子女的教育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心愿,主人公欧战军、白雪梅也不例外。为了养育六个子女,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直到子女们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并多数建立家庭。他们言传身教,影响和教育子女们要做正直的人,自力更生不怕困难的人,做对国家以社会有用的人,总之要做他们心目中的好人。()但是子女们生长环境和经历决定着他们的未来不可能与欧战军那一代人所期盼的那样,他们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不是一两次家庭会议上家长说了就能解决的。每当子女们向他们诉苦时,欧战军的一句“至少氧气是够喝的”,几乎成了口头禅,也是他与子女们存在代沟的最好见证。在解决木槿离婚问题、木鑫经商问题的家庭会议上,子女们的真心话,句句都戳在欧战军的心窝上,以至于突发高血压脑溢血而离世。到底该怎样教育孩子,怎样缩小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是我们每个成年人值得深思和讨论的问题。
二、人们的信仰问题。小说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在大部队进军西藏的路上,偶遇了五六名叩等身礼去圣地的妇女,其中发髻上插着一朵小红花的小姑娘(尼玛,木槿的生母)给主人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都是为了信仰而历尽苦难。尽管我们是为了不同的信仰。”每当白雪梅在历经艰险和磨难,身心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那个叩长头、头插红花的尼玛的身影就会出现,总能鼓舞白雪梅们继续前进。这难道只是情节上契合?再者,小说名字涉及到“天堂”,难道只是作者为了增加小说的浪漫色彩,还是反映现代人信仰的迷茫和纠结?从主人公欧战军的遗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初见端倪:“我是个无神论者,我知道人死后一切都消失了。但我却一直坚信,我的灵魂会飞到西藏去……”主人公白雪梅关于这方面的话更多,诸如:“在那儿等我的,不仅仅是他们,还有我自己的灵魂。我有一种感觉,我的灵魂没有和我一起回到内地来,我只是身体回来了。我的灵魂一直在那片高原上。……”作品的这种纠结,正反映了当代人在人生信仰方面的迷失。作为在改革开放的新中国生活的人们,受来自多方面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趋向多元化,中国人的信仰已不再是以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为唯一。在物欲横流和快餐文化时代,目之所及的`都是忙碌的身影。不论是政客、商人、公务员、农民工,就连在家的老者也在为接送下下一代孩子、买菜吃饭、健身等忙得脚不沾地。而一天下来,盘点忙碌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能在心灵上和人生轨迹上留下记录的却是寥若晨星。笔者只所以选择黑夜作为读小说的时间,或许正是彼时心灵的节拍才能与小说中记录的新中国的开拓者们的所思所行合拍,才能听到他们呼吸,才能感受到他们的心跳。我们虽很幸运地没有生长在那个战火频飞的年代,但到底我们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更有意义?这不正是这部作品给予我们的人生命题吗?我们不要把今生不能实现的一些愿望寄托到来世,且不说人世间有没有来世,最起码我们的来世由不得今生的我们作主。“我在天堂等你”,换句话说,在天堂等我们的,不是那个心动的“你”,而是今生那个言行合一的“我”自己吧!
总之,《我在天堂等你》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尤其是当代五十岁以下的人们。
篇8:《我在天堂等你》读后感
《我在天堂等你》 这部书里面这群有信仰的人精神世界很强大,面临什么困难都可以去克服,不易被打垮。交织其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数度让我泪流满面。有个细节让我难忘,就是欧战军在新婚之夜,发现妻子白雪梅的被子只是一个空被单,才知里面的棉絮在她例假来时已经被扯着用光了。一个赢弱的女人,过雪山时仅仅靠一个空被单抵御寒冷,真是难以想象。书中借白雪梅www.i1的口吻叙述到“他丢下被子走过来,定定地看了我一会儿,突然一把将我抱进怀里,抱得紧紧的,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他说,别伤心了,我保证以后对你好,保证不欺负你。”这就是革命年代的爱情,前一秒还在对组织的安排呜呜哭泣的白雪梅,后一秒僵硬的身子终于松软下来。
写友情,更是感人至深。白雪梅几次遇险,都是辛明医生冒死出手相救。在得知好友刘毓蓉身亡后,白雪梅把母亲送给她的那件蓝色旗袍飘下悬崖,期待给刘挡挡寒;管理员临终前更是把他的棉衣送给白雪梅,把瓷碗送给小赵,把身上所有的东西分享给战友……欧战军和白雪梅先后收养了王政委、辛医生和的孩子,将他们视为己出,尤其是原则性强的欧战军,为了这些战友的孩子竟然破例动用关系,让自己亲生的木兰从小就误认为她是抱养的,而和母亲产生深深的隔膜。欧战军他们这一代人,目的很明确,信仰很单纯,书中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光芒熠熠生辉。
说到亲情更是在曲曲折折中峰回路转,让人动容。欧战军的大儿媳晓西一直对公公怂恿独子小峰参军不满,二女儿木兰和老公关系冷淡,三儿子木凯的妻子不满木凯常年在西藏当兵而离婚,带走了他们老两口最疼爱的孙女,四女儿木槿也闹着要离婚,老五木棉下岗后生活困难曾向父亲求助,小儿子木鑫更是让他觉得钻进钱眼里去了。表面来看,大家都忙忙碌碌,比较热衷追求利益和金钱,很少去思考生命的意义,被世俗的生活所湮没。但是每个人他们的内心世界,依然在期待着渴望着纯净的情感,渴望着一种忘掉现实世界、将灵魂升华起来的精神。
篇9:《我在天堂等你》读后感
《我在天堂等你》随着故事的展开,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坚守住自己的本真和道德的底线,不愧为欧将军培养出来的儿女。就拿木鑫来说,急需大笔资金周转的他在和银行的曹青行长共处一室时,权利、美色都未曾让他迷失自我,用自身的浩然正气赢得了曹青的尊敬和信赖;下岗失业的木棉没有让将军的女儿成为她的标签,成为她的桎梏,而是脚踏实地地做钟点工、晚上在宾馆守夜,靠自己的双手努力走好人生路。想起了莎士比亚那句话:“只要结局是好的,一切都是好的”,真的,就连半夜偷盗、打伤木棉的`那个盗贼,未曾拔出凶器伤人,让我觉得他都不是特别可憎,也是可以改造好的。木槿的丈夫郑义最后同意离婚,揭开了他有心理障碍的秘密――那个新婚在即的连长因为泥石流变成一具血肉模糊的遗体,满怀憧憬来部队参加婚礼的女教师变得神志恍惚,又是一个无法言说的痛。看来掩藏起来的秘密,是军人另一种的义薄云天。
欧家的第三代小峰在部队的熔炉中迅速成长起来,他骨子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他最后对三叔木凯表示愿意报考军校,驻守西藏,让我看到了热血青年的理想和抱负和他所谓的现代意识,看到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年轻一代已经接力。
故事选择用欧战军的遗书结束,那封饱含热泪写就的书信中有对妻子的款款深情,对儿女的大肆褒奖,和对理想信念的阐述,对西藏那片热土的眷恋,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试想欧战军的骨灰撒在西藏的河流和高山,这样他就和他的战友、他三个早夭的孩子永远在一起了,他的一生也够圆满了。他的六个儿女在各自岗位上,都坚守住理想和道德的标尺,他们发自内心对信仰的自我坚守,一定会让欧老含笑九泉。
就像作者在后记中写到的那样“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发展,我都敬重那些有着坚定信仰,并为之付出毕生努力的人,敬重那些始终如一为理想而奋斗的人,敬重那些重情义重责任重生命质量的人,敬重那些以生命为旗、灵魂为足而终生行走的人。”借用曾经英姿勃勃的苏队长的那句遗言:“我实在太累了,我想休息,让我休息吧。”我想他们,只是行走时间太久了需要休息。他们用信仰和生命在前面为后来者趟路,鞭策我们时时叩问自己的灵魂,是否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初心。
今天是清明节,谨以拙作致敬那些重情重义的、为了理想信念长眠地下的人们!
篇10:《我在天堂等你》读后感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那天在图书馆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籍中,一眼就瞅见裘山山的《我在天堂等你》。裘山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性军旅作家,更何况这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曾斩获过无数文学大奖,改编成话剧后也是好评如潮。
轻轻从书架抽出书籍,淡蓝色的封面,像极了西藏辽远深邃的天空,赶忙捧起来细细品读。没想到读后却深陷其中,好似走火入魔一般,眼前显现的都是连绵不断的皑皑雪山和斗志昂扬的进藏女兵。尤其是挑灯夜读之后,早晨走出家门,仰头张望、找寻的都是恰巴山、丹达山上的雪影,恍如置身海拔5000米的鹿马岭山麓,常常产生今夕何年的错觉。看到身边匆匆而过的路人,我的眼睛又企图像X透视光片一样看穿她行走的意义。面对这些一瞬间涌上心头奇奇怪怪的举动和想法,我知道自己从这本书中走不出来了。
这部小说讲述离休将军欧战军得知三女儿木槿有外遇闹离婚,小儿子木鑫经营的超市被查封的消息,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谁知会议不欢而散。第二天早上欧战军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欧家儿女陷入自责和巨大的悲伤之中,沉默寡言的母亲白雪梅讲述了五十年前那群进藏女兵的真实故事,解开了萦绕在六个子女心中的身世之谜。故事围绕欧家人物三天的活动展开,但是我好像跟着他们,经历了欧战军、白雪梅、王政委、苏队长、小冯等许多人的一生,他们每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真、善、美都在一遍遍洗涤着我的心灵,让我如朝圣者一般,匍匐在他们的脚下,为他们的乐观坚强所深深感动,为他们的苦楚遭遇而低声啜泣。久久回味在裘山山那平淡的、感性化的`叙述,隐藏在心灵最深处的、最柔软的东西就这样被掏出,一遍遍在催促着我动笔写一写那些不该被遗忘的人和事。
之前的阅读体验确实没有这样的痛彻肌肤、无法自拔的经历,眼前一条生命之河在缓缓流淌,拾柴途中坠落悬崖身亡的女兵刘毓蓉,劳累至死的管理员、摔落悬崖的小冯、为木凯上山采药身亡的尼玛,保育院里的徐雅兰老师,被脚气病折磨至死的王政委,还有舍己救人的辛医生,苦苦等待女儿归来的白雪梅母亲,那些鲜活的人物,他们的欢笑,他们的挣扎,他们用或悲怆、或忧伤的姿态走向生命终点,消失殆尽的身影像胶片中的慢镜头一样,一一闪过我的眼前,让撕心裂肺的痛苦在我体内恣意生长,使我必须扬起头张大嘴巴大口大口地呼吸,眼泪才不会像雨季涨水的河漫出了河堤,哗哗的流淌,流得到处都是。就像书中所说“一个人对一个人的认识,不是靠时间的堆积来加深的,而是靠交手,靠遭遇。”他们对理想的矢志不渝、对苦难的豁达开朗、对队友的友善真诚,完完全全征服了我。
还有进藏途中那些朝圣者,在书中,她们不管是冰河中水淋淋地一爬一匍匐,还是静静的安息在路边。我想她们的灵魂已经脱离了肉身,在信仰的天空中飞翔,心里总会涌起一种敬意和感动。他们衣衫褴褛,饥肠辘辘,但他们目标明确,步履沉稳;他们的目光越过人类的头顶直视天边;他们有与生俱来的信仰。
这部书里面这群有信仰的人精神世界很强大,面临什么困难都可以去克服,不易被打垮。交织其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数度让我泪流满面。有个细节让我难忘,就是欧战军在新婚之夜,发现妻子白雪梅的被子只是一个空被单,才知里面的棉絮在她例假来时已经被扯着用光了。一个赢弱的女人,过雪山时仅仅靠一个空被单抵御寒冷,真是难以想象。书中借白雪梅的口吻叙述到“他丢下被子走过来,定定地看了我一会儿,突然一把将我抱进怀里,抱得紧紧的,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他说,别伤心了,我保证以后对你好,保证不欺负你。”这就是革命年代的爱情,前一秒还在对组织的安排呜呜哭泣的白雪梅,后一秒僵硬的身子终于松软下来。
写友情,更是感人至深。白雪梅几次遇险,都是辛明医生冒死出手相救。在得知好友刘毓蓉身亡后,白雪梅把母亲送给她的那件蓝色旗袍飘下悬崖,期待给刘挡挡寒;管理员临终前更是把他的棉衣送给白雪梅,把瓷碗送给小赵,把身上所有的东西分享给战友,欧战军和白雪梅先后收养了王政委、辛医生和尼玛的孩子,将他们视为己出,尤其是原则性强的欧战军,为了这些战友的孩子竟然破例动用关系,让自己亲生的木兰从小就误认为她是抱养的,而和母亲产生深深的隔膜。欧战军他们这一代人,目的很明确,信仰很单纯,书中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光芒熠熠生辉。
说到亲情更是在曲曲折折中峰回路转,让人动容。欧战军的大儿媳晓西一直对公公怂恿独子小峰参军不满,二女儿木兰和老公关系冷淡,三儿子木凯的妻子不满木凯常年在西藏当兵而离婚,带走了他们老两口最疼爱的孙女,四女儿木槿也闹着要离婚,老五木棉下岗后生活困难曾向父亲求助,小儿子木鑫更是让他觉得钻进钱眼里去了。表面来看,大家都忙忙碌碌,比较热衷追求利益和金钱,很少去思考生命的意义,被世俗的生活所湮没。但是每个人他们的内心世界,依然在期待着渴望着纯净的情感,渴望着一种忘掉现实世界、将灵魂升华起来的精神。
随着故事的展开,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坚守住自己的本真和道德的底线,不愧为欧将军培养出来的儿女。就拿木鑫来说,急需大笔资金周转的他在和银行的曹青行长共处一室时,权利、美色都未曾让他迷失自我,用自身的浩然正气赢得了曹青的尊敬和信赖;下岗失业的木棉没有让将军的女儿成为她的标签,成为她的桎梏,而是脚踏实地地做钟点工、晚上在宾馆守夜,靠自己的双手努力走好人生路。想起了莎士比亚那句话:“只要结局是好的,一切都是好的”,真的,就连半夜偷盗、打伤木棉的那个盗贼,未曾拔出凶器伤人,让我觉得他都不是特别可憎,也是可以改造好的。木槿的丈夫郑义最后同意离婚,揭开了他有心理障碍的秘密――那个新婚在即的连长因为泥石流变成一具血肉模糊的遗体,满怀憧憬来部队参加婚礼的女教师变得神志恍惚,又是一个无法言说的痛。看来掩藏起来的秘密,是军人另一种的义薄云天。
欧家的第三代小峰在部队的熔炉中迅速成长起来,他骨子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他最后对三叔木凯表示愿意报考军校,驻守西藏,让我看到了热血青年的理想和抱负和他所谓的现代意识,看到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年轻一代已经接力。
故事选择用欧战军的遗书结束,那封饱含热泪写就的书信中有对妻子的款款深情,对儿女的大肆褒奖,和对理想信念的阐述,对西藏那片热土的眷恋,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试想欧战军的骨灰撒在西藏的河流和高山,这样他就和他的战友、他三个早夭的孩子永远在一起了,他的一生也够圆满了。他的六个儿女在各自岗位上,都坚守住理想和道德的标尺,他们发自内心对信仰的自我坚守,一定会让欧老含笑九泉。
就像作者在后记中写到的那样“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发展,我都敬重那些有着坚定信仰,并为之付出毕生努力的人,敬重那些始终如一为理想而奋斗的人,敬重那些重情义重责任重生命质量的人,敬重那些以生命为旗、灵魂为足而终生行走的人。”借用曾经英姿勃勃的苏队长的那句遗言:“我实在太累了,我想休息,让我休息吧。”我想他们,只是行走时间太久了需要休息。他们用信仰和生命在前面为后来者趟路,鞭策我们时时叩问自己的灵魂,是否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初心。
今天是清明节,谨以拙作致敬那些重情重义的、为了理想信念长眠地下的人们!
篇11:《我在天堂等你》读后感
我在天堂等你,是丘山山作家藏藏军事作品。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收音机里,我不能在晚上睡觉,喜欢听收音机。听人的名字有一种浪漫的感觉,这是一个浪漫的小说,听了之后知道这只是错误的直觉。事实上,它变得有点悲惨和有趣。
西藏,它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使人们有一个渴望。看起来像一个干净的天空和一个虔诚的信徒,总是诱惑人们到充满梦想的地方。它是美丽的,神秘的,苛刻的,纯洁的和神圣的,这里可以说是天堂。白雪白的回忆的主要故事,越南军队的丈夫离开一个钥匙打开她尘土飞扬的岁月记忆的门,五十年前与五个孩子的生活经验的奥秘吹。对于孩子这是他自己的生活经历的故事,但对于白雪梅的经验,这是永恒的记忆,直到他们带走了,带给他们的同志早就在天堂。
故事凝聚了中国历史的缩影,告诉西藏军队的激情澎湃的经历告诉一群人在悲剧牺牲中牺牲自己的人男人和女人,在那个人没有个性,太老式,没有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的权利和时代的意识,一切都受到集体安排,他们不会透露感情。他们不愿意像人一样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时间不允许他们这样做,所以他们很幸运。他们坚持一些我们不能坚持的东西,如友谊,强烈,真诚的爱。
篇12:《我在天堂等你》读后感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那天在图书馆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籍中,一眼就瞅见裘山山的《我在天堂等你》。裘山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性军旅作家,更何况这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曾斩获过无数文学大奖,改编成话剧后也是好评如潮。
轻轻从书架抽出书籍,淡蓝色的封面,像极了西藏辽远深邃的天空,赶忙捧起来细细品读。没想到读后却深陷其中,好似走火入魔一般,眼前显现的都是连绵不断的皑皑雪山和斗志昂扬的进藏女兵。尤其是挑灯夜读之后,早晨走出家门,仰头张望、找寻的都是恰巴山、丹达山上的雪影,恍如置身海拔5000米的鹿马岭山麓,常常产生今夕何年的错觉。看到身边匆匆而过的路人,我的眼睛又企图像X透视光片一样看穿她行走的意义。面对这些一瞬间涌上心头奇奇怪怪的举动和想法,我知道自己从这本书中走不出来了……
这部小说讲述离休将军欧战军得知三女儿木槿有外遇闹离婚,小儿子木鑫经营的超市被查封的消息,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谁知会议不欢而散。第二天早上欧战军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欧家儿女陷入自责和巨大的悲伤之中,沉默寡言的母亲白雪梅讲述了五十年前那群进藏女兵的真实故事,解开了萦绕在六个子女心中的身世之谜。故事围绕欧家人物三天的活动展开,但是我好像跟着他们,经历了欧战军、白雪梅、王政委、苏队长、小冯等许多人的一生,他们每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真、善、美都在一遍遍洗涤着我的心灵,让我如朝圣者一般,匍匐在他们的脚下,为他们的乐观坚强所深深感动,为他们的苦楚遭遇而低声啜泣。久久回味在裘山山那平淡的、感性化的叙述,隐藏在心灵最深处的、最柔软的东西就这样被掏出,一遍遍在催促着我动笔写一写那些不该被遗忘的人和事。
之前的阅读体验确实没有这样的痛彻肌肤、无法自拔的经历,眼前一条生命之河在缓缓流淌,拾柴途中坠落悬崖身亡的女兵刘毓蓉,劳累至死的管理员、摔落悬崖的小冯、为木凯上山采药身亡的,保育院里的徐雅兰老师,被脚气病折磨至死的王政委,还有舍己救人的辛医生,苦苦等待女儿归来的白雪梅母亲……那些鲜活的人物,他们的欢笑,他们的挣扎,他们用或悲怆、或忧伤的姿态走向生命终点,消失殆尽的身影像胶片中的慢镜头一样,一一闪过我的眼前,让撕心裂肺的痛苦在我体内恣意生长,使我必须扬起头张大嘴巴大口大口地呼吸,眼泪才不会像雨季涨水的河漫出了河堤,哗哗的流淌,流得到处都是。就像书中所说“一个人对一个人的认识,不是靠时间的堆积来加深的,而是靠交手,靠遭遇。”他们对理想的矢志不渝、对苦难的豁达开朗、对队友的友善真诚,完完全全征服了我。
还有进藏途中那些朝圣者,在书中,她们不管是冰河中水淋淋地一爬一匍匐,还是静静的安息在路边。我想她们的灵魂已经脱离了肉身,在信仰的天空中飞翔,心里总会涌起一种敬意和感动。他们衣衫褴褛,饥肠辘辘,但他们目标明确,步履沉稳;他们的目光越过人类的头顶直视天边;他们有与生俱来的信仰。
这部书里面这群有信仰的人精神世界很强大,面临什么困难都可以去克服,不易被打垮。交织其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数度让我泪流满面。有个细节让我难忘,就是欧战军在新婚之夜,发现妻子白雪梅的被子只是一个空被单,才知里面的棉絮在她例假来时已经被扯着用光了。一个赢弱的女人,过雪山时仅仅靠一个空被单抵御寒冷,真是难以想象。书中借白雪梅www。i1的口吻叙述到“他丢下被子走过来,定定地看了我一会儿,突然一把将我抱进怀里,抱得紧紧的,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他说,别伤心了,我保证以后对你好,保证不欺负你。”这就是革命年代的爱情,前一秒还在对组织的安排呜呜哭泣的白雪梅,后一秒僵硬的身子终于松软下来。
写友情,更是感人至深。白雪梅几次遇险,都是辛明医生冒死出手相救。在得知好友刘毓蓉身亡后,白雪梅把母亲送给她的那件蓝色旗袍飘下悬崖,期待给刘挡挡寒;管理员临终前更是把他的棉衣送给白雪梅,把瓷碗送给小赵,把身上所有的`东西分享给战友……欧战军和白雪梅先后收养了王政委、辛医生和的孩子,将他们视为己出,尤其是原则性强的欧战军,为了这些战友的孩子竟然破例动用关系,让自己亲生的木兰从小就误认为她是抱养的,而和母亲产生深深的隔膜。欧战军他们这一代人,目的很明确,信仰很单纯,书中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光芒熠熠生辉。
说到亲情更是在曲曲折折中峰回路转,让人动容。欧战军的大儿媳晓西一直对公公怂恿独子小峰参军不满,二女儿木兰和老公关系冷淡,三儿子木凯的妻子不满木凯常年在西藏当兵而离婚,带走了他们老两口最疼爱的孙女,四女儿木槿也闹着要离婚,老五木棉下岗后生活困难曾向父亲求助,小儿子木鑫更是让他觉得钻进钱眼里去了。表面来看,大家都忙忙碌碌,比较热衷追求利益和金钱,很少去思考生命的意义,被世俗的生活所湮没。但是每个人他们的内心世界,依然在期待着渴望着纯净的情感,渴望着一种忘掉现实世界、将灵魂升华起来的精神。
随着故事的展开,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坚守住自己的本真和道德的底线,不愧为欧将军培养出来的儿女。就拿木鑫来说,急需大笔资金周转的他在和银行的曹青行长共处一室时,权利、美色都未曾让他迷失自我,用自身的浩然正气赢得了曹青的尊敬和信赖;下岗失业的木棉没有让将军的女儿成为她的标签,成为她的桎梏,而是脚踏实地地做钟点工、晚上在宾馆守夜,靠自己的双手努力走好人生路。想起了莎士比亚那句话:“只要结局是好的,一切都是好的”,真的,就连半夜偷盗、打伤木棉的那个盗贼,未曾拔出凶器伤人,让我觉得他都不是特别可憎,也是可以改造好的。木槿的丈夫郑义最后同意离婚,揭开了他有心理障碍的秘密――那个新婚在即的连长因为泥石流变成一具血肉模糊的遗体,满怀憧憬来部队参加婚礼的女教师变得神志恍惚,又是一个无法言说的痛。看来掩藏起来的秘密,是军人另一种的义薄云天。
欧家的第三代小峰在部队的熔炉中迅速成长起来,他骨子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他最后对三叔木凯表示愿意报考军校,驻守西藏,让我看到了热血青年的理想和抱负和他所谓的现代意识,看到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年轻一代已经接力。
故事选择用欧战军的遗书结束,那封饱含热泪写就的书信中有对妻子的款款深情,对儿女的大肆褒奖,和对理想信念的阐述,对西藏那片热土的眷恋,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试想欧战军的骨灰撒在西藏的河流和高山,这样他就和他的战友、他三个早夭的孩子永远在一起了,他的一生也够圆满了。他的六个儿女在各自岗位上,都坚守住理想和道德的标尺,他们发自内心对信仰的自我坚守,一定会让欧老含笑九泉。
就像作者在后记中写到的那样“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发展,我都敬重那些有着坚定信仰,并为之付出毕生努力的人,敬重那些始终如一为理想而奋斗的人,敬重那些重情义重责任重生命质量的人,敬重那些以生命为旗、灵魂为足而终生行走的人。”借用曾经英姿勃勃的苏队长的那句遗言:“我实在太累了,我想休息,让我休息吧。”我想他们,只是行走时间太久了需要休息。他们用信仰和生命在前面为后来者趟路,鞭策我们时时叩问自己的灵魂,是否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初心。
今天是清明节,谨以拙作致敬那些重情重义的、为了理想信念长眠地下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