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1)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船坚炮利;中外联系的加强;内忧外患(或: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出现危机。

外需和戎:接受和签署《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内需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2)改变:由谋求与日本合作到联合英美制衡日本;由不抵抗政策到对日政策趋向强硬。

原因:日本对华侵加剧,民族危机加深;美英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稳固统治的需要;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3)战略性转变:由敌视转向外交正常化。

主要措施:统一了全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的思想;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等。

【详解】(1)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西学东渐、国际联系和统治危机等角度来分析其原因。其中,西学东渐方面的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船坚炮利;国际联系方面的原因是中外联系的加强;统治危机方面的原因是内忧外患(或: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出现危机。外需和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清政府与列强勾结的史实主要体现在接受和签署《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需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的变法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2)改变:根据材料“1927年……尝试以日本为外交中心谋求与日本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1928年……国民政府奉行联美制日政策,借助英美制衡日本在中国的扩张;”可知,其改变是由谋求与日本合作到联合英美制衡日本;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在事变初期实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后,……在这种形势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趋向强硬”可知,其改变是由不抵抗政策到对日政策趋向强硬。原因:根据材料“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事件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1935年后,日本提出旨在全面控制中国的“广田三原则”,并积极策动华北事变。”可知,其原因是日本对华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中共政策、人民态度和外因等角度来补充分析其原因,其中,外因是美英的支持;国民政府方面的原因是南京国民政府稳固统治的需要;人民态度方面的原因是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中共方面的原因是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3)战略性转变:根据材料“毛泽东高屋建瓴地从乒乓外交和斯诺传话开始,逐步实现对美、日外交正常化的战略性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转变是由敌视转向外交正常化。主要措施:根据材料“稳妥有序地解决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较好地统一了全国意志,顺利实现了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可知,其措施是统一了全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例如,尼克松访华和田中角荣访华,可知其措施是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和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还有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