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美术教案模板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大自然的复制现象感兴趣。
2、用拓印或模印的方法复制某一自然物。
活动准备:
黑色或棕色蜡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拥抱大树
来到户外,每个人寻找一棵自己喜欢的大树,做上记号,并与之拥抱。
师:闭上眼睛,用手感觉树皮的质地,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给树干画素描
师:每个人喜欢的树不同,摸上去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用什么办法能把大树的树干样子一摸一样地记录下来。
介绍拓印地方法:把纸蒙在树皮上,一手紧按纸,一手用蜡笔在纸上摩擦,只要用力恰当,树皮的样子就会显现出来。
幼儿各自拓印树皮。引导幼儿设法用各自的方法画上该树木的记号。启发幼儿将作品与原物进行对照,看看是否相象。
三、把大自然的礼物带回家
师:我们把地上的树皮,树叶这些大自然的礼物带回家,再用一些办法把它们复制出来,好吗?
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造型和设计知识的基础上,以进一步的运用线条、色彩、肌理、形状等造型表现方法和学习设计的造型、媒材、形式原理、制作方法等为目的的课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能力目标: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法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情感目标: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
利用不同的媒材和表现形式设计图形,表现出美术的节奏。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跳棋。
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白纸、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找节奏
1、感受节奏 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让学生们闭上眼睛静静的倾听,感受音乐中的节奏。 然后展示两幅绘画作品,一幅图上建筑物的窗户、柱子都有规律的排列着,庭院里的花草树木也有间隔的栽培。另一幅图上都是同样的纹样,但是大小、方向、颜色、粗细都不一样。 请同学们简单的说一说,这段音乐和这两幅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分别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板书课题:《美术的节奏》
二、赏图片聊节奏
1、欣赏:展示事先准备的图片(有节奏的作品和没有节奏的作品),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种图片看起来更舒服?为什么?
2、观察:着重欣赏有节奏的示范作品(排列方式不同的和排列方式相同的),试着思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表现方式?为什么喜欢?在排列方法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同的材质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同的感觉呢?
师:这就是美术中的节奏。
3、讲解:介绍节奏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师:这时候就有小朋友会问,老师,节奏不是音乐中才有的吗?其实啊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节奏一开始确实是音乐中的术语,指音响的轻重缓急和节拍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规律,但是这种规律不仅仅只有音乐才具有,美术、体育、文字、甚至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都拥有自己特有的节奏。 师:而美术的节奏,就体现在形式的排列组合和表现的方式上,比如说,一条粗的线条和一条细的线条一起,反复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这样就会让人感觉有起有落,最后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节奏感。
4、寻找:让学生观看教材上的示范图,根据美术节奏的特点,来找一找身边具有节奏感的物品。
三、当画家绘节奏
1、示范:教师通过投影仪,在跳棋的棋盘上随意的摆放几个颜色相同和不同颜色的棋子,让学生们感受,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摆放方式,产生的节奏都有所不同。
2、讨论: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节奏的表现,分成小组,讨论表现的方法及合作方案 你打算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表现美术的节奏呢?
3、汇报:各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和合作方法后将本组的合作方法和制作方案向全班同学介绍。
4、制作:播放节奏感轻快强烈的背景音乐,鼓励学生以单独完成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动脑,展开想象,以绘画或剪纸的方式设计一幅具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教师下到小组适当地参与,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展作品评优缺
1、展示:办一个交流会,让学生们在背景音乐活力十足的节奏中展示作品,并且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评价:让所有的同学作为观众,从构思、创意、制作技法等方面以欣赏宽容的态度对作品进行评述,教师对每一个作品的亮点和优点进行肯定和夸奖,对不足之处给予委婉的提醒。
五、谈收获试创新
1、小结: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有没有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的吗?你觉得我们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呢?
2、拓展:鼓励学生回家尝试用纸浮雕的方式制作一幅具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民间艺术家和画家的作品,借鉴他们在人物装饰画上的表现手法。
2、把图片资料和自己的写生画变成装饰性的人物作品。
3、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及难点:
激发学生联想,创作出有个性的人物装饰画。能巧妙的把点、线、面的知识运用到人物装饰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人物写生的内容,揭示人物装饰画的课题。
二、欣赏分析,找出不同
毕加索不同时期的两幅作品。
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初步了解人物装饰画的.特点
三、学习借鉴创新
欣赏古老岩石,汉代画像砖,民间绣品,剪纸中的人物装饰画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把点、线、面的装饰方法运用到人物装饰中。
1、古老岩石:岩石上的人物,用点、线、面作了装饰性处理,显得很有“现代感”。
2、汉代画像砖:人物造型古朴,简练,讲究对称。
3、民间绣品:图案秀丽,造型可爱,形象传神,绣工细致。
4、剪纸:构图饱满,造型生动,浑厚中有细腻。
四、创作实践,合作交流
根据上节课人物写生的作业或者图片资料进行人物装饰画练习。
五、提倡平等,师生互评
教后感:
有了上一节课作为铺垫,同学们创作起来得心应手,加上老师的师范讲解,同学们在创作中胆量更大了,创作出的作品更加丰富了,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人物绘画的进一步的了解,在装饰人物的过程当中同学们的作品闪现了不少令人惊喜的效果,整节课同学们都很认真地投入在人物装饰画的创作中.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 训练学生根据命题记忆,想象,并有绘画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根据命题记忆,想象的能力。关于色彩的应用。
教具:
放大范图若干张。二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画笔是小朋友的好伙伴,我们常常用它描画心中的梦想。可是小朋友知道吗?小画笔也有自己的梦想和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请小朋友说说,画画他们的'故事好吗?板书课题《小画笔的童话》
2,读画。书本上有许多美丽的图画其中小画笔的一家画的小朋友和小画笔快乐地玩耍。画笔和天上的小星星-----画笔像树木一样的生长。这幅画和画笔小树林画得有点相似,这几幅画都把画笔拟人化,突出他们的可爱和实用。欣赏范图:小画笔愁眉苦脸,原来它们抱怨主人不好好爱护它们,把它们弄得遍体鳞伤,有的还折断了。这幅画教育我们什么?
3,作画步骤:
(1)先划出小画笔或小朋友的基本形。
(2)添画出画笔的花纹,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尽量表现出情节。
(3)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 三,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本课作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四,进行小结。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指出不足之处。
美术教案 篇5
课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创作设计课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两种版面布局格式;
2、掌握版面设计的基本步骤;
3、理解版面设计的两个设计重点。
教学重点:
掌握版面设计的基本步骤,理解版面设计两个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并掌握两种布局格式。
教具:
微机、网络资源库、实物投影、课件、学生例作;
学具:
微机、粘贴材料、剪报、手抄报材料、网络资源库;
一、欣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回顾已学内容,利用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课件1)
2、评价虚拟社区内各部分版面的风格及特点。
3、利用学生对报纸版面的选择、评价,增加学习兴趣;
展示四幅手抄报图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概括出版面设计的设计重点。
A、由评价版面图样、色彩的优劣,引出重点一:装饰美化
B、由评价版面分割、规划优劣,引出重点二:布局编排
教师小结:
我们所看到的黑板报或墙报、手抄报,除了文字稿件质量要好以外,版面的编排设计好坏也直接影响它的宣传效果。(板书:版面设计)
二、新授版面设计知识,承前启后;
1、解释版面设计包含内容:以课件演示为主,通过一幅作品进行分解。
版面设计就是利用报头、文稿、各级标题、栏图、题图、插图、尾花、花边等内容进行布局编排、装饰美化的过程。
2、版面设计的一般步骤:
(1)第一步:根据文稿主次进行版面分割布局。
首先,同学们讨论一下,根据你们的经验,进行版面设计要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学生讨论,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播放课件2第一步)一份手抄报的文稿内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主要文稿占的块面较大,次要的文稿占的块面较小,我们在进行版面设计时,首先要针对文稿的.主次进行大块面的分割布局,这样才能达到界面编排合理、块面活泼统一的效果。
A。讲解第一步的两种布局方式:
a.对称式布局
b.均横式布局
在版面设计的整体布局方面,我们经常运用的有两种布局,下面请同学们看两幅事例,观察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师出示课件3、4演示,学生观察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观察结果的概括能力)
a.请看第一幅作品,从布局上看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出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以及这种布局的设计特点。
b.生观察并自行给第二种布局格式起名字。
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运用学过知识概括能力。
B。利用两个事例,辨别两种布局方式,加深理解。
(2)第二步:设计报头、栏图、题图及标题字体。
(课件5)在第一个步骤的基础上,运用前几节课所掌握的报头、题图、栏图及标题字体几方面内容,在版面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3)第三步:誊抄文稿、画插图。
(课件6)誊抄文稿时,字迹要工整,插图要与文稿相辅相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后,看看我们的版面上还缺少什么?
(4)第四步:画尾花、花边、总体调整。
(课件7)当所有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时,就要看看有没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添加润色,修修补补,让你的作品更加优秀。
好的版面设计应该是篇目层次分明,文、图块面活泼多变、而又有统一感,色彩协调、醒目。
三、学生作业。
(音乐伴奏,课件8出示创作主题与建议)
(一)给学生提供创作主题;
(二)给学生提供创作建议;
1、素材可以在网上下载或者资源库中搜集;
2、制作手法可以自行选择,例如微机、手抄报等等。
3、画面整洁,有良好的创作习惯。
四、作业讲评,进行小结。
分小组进行讲评,对在制作手法、制作创新等方面突出的作品进行师生探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所学知识结合经验,谈谈收获。提出希望,课后多加练习,踊跃参赛。
板书
课件使用说明表
课件
名称制作方法使用说明
1利用课件大师
软件,制作课件;精彩作品展评
2版面设计第一步
3对称式布局讲解
4均衡式布局讲解
5版面设计第二步
6版面设计第三步
7版面设计第四步
8创作主题及建议
备注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 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用一种行为艺术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通过走出教室到校园里上课的方法进行。要提前一节布置学生准备材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气氛既要热烈,又要有序。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可乐罐、沙子、石子、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1)交流阶段: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题和造型。
(2)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象,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欣赏教师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术小组的装置艺术作品。
(3)发展阶段:
带好材料来到操场,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或造型。通过组与组交流,互相补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4)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在排列时,要大胆想象。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加丰富更加广泛。
教学评价:
(1)是否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2)能否课前观看一些行为艺术作品,及名家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3)教学中能否强调集体合作精神。
(4)就地取材,会利用废旧物品或当地物产,如:小石头、沙、泥、贝壳……运用于主体造型之中。
美术教案 篇7
《多彩多姿的民族服饰》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多彩多姿的民族服饰》这是岭南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中的一节造型·表现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这节课教学,要求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有所了解,并且能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民族服饰相关知识面广,六年级的孩子表现能力差异大,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惧怕动笔,加上民族服饰本身多样与繁杂加重了学生的畏难情绪等等,诸多因素给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学生极有无从下手的可能。这样一来即使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未必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因此我思考过后将教材处理,确定其教学重点为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难点为真实、生动地表现某民族服饰艺术的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为以“挑战游戏”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形式,使学生在惊心动魄的竞赛中,主动的接受本课知识学习。而我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学生主动学习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片断回顾:
片断一:课前准备活动。(迅速组织课堂)
战前热身:涂出三组对比色,两组邻近色。(设计意图:利用1分钟时间,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自主复习旧知,为后面环节做一定铺垫)
片断二:宣布挑战规则和挑战宣言,组织挑战游戏。(以游戏贯穿于整节课堂,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入课程学习,在玩中学)
首先,宣布挑战规则:1.每次挑战过程中只能动眼、动脑,不能动口。违者取消小组竞赛资格。2.小组长负责记录,获胜集体或个人可得到老师的神秘奖励。(设计意图:强调纪律,突出小组团队性、指导小组开展竞赛活动,自主管理、控制比赛秩序)
接着,提出挑战宣言:你强,我比你更强。(设计意图:提升竞争意识,掀起竞赛氛围)
然后,组织挑战游戏。游戏过程分四个环节进行。(挑战难度递进,学生玩得刺激,玩得自信)
美术教案 篇8
第一教时
一、欣赏
1、欣赏课本内的变体美术字
2. 进行分析、讲解,从而激发同学学习变体美术字的兴趣。
二、详细介绍变体美术字
1、介绍、示范、演示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步骤,变化过程;
2、导入黑体美术字复习
重点:
回顾笔划、间架和同一组字的大小统一、笔划粗细统一。
三、重点指导
指导美术字设计、变化前的重要一环——打格、定位、变化。着重进行笔划变化的启发和示范。
四、同学练习
同学试进行变体美术字的设计——“庆祝六一”
五、巡视指导
六、同学完成设计院稿。
七、展示、交流
让设计好的同学上讲台说说自身的`设计思路、方法、过程。
八、变体美术字优秀设计稿研讨。
第二教时
一、作业讲评、进行启发、引导。
二、欣赏
1、再次让同学欣赏课本内范例和课件范例
2、启发同学进行美术字的变形、装饰、色彩、美化的思维,以求发生更好的效果。
三、安排练习内容
安排变体美术字设计作业(让同学自身定主题文字)。
要求:字型变化有序,装饰美观。
四、同学练习
1. 同学作业设计开始
2、进行针对性指导
3、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褒扬,进一步来启发其他同学。
五、同学完成作业
六、安排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
美术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创造了光辉的灿烂的原始艺术,它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稚拙朴素的表现形式及神秘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些原始作品都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2、教学目标: ① 技能方面:懂得欣赏原始艺术特点,初步了解原始的艺术风格在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如:设计面具,设计服装等。 ②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珍视各民族的文化的宽容态度和健康审美心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3、教师的任务: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收集资料。 4、学生的任务:对原始的艺术进行探究,试用原始的艺术手法画一些面具。
二、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有关原始艺术的一些材料。 学具准备:卡纸、颜色、和收集的一些材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知识竞赛导入新课: (1)有关中国古代的一些知识。 (2)有关世界的原始艺术的知识 (3)现在的`土著人的一些趣闻。
2、基础知识: (1)原始艺术和面具。 (2)原始艺术与图腾,迷信、原始人的生活的关系。 (3)面具设计的特点:夸张 象征 神秘
3 、学生分组活动: (1)、把学生分为 10 个小组 (2)、每组对原始部落中的酋长、部落男青年、部落女青年、部落长老、巫师、太阳神(从上面人物选 2-3 人)分别设计一幅面具。
4、生作业。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色彩运用和人物的要体现人物的性格。 (2)面具制作要体现原始艺术的特点。 (3)面具制作要符合人的脸部结构。
5、 课堂小结: (1)学生对自己的作品阐述自己创作的理念。 (2)教师对作品进行总结
6、 教法: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形式学习。
7、 课堂组织:分组讨论学习。
8、 课后教师总结:
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内容:《快乐粘贴》是迎合个人课题所生成的一节课。由于孩子刚接触布料,对布料有着很多的不了解,为了让孩子逐步认识各种布料,逐步让他们爱上以废旧布料为主的美术创作活动,所以我设计了《快乐粘贴》。活动主要是让孩子选择自己喜爱的轮廓,根据物品本身的色彩,利用各色的废旧布料进行粘贴、装饰。
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我共分四个环节开展。第一环节是以小朋友喜爱的熊猫导入,并以熊猫乐乐的衣服不见了,让幼儿说说熊猫的衣服特征。第二环节是利用废旧布料根据熊猫本身的特征进行粘贴示范。这种要求幼儿根据物的实际色彩装饰,能巩固对各种物的认识,也能巩固对色彩的认识。第三个环节,我出示各种轮廓图,并说:“这儿有许多水果宝宝和动物宝宝,他们都想要一件布做的衣服,要求是要和它们自身颜色一样或相似的布衣。”然后我引导孩子认识各种轮廓图物自身的颜色;再让他们自由选择轮廓图;最后让孩子们根据物的实际色彩选择合适的布料,进行自由裁剪、粘贴。这样选用孩子们熟悉的物,能有效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也能使孩子们更有把握、更有自信的操作。在折叠布料进行裁剪的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培养幼儿的'裁剪技能和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最后环节,是把所有的作品陈列在美术区,进行长时间的展示。这样既是尊重孩子劳动成果的体现,又为孩子在课后的进一步欣赏、交流、评价创造了机会,使孩子有一种成功感、自豪感,也使孩子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快乐粘贴》这个活动中,我选择的轮廓图都是幼儿所熟悉的物体,并以为它们穿衣服为由,我感受到孩子们对这样的活动都觉得很新颖,所以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都很高。孩子们在操作时都比较有把握,比较轻松,有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我的引导下也基本能完成作品。在活动中,我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自由选择喜爱的轮廓图装饰,让孩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使孩子感受到了美术创作活动的轻松与快乐,从而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对美术创作活动的兴趣;活动也使孩子们对废旧布料的粘贴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