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
这部电影故事很简单,记录了一家4口在地震前后的经历。父亲为救母亲葬身在倒塌的楼下,母亲为救砸在同一块楼板下的一对儿女作出人生最艰难的选择。
“救弟弟”这三个字,让母亲忍受了32年的痛苦与折磨。也让压在楼板下的小女孩为此怨恨了自己的母亲32年。本以为已经死了的小女孩奇迹般的生还,并被好心人收养,然而已经记事的她,无法释怀母亲的做法,32年不回唐山认亲。
2008年5.12汶川地震,震惊寰宇,在国外定居的姐姐听说祖国有难,只身前往做志愿者参加救援,身为企业老总的弟弟也带领员工参加了唐山救援队,在救援现场,姐弟相认,已经身为人母的小女孩看到一位地震中的母亲,不忍看到救援人员再次受伤,而忍痛锯断女儿双腿的一幕,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
全剧的高潮,在结尾片段,母亲得知女儿死而复生,内心的激动与感情的纠葛都被扮演母亲的徐帆演绎的出神入化,包饺子的双手,低垂的头和不敢正视女儿的'眼神。最后,母亲对当年自己的决定给自己的亲生女儿下跪认错,此时的我再也无法控制早已湿润的眼睛,泪水夺眶而出
从一开始,感动来的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岂能一个痛字了得。
整个地震的描述,缩小到了一个家庭,这样更能让关观众体会到个中滋味。一个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丈夫在危机关头的冒死,母亲对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感恩和忠贞,女儿对母亲的不理解和怨恨,解放军人的博爱无私这种种微妙微翘的动人心弦的描述,给现在疲于生活奔波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个休憩的港口。
我很欣赏那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这句让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她真正的含义。是啊,没有人想自己去亲自实践这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她,而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过去里。好好的珍惜现在才是珍贵的。
有时候想一想,人类的确是很渺小的,对于灾难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只能选择我们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灾难减少到最小,只能含泪的抉择,很无奈。
觉最成功的主题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在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有信心的战胜这种困难,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难才能向我们低头,只有自己伟大了,困难才会渺小,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灾难来领的时候我们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丝阳光,明天的种子就会发芽,世界就会更美好。
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2
1976年7月27日晚,一个安静的唐山小巷正沉浸在绵绵的梦乡中。凉凉的晚风,冉冉的灯火,只有鱼缸里的鱼儿在水中蹦跳着,似乎在诉说着心中的不安。果然,地面上扬起火红色的地光,迅速蔓延着,冷笑着。地动山摇,将这个宁静的小巷变成了可怕的废墟。
一、1976年7月28日地震时,孩子们八岁
有这样一个家庭,爸爸、妈妈、儿子和女儿,原本幸福,却在这可怕的唐山大地震里,丧失了他们幸福的权利。爸爸为了救孩子,在废墟中永远的闭上了双眼。孩子们被埋在一块水泥板下,不能动弹。妈妈望着孩子,伤心悲痛,却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只能救一个,你赶快做决定吧!”
“两个都得救!”
“快点做决定,不然两个都没救!”
弟弟在废墟中无力的呻吟,姐姐吃力的拿起石头砸呀砸,一下,两下砸进妈妈的心里,像针扎似的令人生痛。冷风无情,任由这位母亲的泪水顺脸颊肆意流淌。
“救弟弟”母亲撕心裂肺的抉择。
姐姐的心变得冰凉,两行清泪流到水泥地上。
那晚,妈妈抱着认为死去的女儿哭了很久很久。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是怎样的悲痛绝望,让这位母亲做出所有人心痛的决定。
二、时光停留在1986年
女孩十八岁了,有一对夫妇收养了她,她的生活很幸福,至少,不再像十年前那样凄惨困苦。
每当女孩想起十年前的那一幕时,就会头痛,这时养父母就会心痛的帮她按摩,让她放松。但是十年前的那句“救弟弟”,让她无法释怀,让她绝望。她像一只警觉的小鹿,生怕再一次受伤害。
她不去打听母亲的下落,而她可怜的母亲,以为她死了。
三、1995年,孩子们长大了
时光过得真快,十九年前还是八岁的儿子女儿转眼间二十七岁。他们都成家立业了。
孝顺的儿子要给妈妈买房,她不要,她说要守在爸爸和女儿的身旁。搬家了,他俩认不得回家的路。
儿子摇摇头,无可奈何。
谁又能知道,这位母亲在用这种方式折磨自己,为十九年前的决定向女儿忏悔呢?
四、2008年,汶川地震现场
这时的汶川一如当年的唐山,惨不忍睹。
弟弟和姐姐都知道地震的恐怖和危害,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去了汶川,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在那里,一位女孩的腿被埋在废墟里出不来,余震不断,为了救女孩,官兵冒着危险试着各种方法救女孩,看到这女孩母亲坚决地说,“锯腿”,腿锯了下来,女孩得救了,而伤心欲绝的母亲在废墟前痛哭。
姐姐望着这一幕,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到当年母亲的`艰难抉择。
后来,一个偶然,弟弟与姐姐相认,一起回到了母亲家里,那个令姐姐魂牵梦绕的地方。
妈妈望着女儿,竟跪了下来,痛哭32年前。女儿忽然明白母亲的难处。她32年不回家,是为了折磨母亲,而母亲也折磨自己32年。
五、尾声
后来,这一家人一定过得很幸福。
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时隔32年,母爱始终散发出令人沉醉的芬芳。唐山大地震的这个故事,令人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母爱的芬芳一直伴随我们,母亲永远最无私释放着夺目的光芒。《唐山大地震》中的母亲是伟大的,而我们的母亲也如同她一样无私、一样伟大。母爱滋润我们成长,母亲的教诲让我们一生都受益匪浅。向天下所有的母亲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3
下了阵暴雨,像是在废墟中大声喊叫亲人名字的声音。
在今日的语文晚自习上,我们观看了《唐山大地震》,看到一幕幕在废墟中振撼人心的场景,也让我们都流下了悲痛的泪水,最让我心酸的画面是:母亲在最终断然决定救儿子,当她的女儿听到后,心凉了。在这个场景中,我们能够看到母亲是爱她的孩子的,可是,因为他们说只能救一个时,哭着求他们把两个孩子都救出来,很让人心酸的画面。
也许在当她看见死去的爸爸也躺在她身边时,心里肯定很不好受,很孤单吧,毕竟,她是这么的小。
“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有盖起来,三十二年守着废墟过儿子。”——心灵的废墟上,我们看到一座叫做期望的城,尽管以往的创伤无法让生命变得完整,我们却看到他们依然怀揣着期望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许多年后,元妮一向不愿搬家,每次烧纸时她都会念叨家里的地址,她害怕那孤单的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她怕她最爱的人迷了路,回不了家。——亲人永远是亲人,就算阴阳两隔,也是至亲的人!
“没了,才明白生命叫没了。”这是元妮在她最终悔时所说的话。是由这一次的地震,而触一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因为有了这种爱,才会让世界变得愈加完美,也看出了,元妮在内心深处依旧怀念着那段从前的时光,可是却一去不复返……
“我不是想不起来,而是忘不掉。”方登在最终的时候对自我的养父说了这一句话。是的,有些东西是不远想起的,但并不代表能够一辈子忘掉。
灾难的飓风过后,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就好像这些光亮,是支撑着他们活下去的期望和勇气。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4

《唐山大地震》是在和同事聊天的时候聊出来的,在她的描述中就很动容,用一句话表述就是很有feel。下班后就决定好好的恶补一下。看完之后,眼泪还没有干,一部戏好与否,不是画面是否宏伟酷炫,也不是演员阵容豪华大气,是情节能否打动人心,是在故事中能否找到有关自己的那个点。无疑,《唐山大地震》是做到了。
从专业的角度评价这部电影,我觉得我是班门弄斧,我下面就谈一下我自己看完以后的感受。
父爱、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也是在危难和生死面前能够不顾一切向你奔跑的人,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人间炼狱,只因那里有你。在地震时,他们父亲英勇赴死的瞬间,让我感动了,谁都知道进去了不一定救得出孩子,但是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大爱无言!
纠结的爱,终究要做出取舍,一头儿子,一头女儿,那是怎样的痛啊!无法形容,即使我现在假设性的在自己内心选择,也是泪奔的!然而那个决定的一瞬,却是悔恨内疚的一生,一句“如果我活得花红柳绿,如何对得起你和你爸”,死去的人,已矣,活着的人,竟是一片荒凉,捎带自虐式的救赎。可是孰知天灾下的生死,活,已是万幸了。
对于子女,时代背景下,决定了形式上的偏爱,可是内心天平的势均力敌只有自己知道,失去的时候,撕心裂肺的痛是一样的。
爱的`守护与恨得执念,所幸在有生之年能够得到化解。汶川地震,同样的场景再现,同样的悲痛,面对生死,似乎一切都淡了,活着,成为当下唯一的标准。当一位母亲执意切去孩子的腿又在之后的懊恼、内疚、痛彻心扉。或许刹那间明白了母爱的矛盾与纠结,或许在失去双腿,最痛的不是孩子,而是那位母亲。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一家团圆,可是母亲的那一跪,究竟是包含了多少的感情呢?说不清,道不明!是悔恨,是爱怜,是庆幸,是自责,或许也有一些是如释重负了吧!毕竟活着。
可是错失的那些流年里,彼此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过活呢?
一个守着内心的废墟,救赎似的等;一个是怀着执念,愤恨似得无处宣泄。
但是32年的等待总算没有荒废,命运又让他们重聚,让所有的误会和不理解在爱里消融。
结局是好的,但也是沉重的。
不过剧情里我们要提的还有就是养父养母,尤其是养父的那一份宽容与爱。当看到战友邀请父亲去过年时,电话里的那一番说辞,让我们几乎也要泪崩。
“我也一大家子人呢,走不开”,言语中的骄傲和满足,更加衬托出父亲的那份孤独。
整个剧作的基调是深沉的,但是爱却是厚重的。
愿所有的爱在最好 的年华陪伴最亲的人,愿爱永恒!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5
23秒,32年,天崩地裂、妻离子散、哀鸿遍野,这放到今天还是很震撼人心。《唐山大地震》深情地歌颂了人性光辉,让我们从中看到了爱的伟大与举国上下团结一心的力量。“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同胞罹难,举国哀悼。
房屋可以重建,但心灵创伤难以治愈,苦难记忆刻骨铭心。当个体苦难上升到国家苦难时,就成了全民族的回忆,正因有对历史苦难的`深刻记忆,才能警示我们防止苦难的再度发生。细节见真章,电影中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时有了天壤之别,不再是只有单架这样简单的工具同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救援人员,而是更专业的救援设施,更多的救援队伍,更强的动员能力。而在支援汶川的人群中,唐山人特别显眼,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人性的善与美,焕发出强烈民族凝聚力,振聋发聩。大难兴邦,国家日益强大,应对灾难的措施日臻成熟,但灾后心灵重建工作亟待完善。心理创伤、替代性创伤是我们难以避免的伤痛,因而我们不仅需要对苦难揭示和记录,也要抚慰受伤的心灵。
《唐山大地震》用一个带着血与泪的饱含深情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的人性光辉与民族力量。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6
之所以会观看这部电影,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受到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如果不是知道了汶川大地震,那么我恐怕也不会了解到我们国家建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那么一次的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是在1976年7月28日的时候发生的,短短几十秒的时间,就让这座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瞬间崩塌。在电影的开头其实就已经为这次地震埋下了伏笔,我们都知道在灾难发生前,动物们对灾难到到临是有敏锐直觉的。
影片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坐在卡车里的三个人,能够看到密密麻麻的蜻蜓从他们车窗前飞过。其实这就是地震发生之前的现象,它预示着这里即将发生一场大灾难可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在凌晨3:42的时候,地震来临,等到人们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所在的地方成为了一片废墟。在影片里面,有一对姐弟被困在坍塌的楼房里面。他们的父亲母亲准备去营救,可是父亲拉住了母亲让她不要冲进去,自己到了危楼里面却是再也没有回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只能做出最艰难的一种选择,只能营救一个孩子。年轻人的母亲最后做出了救出儿子的决定,可是这也成为女儿心中永远无法忘记的疼痛。
在片尾的时候,这家人又因为一次地震而再次相遇。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姐姐和弟弟都来到灾区进行救灾。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女儿心中依旧非常埋怨,可是见到墓地中的课本时还是和母亲抱在了一起。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心中感受颇多,而且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部电影很好的诠释了地震无情人间有情,我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下而感到幸福。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7
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看完《唐山大地震》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简简单单,却是经历过灾难,体会生死离别后发自内心的一句。在观影的同时,我自己也在内心问自己,短短23秒,刚才还和自己谈笑风生的朋友,山盟海誓的恋人,调皮可爱的孩子······转眼间一切印入眼帘满目疮痍,他们都掩埋在一片废墟之下。试问自己,我能和那位母亲一样那么的坚强吗。
说影评不敢当还不如说是我个人的观后感,先说下戏里的几位主角。《唐山大地震》是一枚催泪弹,因为我体会到了它的威力,它很煽情,但却不做作,感情戏自然而流畅,徐帆的功底有目共睹,在这部电影我很认可,相当不错。把一位70年代的一位母亲演的真实到位,立体生动。甚至在电影的生活戏,元妮对方达所做所说中我甚至能看到我老妈的影子。不由自主的感动到泪眼花花,徐帆真的很合适演元妮这个角色,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她撑起了这部电影的灵魂。题外话,今年徐帆能拿奖拿到手软。
张国强戏不多,但是一如既往的自然,不过没有对亲生父亲这个角色做过多的'演绎,这估计也是剧本的关系。但是他为了救自己的老婆,牺牲了自己,换来这个女人用30多年的青春去坚持她对自己男人的忠贞。这点我想会让很多人感动。
不得不说下陈道明,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我很喜欢用儒雅,淡定一类词去形容他,看到他的眼神我觉得他就是大陆的梁朝伟,并非比较他们俩谁高谁低,只是我是这么认为,他们一样演戏超一流。《唐山大地震》里面他演的后爸温柔,细腻,给人温暖又不失男人的刚烈和气度!他对孩子的脾性的理解,以及后来对方登未婚先孕的包容。中年丧妻,老年的孤独,一个步履蹒跚,瘦弱却坚强的老人跃然眼前。陈道明,戏里戏外,始终散发着味道,让人着迷。经典镜头:一位军人,流血不流泪,但是在重症病房外看着里面妻子与女儿最后的温馨,独自一人强忍着悲痛,抽搐肩膀,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却泪如泉涌,这一幕让我闭上了眼睛,不忍再看,因为我也已经泪流满面······(《我脑中的橡皮擦》女主角失忆后,送自己恋人出门上班,嘴里却说着她原来男人的名字,男人含着泪笑着出门,倚在门上的那幕)
两个孩子,尤其是那个小姑娘,演的真好!漂亮的孩子!
张静初有所突破,李晨演的出彩,群众演员很敬业!
再来说下电影本身吧,报道上说《唐山大地震》的特效投资比《2012》都要大,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特效做的还不够好,很多镜头都不是特别真实,瑕疵也有。但是我们得知道,《唐山大地震》并不是一部灾难片,是一部感情戏。3000万的特效投资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效果,不要去苛求显示的效果,只要在电影的过程中起到效果就足够了。起码电影开头的那15分钟,紫色的天,昏暗的坏境,混乱的镜头,嘶声厉喊,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还是让人汗毛耸立,相当震撼。
介于很多人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剧情就不怎么说了,但是我个人感觉,这部电影剧情流畅,感情煽情不做作,还不失温馨。眼泪爆点有好几个,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同时也承认电影有瑕疵,但肯定是瑕不掩瑜。这是部好电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必须的,中国电影界难得出的一部好片子。
最后友情提示:带上足够的纸巾,珍惜身边的一切,因为“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8
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唐山大地震》的电影。
电影讲的是一对龙凤胎,姐姐叫方登,弟弟叫方达。大地震的时候他们的.爸爸大强冲进房子救他们,结果房子倒塌了,因为爸爸推了妈妈一把,妈妈幸免于难。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石头压住了,几个救援人员发现了他们,救援人员老说只能救一个,方登和方达的妈妈元妮总是说都救,最后迫不得已才说救弟弟。弟弟获救后,少了一只胳膊。大家都以为姐姐死了,其实姐姐并没有死,后来姐姐被解放军给收养了。姐姐认为妈妈放弃了她,她恨妈妈,三十年都没有回去看过妈妈,也不和他们联系。弟弟和姐姐后来都去参加了汶川大地震后的救援,姐弟俩终于在汶川灾区重逢了。最后姐姐跟着弟弟去见了妈妈,她知道了妈妈这么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灾难的阴影里,她给妈妈道歉,因为她认识到自己不该那么多年了都不去找她的妈妈,她不该折磨妈妈三十年,最后妈妈和姐姐都原谅了对方,一家人团聚了。
我觉得方登在汶川大地震后自愿去救援做得很对,她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很好。但是她有的地方做得很不对,当时她妈妈虽然没有先救她,但那也是情非得已,她也不应该这样去折磨她的妈妈,不该三十年了都不去看自己的妈妈。我还觉得方达在汶川大地震后做得很好,他给灾区的人们捐了很多的物品,还有他很孝顺,他要买新房子给他的妈妈去住,他妈妈都没有答应,那是因为他妈妈怀念他的爸爸和姐姐。地震无情人有情,地震给人们的伤痛是永恒的。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9
昨晚,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了由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走出电影院时,已是深夜了,习 习凉风伴着我沉重的心情默默的走回了家。 影片讲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是以一个普通工人的一家四口。震后只剩下了他们的母亲没被压在石板下,当几个自发救援的人把她的老公出来之后,这位母亲几乎崩溃了,但她又想起:我还有孩子。当这位母亲千辛万苦找到孩子时,却又要面临着两个只能救一个的艰苦抉择。之后母亲说:“救儿子。”这句话被压在石板另一头的女儿听见了。女儿却在死难的人堆中幸运的活了下来,被一对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夫妇收养了。虽然两个孩子都活着,但他们的心灵创伤比那“余震”更难以驱散。接下来就是两个孩子在两个不同的家庭的生活。
伴随着岁月的流失,一晃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孩子们也越来越有出息,而母亲却一年比一年苍老,却仍然守着这个简陋的家。事业有成,开着宝马的儿子也拿她没办法。转眼,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又使这两姐弟重逢在这抗震救灾的现场。 我想:对于知道唐山大地震的人来说,三十二年后,再次观看唐山大地震的场面,心里肯定不平静。从十多岁的孩子到如今的成年人,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如果把它同那宝贵而又脆弱的生命相比较,哪个轻?哪个重?哪个值得?哪个该珍惜?只要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过的人,心中自然就会明白。
三十二年过去了,唐山,又一座美丽的`城市在北方崛起了,她它就像一只美丽的凤凰浴火重生。给唐山的人民带来了希望,而那些在灾难中长眠在地下的24万同胞,人们永远没有忘记他们。长长的纪念墙,把他们的名字记载进了历史。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从这部电影中我懂得了:爱护地球,爱护自然资源,也是爱护我们人类的生命,这件刻不容缓的责任,应该从我们每一个公民做起!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0
《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个地震中的家庭:
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姐姐和弟弟,地震之后,爸爸去世了,而姐姐和弟弟被压到了一个水泥板下。现在只能翘一头,结果是弟弟这边呢,就压迫姐姐。如果是姐姐这边就压着弟弟。绝望的母亲选择了弟弟。而姐姐,却没有被压死,而是在停尸车上醒了过来,被一家解放军抚养。
一转眼就是32年,弟弟读完高中后十分顽劣,独自到了杭州闯荡,后来成为了一个大旅游公司的董事长,有了自己的家庭 (又一次还闹出了一个大笑话:一个十分轻微的地震,大家都仓皇而逃。而他呢,却说:“回来回来,都回来上班,这是小震打针你也跑不了!”)。而姐姐却在杭州读医科大学,但后来却意外的'怀孕了。他坚定地生下了这个孩子,后来又到了加拿大嫁给了一个外国律师。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们二人在一起抗震救灾,弟弟的货物在汽车和直升机上,一时无法到达,于是他就率领人员一起去前线抗震救灾。意外的和姐姐重逢,他们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命运就是这样,看似艰苦,却不是没有温暖。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1
生命的脆弱体现在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人类无可奈何,但更为可贵的却是生命的坚强,它像盛开在戈壁滩上的仙人掌,用尽一切力量顽强地存活并美丽着。
──题记
影片以一次地动山摇、飞沙走石的场景作为开头,一开场便激起了无数人的注目、眼泪与伤痛,而这个触目惊心的灾难还没过去,一位父亲毫不犹豫冲进危房、急于救出子女的形象就永远埋在了废墟下,这般动人的场面让我再一次湿润了眼眶。
震后,导演冯小刚又着重描写了救灾之时主人公在面对生命时做下的抉择,在选择拯救的同时也等于放弃自己另一个亲生骨肉之时一个母亲的无奈与伤悲。正如这位母亲在电影中说的`:“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我认为《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是在以电影、故事的形式告诉了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以及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当理直气壮、挺起胸脯面对它、战胜它,这样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你也会是一个成功者。就像笛福所说:“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突然联想到了汶川、玉树和盈江的地震、日本的海啸。这时我才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只是我一直相信,无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抬起头,一定会被光芒温暖了心,因为那束光的名字叫作团结,叫作自信,叫作坚强。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2
今天,我在电脑上看了一部电影《唐山地震》。影片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中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那天,动物们的表现与平时大不相同,特别是蜻蜓,到处乱飞,但大家都不知道这是灾难的前兆。
夜晚,一阵巨大的轰隆声惊醒了沉浸在梦中的人们。地球剧烈震动,天空呈紫色。这时,人们意识到这是地震。!方登、方达姐弟俩被压在废墟下,父亲为了救母亲而牺牲。人们发现方登和方达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的两端。他们只能选择救一个,但他们的'母亲一个也不想放弃,两个孩子都想救,但余震又来了,没时间再考虑,母亲最终选择救弟弟。妹妹被压在水泥板下说不出话来,清楚地听到了妈妈的选择,心都快碎了。弟弟得救了,妈妈以为姐姐不在了,姐姐却奇迹般地在拉尸体的车上醒来。
随后,姐姐方登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姐弟俩一天天地长大,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他们参加了唐山的志愿者救援队,才相遇并相遇……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哭了很多次,真的很感人!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我也明白,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灾难,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过不去的困难。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3
在20xx年的最后一天里,学校组织我们初一年级观看了一部去年才出的电影:《唐山大地震》
在内次76年大地震中死伤无数,惨不忍睹,可大家坐在屋子里却哄堂大笑。听老师说校长啊什么其他老师都说了,现在的孩子真是没经历过,还在这笑。我觉得也是,这些我们的'同胞们受苦受难,我们还这样,真是不应该。如果那时是我们的话,同学们还笑得出来吗,想想吧,生命多么脆弱,在自然灾害中是多么渺小,多脆弱,多么不堪一击啊~~
但是生命也是那么的顽强,活着的人冒着一丝生的希望去救其他被埋的人,多么团结,多么顽强,就像影片中的方达那样,虽然在地震中失去了一只胳膊,但是还有希望或者,直到最后还去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支援,多么伟大啊,方登也是,从小失去了父母,被人收养,最后也能去一起抗震,使得他们一家团圆~~
同学们,说实话如果那是你也是一名被埋的孩子,你现在会是什么样呢?能像他们那么坚强吗?好好想想吧……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4
这部电影讲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横跨33年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时,一位母亲面临救儿子还是女儿的艰难选择,经过矛盾与痛苦的思想斗争,最终她选择了儿子。但她内心一直怀着对女儿的欠疚之情,33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女儿。而她女儿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因为母亲当时的无奈选择伤害了她,她心里一直恨着她妈妈,恨了整整33年。直到33年后,母女相见的`一刹那,埋在彼此心中的爱与恨倾刻爆发、融化。
电影刻画了一位母亲对丈夫、对女儿的的愧疚,也让我看到了母爱的伟大。母亲孤身一人把儿子抚养成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对女儿、丈夫的牵挂更让人感动至深。由此可见母亲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艰难与痛苦。
7.6级地震的特效还原,给我触动更多的是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伤痛记忆...。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生命转眼被无情吞噬,真情在那一刻得以诠释。
看着这部电影,大家禁不住都摧然泪下,都被它深深地感动了。影片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对生命的尊重。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5
画面的以无数飞舞的蜻蜓开始,出现了地震的前兆。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其乐融融。但是在地震的那一刻,方大强为了怕元妮受伤,拉过了前去救孩子的她,结果被压在了废墟之下。元妮抉择一双儿女的生死(一块石板同时压着了方达和方登,敲一头必伤另一头),结果元妮选择了救弟弟。这一句话深深刺痛了压在石板下的方登,她恨母亲,以至于她从死人堆里爬出后,跟着领养自己的养父母离开了唐山。元妮与差点被奶奶带走的方达相依为命。方登、方达,长大,上学,结婚,生子。最后在汶川地震的灾区相遇,方登终于在32年后,见到了自己痛恨了三十几年的母亲,在看到母亲用三十几年来赎罪,方登终于原谅了母亲,后悔自己当初的任性。
此片感人的画面很多,几度让我落泪。
乡亲问元妮救谁的画面
方登和方达同时压在了石板下时,乡亲问元妮救谁,元妮一直强调的是“两个都救啊”。在乡亲的最后追问下,以至于快要离开时,元妮才说“救弟弟”,并不是她不爱方登,或许她只是想为她的男人,把生命给了她的男人,留下最后一柱香火。她从下决定的那一刻,也就决定今生为女儿赎罪,在救出方登方达时,她最先抱的不是奄奄一息的方达,而是“已死去”的女儿,她在向她道歉,求她原谅。
方达从车上下来与母亲拥抱的画面
丈夫、女儿的逝去,让元妮元气大伤,留下了唯一的儿子,在方达的奶奶和姑姑前来寻要时,她开始的拒绝是舍不得孩子,最后的放手也是爱孩子,她怕自己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与儿子的分离,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在载着儿子的汽车离开时,她甚至都有些绝望了。就如同方达的姑姑所说“真的是要了元妮的命”还好,方达奶奶最后的放手,让这一家人又能在一起了。
方登与母亲相见的画面
当方达在门外对母亲说:”妈,姐回来了。”我以为不论是母亲还是方登都会一开门便相拥而泣,我甚至都有些失望导演的编排。当我再次观看此片时,才知导演的用意深刻:在那一刻,她们的心情是那么的复杂,想见却不敢见,几十年的相隔,母亲早以为与女儿阴阳两隔;女儿因为母亲的那一句“救弟弟”,恨了母亲几十年,那恨又怎能在一瞬间消灭殆尽?母亲为女儿准备几十年前没能给女儿的西红柿,原来她一直都记得。母亲跪下求女儿谅解,那一刻,她终于有机会亲自求得女儿的原谅。母亲对女儿的爱,用一辈子的悔恨来表达。
人物分析:
母亲(元妮):一个坚强而伟大的母亲
在丈夫,女儿逝去后,独自抚养独臂的儿子,她本可以接受婆婆的请求,儿子的邀请,爱慕者的追求,但是她拒绝了。她不是不懂得如何去享受,只是她想用一辈子来感谢,用一辈子来偿还,用一辈子来赎罪,感谢婆婆的帮助,偿还欠丈夫给自己的命,赎欠女儿的罪。
“如果我要活的花红柳绿的,就更对不起你们了。”这个世界,谁没有过孤单,谁没有过寂寞,谁没有过困苦,但是能不能经得起诱惑,耐得了寂寞,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考验。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生者比逝者更痛苦。
她不是不爱女儿,一开始她是两个孩子都想救的。可是现实不允许她那样,她要为方家保住命脉,为丈夫续一柱香火,补偿欠丈夫的命,她不得不那样决定。尽管她知道,“九泉之下”的女儿会埋怨自己。所以,从她下决定的那一刻,她就决定一生清苦,用一生来偿还女儿。 12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方登:一个倔强而任性的女儿
“救弟弟”,这一句话,在她心里深深地扎了根,随时都会在耳边响起,以至于她总是做噩梦,特别是听到有关唐山,有关地震的时候。
“救弟弟”,这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她幼小的心灵,所以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时,她选择沉默,被养父母领养时,她也是默默无闻,因为她想离开,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养母不止一次的误会时,她选择逃避,她知道养母自私的爱。报考杭州医学院,在两个暑假都不回家,是她不想让养母再怀疑,( )不想让养父母在为她争吵。在怀杨志的孩子后,她本可以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样选择人流,但是她没有。她是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她比任何人都珍视生命,所以她选择离开那个不想为她负责的男人。
在几年单独抚养孩子时,她虽一个人有过困苦,有过挫折,但是她仍一个人扛了过来。直到快要结婚时,才回到养父的身边。她像她的.亲身母亲和养母一样的坚强和倔强。
在看到四川地震时,她回忆起那个几乎纠缠她一生的噩梦,她要去解开心中的包袱。在灾区,她看到地震中的那位母亲,为了不让其他人受伤,忍痛锯断了女儿的腿。在女儿送去医院时,母亲哭喊着去寻找女儿的腿。她想起当年自己的母亲也是如此。她终于知道没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女儿。这种残忍的爱,虽然会伤了女儿的心,但是母亲会一直陪伴在女儿的身边,愿意用一生来偿还女儿。
或许是冥冥注定,在灾区,方登遇到了自己的亲弟弟。在与母亲相见后,她看到了母亲为自己准备的西红柿;在家里,她感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墓地,她看到母亲每年给自己买的新课本......几十年未见,她与母亲,未有一丝的生疏。她终于理解了母亲当年的决定,她看到也听到母亲三十几年的付出,用尽三十几年来偿还欠她的债。她才知道自己错了,她不该如此折磨自己的亲生母亲,那是她的亲弟弟,她为自己的亲弟弟付出生命是值得的。
在看到电影名字时,我以为导演会用几个有代表的家庭来描述地震的惨烈及影响程度。后来,在看完整部电影后,我才觉得用一家来代万家的表达方式,用点来概面的缩影的叙事形式,跟能表现出平凡的人生受地震的影响。一家尚且如此,那万家,万万家不也是如此吗?
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们
致唐山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