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气体泄漏处理预案

可燃气体泄漏处理预案1

可燃气体泄漏处理预案

  物业区域气体泄漏应急预案

可燃气体泄漏处理预案

  保安监控中心应备好煤气公司的电话,以便紧急情况下联络;

  保安员应熟知物业内使用何种气体燃料及气体管道的走向、开关等正确位置;

  接到气体泄漏报告或异味时,应迅速前往现场;

  到达现场,切勿按门铃或触动任何电器及开关,以免发生爆炸,只能设法打开门窗,以疏导气体;

  关闭气体总阀,如发觉气体泄漏未能受控或广泛扩散,须立即报警及通知专业公司;

  封锁现场,禁止任何人企图进入,同时由物业部通知其他住客离开;

  如发现伤员、中毒者,先设法转移到空旷、开阔地带,保证空气流通、新鲜,同时拔打救护电话等待救援;

  在现场切勿使用对讲机、手机和BP机等任何电器;

  进入现场不能开灯,并熄灭现场及邻近室号、楼层的`所有明火,防止引起火灾;

  事后将有关资料记录并填《事件报告》呈报。

可燃气体泄漏处理预案2

  1. 如发现可燃气体泄漏,应保持镇定,严禁开关电气设备,包括:手电筒、手机、对讲机等。

  2. 撤离危险区域。到达安全地点后向中控室报告情况。

  3. 打开附近的所有外窗进行通风。

  4. 中控室应通知工程部关闭有关阀门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措施及步骤:

  1. 调集尽可能多的安防力量加强对本物业管理区域各个出入口的.控制,如有可能关闭一些出入口

  2. 如有必要设置路障和隔离带避免闲杂人员闯入。

  3. 对进入本物业管理区域涉及危险区域的人员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控制。

  4. 通知本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住户)按秩序恢复工作和生活,避免造成混乱。

  5. 如有可能安排专门人员控制相关通道尽量杜绝无关人员到达事故原发现场。

  6. 如有需要可要求相关部门派力量协助做好必要的善后工作

可燃气体泄漏处理预案3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撒湿水或冰水冷却,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可燃气体泄漏处理预案4

  大厦气体泄漏处理的应急预案

  1.秩序维护员巡检时应提高警惕。

  2.发现或接到气体泄漏或异味报告时,应立即通知工程部员工迅速赶往现场确认。

  3.秩序维护员到达现场后,设法打开门窗,以疏导气体。

  4.禁止任何人使用明火,包括电筒、对讲机、手机等。切勿触动任何电器及开关,不能开灯,以免发生爆炸。

  5.如发觉气体泄漏未能受控或广泛扩散,在得到工程部经理同意后报警。

  6.封锁现场,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必要时由客户服务中心,通知大厦内的其他客户撤离。

  7.如发现伤员、中毒者,先转移到空旷、开阔;空气流通地带。同时拨打救护电话等待救护人员及警务人员抵达,外围岗确保救护车辆进出畅通。

  8.填写《突发事件报告》呈报管理部总经理。

可燃气体泄漏处理预案5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可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