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上册致同学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生物上册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1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其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由于开学初新生军训了一周,他们对校园环境也较熟悉了,为此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学校的“问题资源”展开教学。基于本节课的问题较多,所以应首先把学生暂时分成几个组,暂定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作合理的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组长汇报。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应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如使用档案夹,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时声音不宜过大,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指出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课堂规则和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好。同时引入报刊有关科技发展方向及课改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及进行课改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

  目的

  教师应按照课标内在的要求,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初步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的.习惯。

  材料器具

  藤缠树的标本、磁带(校园歌曲)、录音机。

  实施步骤

  1.引入:放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

  2.涉及报刊有关信息:列举事例,如成都七中学生童一在世界生物知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说明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我国获诺贝尔奖的人却没有,为什么?让学生明白今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上课方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的变化。

  3.给学生提出当今科技两大革命之一有生命科学技术革命,为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打下伏笔。

  4.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每节课应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这对组织教学很重要。

  5.(问题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及学校具体情况出发,让学生思考: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1)学校的垃圾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的厕所问题,怎样解决?哪种方案最好?(想象)

  (3)出示:藤缠树的标本。学生受到启发,发现学校某些树木、花草长势不好,原因是什么?(如果学生知道不多,留待以后学习生物知识后解答,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改变此现象。)

  (4)学校的沟渠问题,污染较严重,怎样解决?什么途径最好?

  (5)伙食团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6)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7)为什么政府要制订《禁止焚烧秸杆》的措施?

  (8)今年天气的变化造成粮食的减产,说明什么问题?

  (9)关注学生自身: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长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更健壮吗?更聪明吗?

  (10)列举我校前任校长的肾衰竭疾病,探讨疾病问题,器官移植问题?

  6.师生共同阅读课程《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7.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的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8.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觉得生物知识有用吗?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

  9.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评价。

  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交流,所以无论对与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辩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为此本节课的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比例为着80%,能力目标(体现在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占15%,知识目标占5%。

  10.效果反馈: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更了解学生,下课布置作业:写一篇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题目为《你喜欢生物科学吗?》 本节课体现了学生自主、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七年级生物上册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生物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及其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形成主动探究生物现象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生物多样性的图片、视频资料)

  实物展示(如植物叶片、昆虫标本等,视条件而定)

  分组讨论问题卡

  学生预习任务单(简要介绍生物学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展现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视频,如热带雨林、海洋生态等,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奇妙与多样性。

  教师提问:视频中展示了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

  二、新知讲授(20分钟)

  定义生物学:

  简述生物学的定义,即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强调生物学研究的广泛性,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生物学的几个主要分支(如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并简要说明各分支的`研究内容。

  生物学的重要性:

  讨论生物学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强调学习生物学对于培养科学素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三、互动探究(15分钟)

  分组讨论:

  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单和课堂讲授内容,分组讨论“生物学在我身边”的主题,每组选取一个具体例子进行分享。

  例子可以包括家中的植物、宠物、食物链中的生物关系等。

  实物展示与观察: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展示一些实物(如植物叶片、昆虫标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其生物特征。

  四、总结提升(10分钟)

  知识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性。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记录一种身边的生物(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描述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并思考这种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预习任务:预习下一课《生物的基本特征》,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观察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应收集学生的观察日记和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指导。

  七年级生物上册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内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观察、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生物现象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使其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其产生共鸣。

  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生物现象的习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生物多样性的图片、视频资料)。

  实物展示材料(如植物叶片、昆虫标本等,视条件而定)。

  分组讨论问题卡。

  学生预习任务单(简要介绍生物学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教学环境:

  确保多媒体教室设备正常运行,以便展示多媒体资料。

  布置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展现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视频或图片,如热带雨林、海洋生态等,引导学生进入生物学的奇妙世界。

  教师提问:视频中展示了哪些生物?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

  2. 新知讲授(约20分钟)

  定义生物学:

  简述生物学的定义,即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强调生物学研究的广泛性,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介绍生物学的几个主要分支(如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并简要说明各分支的研究内容。

  生物学的重要性:

  讨论生物学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举例说明,如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疫苗的研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动探究(约15分钟)

  分组讨论:

  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单和课堂讲授内容,分组讨论“生物学在我身边”的主题。

  每组选取一个具体例子进行分享,如家中的植物、宠物、食物链中的生物关系等。

  实物展示与观察:

  展示实物材料(如植物叶片、昆虫标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其生物特征。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或教师解答的方式解决疑惑。

  4. 总结提升(约10分钟)

  知识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重要性。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单上的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分享内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互动探究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应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