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

1.读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的教案

2.复习第一节

二、新授

(一)正确、流利读课文

1.自身读课文2-7节,要求正确、流利

2.个别读自身最喜欢的小节,点评

(二)再读课文,质疑

1.再一次自身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

2.把你的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估计:

(1.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2.“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3.“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4.青蛙为什么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6.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7.“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3.和时解答一些疑问。

(三)精读课文,解疑

1.同桌学着青蛙和小鸟的样子争论,考虑没有解答的疑问。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小鸟飞上天看一看。

解答疑问。

练习说话:--是无边无际的。

(2)比较句子:

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4)“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青蛙到井底去看天。

解答疑问。(用练习本做实验)

(5)比较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6)指导朗读青蛙的话。

(7)分角*朗读2-5节,考虑: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为什么?

解答疑问。(多媒体)

(板书:飞得远,见识广。)

(8)小小组读6、7节,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交流讨论

(9)指导朗读6、7节。

(四)读后感

1.读全文

2.讨论:听了小鸟的话,青蛙会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吗?为什么?

(多媒体)

师小结: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3.现在你知道“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了吗?

(板书:坐井观天,见识短)

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感悟

以读为主,从“粗读”到“细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先在读中找出质难点,然后在读中解疑,并通过反复朗读解决课文重点、难点,最后分角*朗读课文,悟出寓意,并展开争论,发挥想象,更深刻地体会寓意,以达到语文课教学中同学主体参与,自我求和的目标。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教材分析:《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低年级的小朋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采用“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方法来看待问题是错误的,但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在学习方面,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直到真正需要应用时才明白,学无止境。这与“坐井观天”有异。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理念: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会导致见识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以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阅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从中理解和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朗读对话;

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课含有贬义。教育学生开拓视野,多读书籍,增长见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小青蛙、小鸟的头饰及图片。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激趣导入为了奖励大家这些聪明的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啊,有一口古老的井,井底生活着一只青蛙。它每天坐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就这样平静地生活了很久。终于有一天,飞来了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俩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请同学们迅速把书翻到第60页,大声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出示生字幻灯片。学生通过提示认识生字。

思考问题: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发生争论的故事?争论的是什么?(天的大小)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底) 板画,井,把青蛙移到井里。

那么小鸟从哪儿来呢?(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将小鸟移到井沿。 指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过渡:它们两个碰到一起是怎么争论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再次小声读读课文,找出他们的对话,用“--------”画记出来。 一共有几次对话?谁来读出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对,就是课文的第二段和第三段。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教学反思3

一、案例。

第三册《坐井观天》教学片断:

师:青蛙为什么笑呢?

学生:因为青蛙成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

生:青蛙以为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觉得很好笑。

师:小鸟又为什么笑呢?

生:青蛙明明是错的,还偏以为自己是对的,小鸟觉得可笑。

生:小鸟天天在天上飞,当然知道天有多大,而井里的青蛙却不相信,小鸟无可奈何地笑了。

生:天明明无边无际,而井里的青蛙看天却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气又好笑。

师: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什么?(学生议论纷纷,众说纷云)

二、反思。

1、揭示寓意一直是低年级寓言教学的难点。如果学完课文后直接让学生说出寓意,显然是不现实的。有时只好把寓意抄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读读背背了事。而本课教学不是这样,我抓住青蛙和小鸟的“笑”,引导学生找出“笑”的原因,从中体会到青蛙的目光短浅,自以为是,从而水到渠成地明白了寓意。

2、分角*表演本课的故事,可以加上自己想象的内容。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多元地体会寓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