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9041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一株丛枝菌根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一株丛枝菌根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一株丛枝菌根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

篇1:一株丛枝菌根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

一株丛枝菌根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

一株丛枝菌根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

从广东酸性土壤分离得到一种编号为2-1A1的.丛枝菌根真菌.其孢子在土壤中单生,未见孢子果,椭圆形,黄色至褐色,孢子较大(170 μm×230 μm),孢壁一层,厚约11 μm,Melzer's 反应为黄色.其形态特征与Glomus flavisporum的特征描述相一致.提取其单孢子DNA,Nested PCR扩增其18S rDNA的NS31-AM1区,经序列测定,并在Gene-Bank上比对,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 结果表明,2-1A1与Glomus sp.(DQ371674)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8%.分子鉴定的方法只能将其鉴定到球囊霉属Glomus.

作 者:龙良鲲 姚青 羊宋贞 朱红惠 LONG Liang-kun YAO Qing YANG Song-zhen ZHU Hong-hui  作者单位:龙良鲲,羊宋贞,朱红惠,LONG Liang-kun,YANG Song-zhen,ZHU Hong-hui(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0)

姚青,YAO Qing(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刊 名: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7(4) 分类号:Q939.5 关键词:球囊霉属   形态   18S rDNA   进化树   鉴定  

篇2: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势与接种势之间的关系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势与接种势之间的关系

丛枝菌根 (AM) 真菌的侵染势(Colonization potential ,CP )和接种势(inoculum potential ,IP )是菌根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IP已定义为接种物中有活力的真菌繁殖体及结构的'数量(Liu & Luo,1994).而CP的定量描述和测定方法尚未建立.本文将CP 定义为单位数量接种物在侵染初期侵染植物根系的能力,其定量测定公式为:CP=N×L/IP ×T ,其中 N 为单位根长侵入点数+根内和根外菌丝数+含有丛枝的细胞数+泡囊数;L 为每株寄主植物根系总长度;IP 为接种物的接种势单位数;T 为接种后的天数.用棉花 (Gossypium hirsutum)、大豆 (Glycine max)、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和玉米(Zea mays )和3种AM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 (Gim), Glomus intraradices (Gi), and Glomus versiforme(Gv)不同剂量(100, 300, 900, 2 700 and 8 100接种势单位)的接种物进行试验,以定量测定CP、以及CP和I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数量的IP条件下,不同AM真菌具有不同的CP,应用该研究建立的定量测定方法获得了CP与IP显著相关(p=0.01,r= 0.9161~ 0.9393)的试验结果.CP可以作为评价接种物有效性和质量的指标.它说明了AM真菌侵染初始阶段的侵染能力,因此CP的测定应该在侵染率达到最高之前进行,对3种一年生植物进行的试验表明,最佳测定时间应在接种后4到6周.

作 者:刘润进 刁志凯 李俊喜 王淼焱 李敏 LIU Run-Jin DIAO Zhi-Kai LI Jun-Xi WANG Mian-Yan LI Min  作者单位:莱阳农学院菌根生物技术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9 刊 名:菌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MYCOSYSTEMA 年,卷(期):2006 25(3) 分类号:Q94 关键词:Gigaspora margarita   Glomus intraradices   Glomus versiforme   寄主植物   方法   Gigaspora margarita   Glomus intraradices   Glomus versiforme   host plants   method  

篇3:柑橘丛枝菌根真菌生长与根际有效磷和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

柑橘丛枝菌根真菌生长与根际有效磷和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

通过观测田间国庆1号温州密柑/枳和国庆4号温州密柑/枳根系菌根侵染率、孢子密度、根际有效磷和磷酸酶活性的年变化,探讨丛枝菌根真菌生长与根际有效磷和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种柑橘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年变化均呈 “Λ”形,2月和12月较低,4月和10月居中,6月和8月较高;有效磷和中性磷酸酶年变化呈“V”形.2种柑橘的菌根侵染率都与孢子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较高的孢子密度和较低的.有效磷对菌根侵染率有促进作用;2种柑橘的孢子密度均与有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中性磷酸酶和总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中性磷酸酶和总磷酸酶对孢子密度有刺激作用,而有效磷对其有抑制作用.柑橘树下有机磷矿化主要以中性磷酸酶为主.

作 者:吴强盛 夏仁学 邹英宁 WU Qiangsheng XIA Renxue ZOU Yingning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 刊 名:应用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卷(期):2006 17(4) 分类号:Q945.79 关键词:柑橘   丛枝菌根真菌   磷酸酶   相关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