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conn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采取的词语解释及造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采取的词语解释及造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采取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采取的基本解释
[adopt;employ;take] 采纳听取;选取实施;采摘;收取。采取菱角。
采取的引证解释
1. 搜集选取;采用。
《汉书·刘向传》:“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黄遵宪 《自序》:“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
2. 采伐;采摘;开采。《元典章·户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岁可用数目,於农隙时……差倩人力騐数采取。”
《水浒传》第九八回:“ 叶清 后被 邬梨 差往 石室山 采取木石。”
清 朱仕琇 《重游灵应峰记》:“峰上古木万株,多产药卉,邨人采取之。”
3. 采集;收取。《汉书·王莽传中》:“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其日,降甘露於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
《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七年》:“开 燕南 、山东 河泊之禁,听民采取。”
4. 择取;选用。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唐 元稹 《序》:“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 清 顾炎武《桃叶歌》:“ 越州 女子颜如花,中官采取来天家。”
采取造句
1、采取任何你认为最好的措施。
2、形势迫使我们采取这项政策。
3、环境将迫使我们最终采取这项政策。
4、必须采取措施以应付这种局面。
5、它们采取各种步骤从一个位置到达另一个位置。
6、您为它采取了各种方式了吗?
7、如果你没有时间做全部的锻炼,不要采取“全部或一无所有”的方法。
8、采取主动性:询问他,你是否可以和他一起运动。
9、但是那些只是讨论,我们瞄着危险分子和那些团体是否正在采取行动。
10、但对应当采取何种形式的改革,并没有一致意见。
11、然后你就要采取行动来移走这些障碍,去追寻你想要的。
12、但是他们采取的是错误路线。
13、通过采取这些步骤,你保持了自己的尊严感和价值感,也为未来工作的成功做了充分的准备。
14、但在这种矛盾中,如果有机会可以做得好或坏,我们对自己行动的预测和采取的实际行动相符的程度又有多高呢?
15、他们感到不安,好像他们也应该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但要抵抗什么,他们不知道。
16、他们都怂恿我来采取行动。
17、对于每个度量标准,您应该指定根据某个阀值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18、但是我们还需要采取些措施在第一时间预防这样的事情发生。
19、事件驱动在这一情景中意味着该组件等待对其操作的调用来了解什么时候应当采取下一个步骤。
20、下一步便是对你所控制的部分采取相应措施。
21、他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现在采取的行动,我们绝不能辜负他们。
22、于是,和一半习惯,你可以高效的采取了一些习惯而不感到任何压力!
23、还要能够反映出如果我们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措施,我们将再次成为那个领导世界的国家所拥有的自信。
24、然后再思考一下,你希望他们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25、但是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决定采取行动呢?
26、我们有能力去做出回应,我们也有能力采取行动。
篇2:词语采取怎么造句
一、采取解析
搜集选取;采用。 《汉书·刘向传》:“故採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黄遵宪 《<人境庐诗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 采伐;采摘;开采。
二、采取近义词
采纳 [ cǎi nà ]
接纳 [ jiē nà ]
采用 [ cǎi yòng ]
三、采取造句
1、只要给自已带来信心,采取一些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2、过去不等于未来;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采取更大量的行动。
3、采取行动虽不见得能带来快乐,但没有行动却注定快乐不起来。
4、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采取新行动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
5、激励别人采取行动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告诉他一个真实的故事。
6、固然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足的结果,但不采取行动就尽无满足的结果而言。
7、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对这件事没多大帮助。
8、只有毅力才能使我们成功。而毅力是来源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而需要的手段。
9、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10、国家采取非常手段打击毒品犯罪。
11、对那件事,有理方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
12、对贫困地区,国家采取补助形式进行扶贫。
13、采取曲突徙薪的措施,可以降低危险的发生。
14、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保持物价的稳定。
15、要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传染病蔓延。
16、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稳定物价。
17、帮助犯错误的同志,要采取和风细雨的态度,不能搞倾盆大雨。
18、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同学们过重的学习负担。
19、市场竞争要遵守规则,不能采取不正当手段。
20、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1、我们要采取灵活的战术来打击敌人。
22、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
23、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负担,有必要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
24、农民们正采取有效措施,扑灭田间的害虫。
25、我军采取四面包围办法歼击敌人。
26、学校采取具体措施,尽快把青年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
27、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应采取贱民政策。
28、老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课堂上那种死气沉沉的局面不见了。
29、经济改革不能采取急功近利的措施。
30、他们采取围城打援的办法去抓捕罪犯。
31、国家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
32、我们应采取渐进的方式向前进。
33、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扭转被动局面。
34、旧社会的地主对农民采取竭泽而渔式的剥削。
35、成功者总是用最短的时间,采取最大量的行动。
36、空中作战不能采取防御,只有进攻。
37、随时准备全面分析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
38、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9、我国的封建社会大都采取崇本抑末的政策。
40、再一种就是妥协,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
41、我们有了错误,应认真检查,决心改正,不能采取避重就轻的态度。
42、我们必须采取行动阻止他,不能听任那个野心家移天易日。
43、如果遇到困难就采取走为上计的态度,那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44、对工作人员,不能采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
45、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不应该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
46、这次劳动分配采取自愿的原则,能者多劳。
47、国家采取果断措施打击走私。
篇3:词语采取的近义词及造句
一、词语采取的解释
搜集选取;采用。 《汉书·刘向传》:“故採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黄遵宪 《<人境庐诗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 采伐;采摘;开采。 《元典章·户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岁可用数目,於农隙时……差倩人力騐数採取。”《水浒传》第九八回:“ 叶清 后被 鄔梨 差往 石室山 採取木石。”
二、词语采取的近义词
采纳 [ cǎi nà ]
接纳 [ jiē nà ]
采用 [ cǎi yòng ]
三、词语采取的造句
1、面对敌人的狡猾,战友们随机应变地采取了迂回战术。
2、各国都应采取一些安富恤贫的措施,以保障社会的安定。
3、我们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制止这种破坏公物的行为。
4、发生火灾后,不要惊慌,要立刻通知消防队并采取相应灭火自救措施。
5、对人民内部的缺点错误要好好说服教育,不能采取强制的办法。
6、他下棋,开始时多采取守势,一旦有了机会,便猛烈进攻。
7、殖民主义者一贯采取种族歧视政策。
8、这次风暴来势凶猛,居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范。
9、作为共产党的干部,应该“庭无留事”,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并努力帮助解决,绝不可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10、国家采取果断措施打击走私。
11、公安部门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控制了局势。
12、政府果断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13、情况紧急,校长立即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14、我们应采取渐进的方式向前进。
15、情况紧急,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16、尽管商场采取了各种措施,却无法转亏为盈。
17、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18、学校采取具体措施,尽快把青年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
19、农民们正采取有效措施,扑灭田间的害虫。
20、对于同志之间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不能采取粗暴的批评方式,而要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21、王华冲动时又想采取孤注一掷冲上去的手段。
22、他对求职的事情,一向采取水到渠成的态度,不肯瞎操心。
23、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应采取贱民政策。
24、我们要采取灵活的战术来打击敌人。
25、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同学们过重的学习负担。
26、市场竞争要遵守规则,不能采取不正当手段。
27、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
28、要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传染病蔓延。
29、对贫困地区,国家采取补助形式进行扶贫。
30、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说明我们采取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31、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稳定物价。
32、国家采取非常手段打击毒品犯罪。
33、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34、大学毕业生就业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
35、国家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
36、面对这意外的局面,我们要积极地采取补救措施。
37、而戴尔公司后来为此采取的很多行动,如联系博客作者和在线客户,则给我的故事划上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句号。
38、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扭转被动局面。
39、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负担,有必要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
篇4:词语解释以及造句
词语解释以及造句
1、亮铮铮:形容闪光耀眼。造句:敌人拿着亮铮铮的钢刀闯进了芦花村。
2、峡谷:河流经过的深而狭窄的山谷,两旁有峭壁。造句:多么险峻的一道峡谷啊!
3、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造句: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4、瞠目:形容受惊、惊恐的样子。造句:看到那血腥的一幕,人们瞠目结舌,浑身发抖。
5、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不可阻挡。
6、精兵简政:简:使简化。造句: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7、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造句: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8、风调雨顺:形容风雨适合农时、造句:农民伯伯都希望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9、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惜牺牲生命。又形容敌人的彻底失败。造句:为了战斗的胜利,战士们认为即使粉身碎骨也值得。
10、收容:(有关的组织、机构等)收留。造句:收容所收容了不少流浪儿。
11、五光十色:造句: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灯把厦门装扮得更加美丽。
12、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造句: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13、风驰电掣:驰,奔跑。掣,闪过。形容像刮风闪电一样,速度很快。造句:那辆车风驰电掣般开了过去。
14、沾衣:本课指水沾在衣服上。
15、井然有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造句:地震了,大家井然有序的跑出教室、
16、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造句:那位武林高手一推掌简直有雷霆万钧之力。
17、骤然:突然,忽然。造句:这个节目真精彩,掌声像暴风雨般骤然响了起来。
18、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造句: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19、居高临下: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造句:不要总是用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和我说话!
20、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造句:人民战士为地震中的人民赴汤蹈火、
21、瑟瑟发抖:形容非常害怕。造句:刚从屋外进来的叔叔瑟瑟发抖地说:“太可怕了!”
22、惊心动魄:形容非常惊险、紧张,使人感动深,震动大。造句: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令全场观众为之一震。
23、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造句: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24、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直到其他许多事情、造句:我们做数学题应该学会举一反三、
25、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造句: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26、一拥而入:体育场的大门刚一打开,球迷们就一拥而入。
27、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造句: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28、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造句:北京“鸟巢”已经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建筑、
29、担任:担当某种职务或工作。造句:哥哥在建筑队担任队长。
30、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很远,很显然不一样、造句:这夕阳与我平常见到的夕阳迥然不同,没有以往的独特,没有颜色的绚丽,也没有黄昏的叹息、
31、人欢马跃:形容激奋欢腾的情景。造句:政策落实以后,广大农村人欢马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2、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造句: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篇5:不及词语解释及造句
一、不及词语解释
赶不上;来不及。 《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 不如;比不上。
二、不及词语近义词
不足 [ bù zú ]
三、不及词语造句
1、春天到了,小草迫不及待的从土里探出头来。
2、言力所能及之言做力所能及之事思力所不及之思。
3、我想象着家里已经煮好的热气腾腾的面条,又冷又饿,心里更是迫不及待。
4、小勇考试不及格,妈妈斥责了他一顿。
5、趁敌人后方空虚,我军打他个措手不及。
6、有冠心病的人常把急救药带在身上,免得临时措手不及。
7、一时躲避不及,小芳被泼了一身污水。
8、今天的考试搞得我们措手不及。
9、做任何事都应适度,以防过犹不及。
10、这些事如果不及时处理,将给机构改革带来累卵之危。
11、我军迂回包抄,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12、平时不努力学习,等到考试时现用功就来不及了。
13、火车快开了,再不检票就来不及了。
14、头一天晚上要把书包装好,以免第二天早晨措手不及。
15、小羊羔一见到妈妈,就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吃奶。
16、今天有足球赛,我刚进屋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视机。
17、今年春季雨水偏少,还不及正常年份的一半。
18、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迫不及待的说出了他的答案。
19、在那迫不及待的时候,平时胆小的他却果敢的自告奋勇。
20、后天就考试,现在已经来不及全面准备了。
21、放学后,她迫不及待地去赶公交车。
22、我们先按兵不动再出兵攻打,使他们措手不及。
23、这番话让我有点猝不及防。
24、你要小心这个人,他往往会做一些让你猝不及防的举动。
25、当他听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跑出去告诉了母亲。
26、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攻占了敌人的阵地。
27、事前没计划好,现在米已成炊,要亡羊补牢也来不及了。
28、行动不及时是因为痛苦达不到。
29、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0、他迫不及待地扑进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吸收看到的知识。
31、这次考试就我一个人不及格,让我羞愧难当。
32、日晦而归食。朝不及夕。以忧勤社稷。成王每朝。
33、凡事应该讲求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于事无益。
34、这事是他力所不及的。
35、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些,不然,贪蛇忘尾,后悔都来不及。
36、神算子确定继续执教热火,莱利称对新赛季已迫不及待。
37、他的这次反常的举动,令大家都猝不及防的不知所措。
38、这是我最想要的圣诞礼物,我迫不及待想要得到它。
39、这个新官,在心狠手辣方面,比起下台的那位有过之无不及。
40、有些词语还是一知半解,就被她迫不及待地运用到她的言语中。
41、他平时的品行这样好,竟也作出这种坏事来,真是让人始料不及。
42、减肥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对健康有害。
43、这个问题犹如膏肓之疾,如不及时解决,后果将不堪设想。
44、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
45、弟弟一进门,迫不及待地掏出成绩单来,一副自鸣得意的模样。
46、老张迅雷不及掩耳盼着分别多年的老伴早日归来。
47、他说了一大堆,可惜言不及义。
48、要办这件事,除非现在就抓紧,不然就来不及了。
49、如果对这类错误等闲视之,不及时煞住,它很快就会泛滥成灾。
50、这消息像一场突来的暴风雪,使人猝不及防,人们惊愕了。
篇6:词语解释和造句参考
词语解释和造句参考
[杰出]才能出众。例:鲁迅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
[施工]建筑房屋、桥梁、道路、水利工程等。例:一定要认真仔细地施工,不要出丝毫差错。
[主持]负责掌握或处理。例:今天的会议由李主任主持。
[交通要道]人或车船等往来的重要道路。例:通往港口的交通要道发生了堵车,交警们正忙着维持秩序。
[干线]指主要线路。例:京广线是贯穿中国南北的重要铁路干线。
[过问]参与这件事,参加意见。例:这件事用不着他们来过问,我们自己会解决。
[勉励]劝人努力的意思。例:受到老师的勉励,同学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要挟]利用别人的弱点,强迫别人满足自己的要求。例:在帝国主义的要挟之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尝试]试或试验。例:你不要怕,不妨尝试一下,失败了也不要紧,可以重新再来。
[出世]生出来,诞生。
[高山深涧]涧:山间流水的.沟。高山深涧指山很高,山间的水沟很深,形容山势险要。
[悬崖峭壁]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峭壁:陡直的山崖。悬崖峭壁形容山势险峻。例:尽管一路上有不少悬崖峭壁,战士们还是按时赶到了伏击地。
[勘测]施工前对地形、地质等进行勘探和测量。例:他每天起早带晚地寻工买料、勘测地皮,忙得不亦乐乎。
[精密]精确而周密。例:这架精密的仪器是从国外进口的,使用时要多加留意。
[狂风怒号]猛烈的风大声吼叫。
[标杆]测量的用具,用木杆制成,上面涂有红白相间的油漆,主要用来指示测量点。
[经纬仪]测量角度用的仪器,在各种工程测量上广泛应用。
[定点]确定地点。
[塞外]我国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攀山越岭]攀:攀登。越:跨越。攀山越岭就是攀越山岭。
[讥笑]讥讽和嘲笑。例:别人讥笑也罢,打击也罢,他照样进行勤奋的研究。[两端]两头。
[竣工]工程结束,完工。例: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这项工程快要竣工了。
[藐视]轻视、小看。例:对困难要藐视,不能被它吓倒。
[赞叹不已]已:止,完。不断地称赞。例:登上万里长城,外国友人们不禁对这伟大的建筑赞叹不已。
[回击]受敌人攻击后,反过来攻击对方。例:对于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我们要进行有力的回击。
要挟(挟制)藐视(轻视、蔑视)
勉励(鼓励)主持(掌握、处理)
回击(还击)
藐视<重视>缩短<延长>
[周密精密]都是形容,表示周到而细致。“周密”强调考虑很周全,多用于调查、计划、计算和论说等。“精密”强调精确、严密、细致,可用于人的思考、观察、计算等,也可用于仪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