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李旻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普氏野马与蒙古马的遗传多态性,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普氏野马与蒙古马的遗传多态性,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普氏野马与蒙古马的遗传多态性

篇1: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普氏野马与蒙古马的遗传多态性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普氏野马与蒙古马的遗传多态性

测定了14匹普氏野马(6匹A系和8匹B系)和18匹蒙古马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 140 bp.分析了普氏野马和蒙古马之间的遗传多态性.从GenBank获得10个韩国Cheju马和2个日本家马细胞色素b全序列,以驴的.序列作根,用最大简约化法绘制出45个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研究认为:普氏野马与蒙古马遗传关系较近;蒙古马具有多个起源或经过多次驯化;蒙古马、日本家马和韩国Cheju马具有共同的祖先.

作 者:安丽萍 李正先 于景文 成述儒 王川 罗玉柱 AN LI-Ping LI ZHENG-xian YU JING-wen CHENG Shu-ru WANG Chuan LUO YU-zhu  作者单位:安丽萍,成述儒,王川,罗玉柱,AN LI-Ping,CHENG Shu-ru,WANG Chuan,LUO YU-zhu(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李正先,于景文,LI ZHENG-xian,YU JING-wen(林业部甘肃省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甘肃,武威,733000)

刊 名: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41(5) 分类号:S821 Q78 关键词:普氏野马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态性  

篇2:鲇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差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鲇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差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从4个种群的鲇(Silurus asotus)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扩增出约500 bp的细胞色素b基因,经Clustal X同源排序后得400 bp序列.用PopGen32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17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O~0.0211,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为1-0.9791.结果显示,在长江上游的支流中,雅砻江种群在该基因片段上基本不存在变异,在被分析的4个个体中,其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完全一致;岷江种群和乌江种群在该基因片段上有一定的变异.沅江上游的海阳河种群在该基因片段上基本不存在变异,在被分析的5个个体中,其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完全一致.但各个种群问在该基凶片段上差异较大.在4个种群的鲇Cytb基因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遗传关系聚类图,雅砻江、岷江、乌江、阳河4个种群各聚为一支后,雅砻江和岷江2个种群再聚为一支,乌江和阳河2个种群再聚为另一支.

作 者:王庆容 李黛 WANG Qing-rong LI Dai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生物系,贵州,遵义,563000 刊 名:水生态学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YDROECOLOGY 年,卷(期): 2(1) 分类号:Q959.4 关键词:鲇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遗传多样性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普氏野马与蒙古马的遗传多态性

篇3:刀鲚与湖鲚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多态性及遗传关系

刀鲚与湖鲚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多态性及遗传关系

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为分子标记,分析了刀鲚和湖鲚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关系.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到5种不同的单倍型.刀鲚和湖鲚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00和0.700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763%和0.4301%.分子方差分析显示两者遗传分化的水平很低,群体间的差异对总的变异没有贡献.所以认为它们之间的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这一结果支持湖鲚是刀鲚的一个地理种群的观点.

作 者:程起群 温俊娥 王云龙 韩金娣 卢大儒 CHENG Qiqun WEN June WANG Yunlong HAN Jindi LU Daru  作者单位:程起群,CHENG Qiqun(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90;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33)

温俊娥,WEN June(上海复生生物工程研究所,上海,200433)

王云龙,韩金娣,WANG Yunlong,HAN Jindi(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卢大儒,LU Daru(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刊 名:湖泊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年,卷(期): 18(4) 分类号:Q95 关键词:刀鲚   湖鲚   细胞色素b   遗传多样性   遗传差异   进化  

篇4:大鳍(鱼)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遗传变异及生物地理过程

大鳍(鱼)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遗传变异及生物地理过程

对采集于长江水系、黑龙江水系及海南岛的36尾大鳍(鱼)(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有须个体和无须个体在分子系统树中处于混合分布状态,各个体相互间遗传变异远小于与外类群(A.chankaensis、A.tokinensis)间差异,统计了其主要形态度量数据,也显示各主要性状数据无显著差异,结果均支持有须个体和无须个体(曾经被鉴定为A.taenianalis)为同一物种,A.taenianalis为A.macropterus的同物异名.序列分析显示,36个个体明显聚合成5个大的分支,其中clade1分支全部由黑龙江水系类群组成,clade5分支由海南岛的1个个体组成,长江水系的所有个体分散在clade2、clade3、clade4这三个分支中,显示出一定的地理相关性.在clade2、3、4中,clade2包括了长江上游的5个个体和长江中游的`2个个体,同时还包括了黑龙江的2个个体;clade3包括了中游的2个个体;clade4包括了中游的12个个体,三个分支间又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率(均>5%),从21个个体在三个分支中的分布情况来看,三者间这种较大的遗传变异率不能由地理隔离解释,故推测,造成同一水系的A.macropterus间出现较明显遗传分化的原因可能与其特殊的性选择生殖方式有关,该生殖方式限制了不同生殖集群间同种鱼类的基因交流.基于系统分支图,计算了各分支间的遗传距离,由结果推测大鳍(鱼)的生物地理过程为:海南岛水系类群同大陆类群较早产生隔离,黑龙江水系类群由长江水系类群在晚近时期向北扩散形成.

作 者:朱玉蓉 刘焕章 ZHU Yu-Rong LIU Huan-Zha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 刊 名:水生生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30(2) 分类号:Q173 关键词:大鳍(鱼)   细胞色素b   物种有效性   遗传变异   生物地理过程  

篇5: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东亚鳜类系统发育关系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东亚鳜类系统发育关系

鳜类为东亚特有类群.为验证东亚鳜类的单系起源,解决其分类划分的争议,本文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法获得了鳜类中鳜、大眼鳜、斑鳜、暗鳜、波纹鳜、长体鳜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长序列,结合Gen-Bank中日本少鳞鳜、朝鲜少鳞鳜和中国少鳞鳜的序列,初步构建了东亚鳜类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NJ树和MP树均一致表明,鳜类为单系类群,可分为两支:鳜鱼群和少鳞鳜群.长体鳜未单独成群,而与鳜鱼属聚为一支,不支持将长体鳜单独设属,而应归入鳜鱼属.鳜鱼群中,MP树推测的长体鳜、暗鳜较为原始,鳜、大眼鳜、斑鳜和波纹鳜为特化种类的系统关系假设与其形态、生态特征表型进化较为一致.少鳞鳜群中,中国少鳞鳜与朝鲜少鳞鳜为姐妹种,再与日本少鳞鳜构成姐妹群的系统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格局较为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鳜类物种有效性、系统分类位置及生物地理学提供依据[动物学报 52(4):676-680,].

作 者:赵金良 李思发 蔡完其 王伟伟 ZHAO Jin-Liang LI Si-Fa CAI Wan-Qi WANG Wei-Wei  作者单位:上海水产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90 刊 名:动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ZO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52(4) 分类号:Q95 关键词:鳜类   系统发育   细胞色素b序列  

篇6:三种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三种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对中华鳖、砂鳖和山瑞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序列测定和PCR-P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鳖、砂鳖与山瑞鳖线粒体DNA Cytb基因的序列全长相同,均为1140bp,其A、C、G、T含量相似,分别为378个(33.2%)、322个(28.2%)、122个(10.7%)、318个(27.9%)、373个(32.7%)、324个(28.4%)、124个(10.9%)、319个(28.0%)、380个(33.3%)、330个(28.9%)、127个(11.1%)、303个(26.7%).同源性及序列差异率分析表明:中华鳖与砂鳖b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2.3%,中华鳖、山瑞鳖的为85.0%,砂鳖、山瑞鳖的为84.1%;中华鳖与砂鳖b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差异率为7.7%,中华鳖、山瑞鳖间的序列差异率为15.0%,砂鳖、山瑞鳖间的序列差异率为15.9%,而中华鳖、砂鳖、山瑞鳖各自个体间的序列差异率分别为2.37%、0.88%和0.18%,种间差异显著.用内切酶酶切分析其扩增产物,结果表明:用内切酶Nde Ⅰ可准确鉴别砂鳖,而用内切酶BamHⅠ则可准确鉴别山瑞鳖.内切酶NdeⅠ和BamHⅠ的.联用分析,可使这三种鳖在分子水平都得到明确的鉴定.从三种鳖线粒体DNA 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显著差异和酶切位点的变化,可以进一步证明砂鳖是不同于中华鳖的鳖属一新种.

作 者:陈合格 刘文彬 李建中 张轩杰 CHEN He-Ge LIU Wen-Bin LI Jian-Zhong ZHANG Xuan-Jie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沙,410081 刊 名:水生生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30(4) 分类号:Q173 关键词:中华鳖   砂鳖   山瑞鳖   细胞色素b   PCR-RFLP分析   分子鉴定标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