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看灯会的手抄报内容

元宵节看灯会的手抄报内容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各类手抄报都很熟悉吧,手抄报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手抄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看灯会的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看灯会的手抄报内容

  元宵节看灯会的灯谜

  1、一生离乱(打《水浒传》人名)一牛二

  2、空中霹雳(打《水浒传》人名)一凌震

  3、济人急难(打《水浒传》人名)一施恩

  4、单刀赴会(打《水浒传》人名)一关胜

  5、应声而出(打《水浒传》人名)一闻达

  6、众芳竞艳(打《水浒传》人名)一花荣

  7、绿化北京(打《水浒传》人名)一燕青

  8、元前明后(打《水浒传》人名)一宋清

  9、渐渐安定(打《水浒传》人名)一徐宁

  10、不甘落后(打《水浒传》人名)一乐进

  11、艳冠群芳(打《水浒传》人名)一王英

  12、过分要求(打《水浒传》人名)一索超

  13、岩纹美丽(打《水浒传》人名)一石秀

  14、禁止调房(打《水浒传》人名)一杜迁

  15、红色为上(打《水浒传》人名)一朱贵

  16、禾薪入门(打《水浒传》人名)一柴进

  17、哥哥相亲(打《水浒传》人名)一顾大嫂

  18、再三让贤(打《水浒传》人名)一陆谦

  19、给爷爷让座(打《水浒传》人名)一孙立

  20、一路无事故(打《水浒传》人名)一安道全

  21、木材遭水劫(打《水浒传》人名)一林冲

  22、社会在发展(打《水浒传》人名)一史进

  23、不许你发达(打《水浒传》人名)一杜兴

  24、赫赫小英雄(打《水浒传》人名)一童威

  25、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传》人名)一秦明

  26、立足于走(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行者

  27、学富五车(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智多星

  28、长跑冠军(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神行太保

  29、此谜已破(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中箭虎

  30、风云可测(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摸着天

  31、孤灯如豆(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独火星

  32、僧穿彩衣(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花和尚

  33、金环银环(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两头蛇

  34、中华腾飞(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入云龙

  35、才超北斗(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智多星

  36、身轻如燕(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鼓上蚤

  37、秘密部队(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神机军师

  38、城府极深(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笑面虎

  39、斑斓大虫(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锦毛虎

  40、胆大的耗子(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白日鼠

  41、久旱逢甘露(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及时雨

  42、断桥会许仙(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白面郎君

  43、澄江浑如练(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浪里白条

  44、飞将军之子(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小李广

  45、白娘子与小青(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两头蛇

  46、奥运射击冠军(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金枪手

  47、掌握自然规律(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摸着天

  48、笑得前仰后合(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没面目

  49、不寻常的秀才(打《水浒传》人物绰号)一圣手书生

  50、四面屯粮(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周仓

  51、天不绝曹(打《三国演义》人名)一魏延

  52、参观航空(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张飞

  53、汉朝文书(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刘表

  54、逐渐繁荣(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徐盛

  55、一望无际(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张辽

  56、再三谦让(打《三国演义》人名)一陆逊

  57、轻骑飞跃(打《三国演义》人名)一马超

  58、流芳后世(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孙尚香

  59、古代文化(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史迹

  60、海空优势(打《三国演义》人名)一陆逊

  61、时已立秋(打《三国演义》人名)一伏完

  62、章句不佳(打《三国演义》人名)一文丑

  63、室内外大清扫(打《三国演义》人名)一普净

  64、文起八代之衰(打《三国演义》人名)一韩当

  65、我欲乘风归去(打《三国演义》人名)一苏飞

  66、残局飘零满地金(打《三国演义》人名)一黄盖

  67、鸟宿林间不再飞(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关羽

  68、阳关一曲续日弹(打《三国演义》人名)一曹操

  69、事事齐全说汉高(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刘备

  70、公安人员的任务(打《三国演义》人名)一管宁

  71、八骏日行三万里(打《三国演义》人名)一马良

  72、唐太宗作帝范篇(打《三国演义》人名)一李典

  73、登泰山而小天下(打《三国演义》人名)一高览

  74、先天下之忧而忧(打《三国演义》人名)一甘后

  75、菊花分外香(打《红楼梦》人名)一秋芳

  76、衔泥筑新居(打《红楼梦》人名)一春燕

  77、三八多面手(打《红楼梦》人名)一巧姐

  78、演员谢幕时(打《红楼梦》人名)一终了

  79、春草碧如丝(打《红楼梦》人名)一翠缕

  80、寒从夜半起(打《红楼梦》人名)一冷子兴

  81、父故兄为长(打《红楼梦》人名)一赖大

  82、天寒音讯稀(打《红楼梦》人名)一雪雁

  83、并非独生子(打《红楼梦》人名)一丰儿

  84、唐太宗登基(打《红楼梦》人名)一李贵

  85、营业员标兵(打《红楼梦》人名)一贾范

  86、将在谋不在勇(打《红楼梦》人名)一智能

  87、六王毕,四海一(打《红楼梦》人名)一秦邦业

  88、数说湖南掌故(打《红楼梦》人名)一史湘云

  89、少年不识愁滋味(打《红楼梦》人名)一焦大

  90、女十八兮叹分离(打《红楼梦》人名)一杏奴

  91、草色遥看近却无(打《红楼梦》人名)一碧痕

  92、于今好运到门前(打《红楼梦》人名)一来旺

  93、女孩男孩一个样(打《红楼梦》人名)一平儿

  94、夫妻同戴光荣花(打《红楼梦》人名)一双红

  95、兰香幽谷无人问(打《红楼梦》人名)一花自芳

  96、一朝选在君王侧(打《红楼梦》人名)一杨侍郎

  97、借问酒家何处有(打《红楼梦》人名)一探春

  98、钦差大臣满天飞(打《红楼梦》人名)一多官儿

  9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打《红楼梦》人名)一惜春

  100、我有心得(打《西游记》人物)一悟能

  元宵节看灯会的习俗

  自宋代开始,每逢正月十五上元节,人们张灯结彩。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就在灯上粘上谜语,或藏头诗句,任人商揣,谓之猜灯。就这样灯与谜结合在一起了,至明代已相习成风。随着时间的推移,猜灯谜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习俗之一。

  民俗专家介绍说,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至今不衰。早在春秋战国时谜语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动各国君主,往往在发言中采用民间故事传说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文心雕龙·谐隐》指出“自魏代以来……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唐宋时代,文义谜语日渐发展,制谜和猜谜的人多起来。至南宋时,每逢元宵佳节,文人墨客把谜语写在纱灯之上,供人们猜测助兴。

  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初时粘谜于灯上,会有事物谜夹在其中,只是大量为文义谜而已。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明清两代是灯谜发展的极盛时期,文学家还把猜谜活动写入小说中,《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元宵灯谜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灯谜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灯谜的猜射法和制作法,基本上是同一种法则,只不过作者是有了谜底,然后根据一种谜体或谜格去求出谜面;而猜者则是参考多种谜法,循规律去思索,寻找谜底。

  以往灯谜都在寺庙里举行,因为寺庙乃民众闲暇时聚集的场所,而且有花灯竞赛与展示,所以从前都在花灯下榜上一个谜面,到元宵夜由庙里相关人员主持猜灯谜,场面热闹而温馨,因为可以得个奖品回家,算是小过年的吉祥兆头。

  现代猜灯谜的型态有揭诸在报章、杂志上的,有电视转播某个寺庙的灯谜大会,也有在某些节目中穿插的灯谜,型态多样化,可满足民众不同的需要。这也反应现代社会中过传统节庆的多元化的变化。

  灯谜如今除了用在元宵节上,也成为人们日常文化娱乐的一种形式。通过猜灯谜,人们祈祷来年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美好祝愿。

  元宵节看灯会历史

  由来

  灯谜,在中国习俗的活动上会称做猜灯谜,每年逢正月十五元宵节,会将灯谜结合赏花灯,变成许多人可共同参与的猜谜游戏。与谜语一般的谜语相比,具有更严格的规则。方法是将谜语贴在灯上,多数谜语都是诗词,猜中谜语的人,有时可获得奖品。随着时代改变,现今的灯谜活动未必都将灯谜写在灯笼上。猜灯谜有时又说为“射灯谜”,因此多会在谜语之后看到:“射一个字,某某格”之类的提示。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历史

  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娱乐形式,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春秋战国时代,宫廷和墨客中出现了“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戏,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灯谜。那时一些游说之士出于利害考虑,在劝说君王时往往不把本意说出,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得到启发。

  这种“隐藏”的话语,当时叫做“庚词”(庚是隐藏之意),也叫“隐语”。秦汉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西汉曹娥碑后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射“绝妙好辞”,即是“隐语”。

  灯谜至此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灯谜了。至明清时代,春节前后各城镇皆张灯悬谜,盛况空前。

  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规则

  做诗有做诗的规则,它讲究押韵,做对联有做对联法门,它讲究平仄和对仗,猜灯谜也有二条约定俗成的规则:

  第一,单纯的词汇解释或知识问答,不能算是灯谜,就算是谜语,也只能被看作低级的作品,例如:人人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若以“山水甲天下”猜中国地名“桂林”,这纯属一种文字解释,毫无谜味。如果以“山水”合成“汕”字“甲天下”会意为“头”字,而猜作“汕头”,底、面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文句,却能互相搭配,岂不趣味盎然。

  第二,谜面上的字,绝对不能在谜底出现,除非有标明露春格,否则,底、面不能相犯,例如以“普天同庆”猜店招“大家乐”很多人猜“全庆”。因为谜底已犯着一个“庆”字,这个答案就肯定不能成立了。

  第三,有些灯谜,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例如:尧加火才好煮熟饭。

  第四,有些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是影射字义,例如:臭,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