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三节课,我在二年一班新授了《螃蟹歌》一课。总体来说,这一节课上得还算是成功的。首先,我通过与孩子们开门见山的谈话引入本课的内容:“小朋友们,春天已经来到了,尚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的地方去看看。你们看,我们来到了哪里?”(画一幅图片有大树、小湖)学生回答:河边、森林等等。我接着说:“我们来到了森林里的池塘边,大家想一下,这幅图中有没有少了点什么?”学生回答:(少了动物。)通过这样的交流,我成功地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接着,我以游戏的形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让孩子们进行了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并且通过猜谜语、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了新课的学习。这是一首四川民歌,歌曲中有教授四川方言的读音,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我本身在四川生活过,所以相对来说我的四川方言还是非常过关的,学生学的很细,很扎实,而且学生学习歌词时的节奏都很准确,也足已说明了我平时的锻炼与积累。在这些方面我做得相对来说还算不错,起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活学活用。只有去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学生因素才能上好一堂课。常态课堂更是如此。

不足之处:在本课中,我感觉应该首先把歌词用普通话演唱好了,然后再进行四川话的练习,也许效果会更好一点。

对子歌课文教后反思2

在五年级下册的教科书中,第一单元就深入接触了古代传统的语言艺术——对子,又称为对联。对子言简意赅,节奏响亮,读起来抑扬顿挫,同时还能够为语音、词汇和修辞的训练提供有益的素材。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有节奏地朗读对子歌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在学习有节奏地朗读对子时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拍。邓鹤同学选择了快板节奏,一边打着拍子一边跺着脚,引得全班大笑。张龙同学则以一种趣味十足的方式,用唱歌的形式演绎了对子。而李贺同学,由于平时对诗词情有独钟,她以慢拍的节奏读出了对子。听着这五花八门的读法,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读。突然间,我产生了一个猜想:古代人学习诗词时,应该也是以有趣的方式朗读,甚至可能会加上音乐进行诗歌的演唱。

在第二课时,我将重点放在了分析理解对子的特点,并让学生学会将对子作为写作的重点内容。在课堂上,对子的独特魅力让我深感兴趣,一字对、两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仿佛是一群小小的精灵吸引着我和孩子们的眼球。明白了对子的特点后,我对古代人如何注重韵律在语言运用中的运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在对子中,名词对、地点对、动词对等词*相对的特点,以及平仄相协的趣味,上一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下一联的最后一个字就应该是仄声,读起来婉转动听。在我介绍对子的特点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于是,我准备了李渔的《笠翁对韵》让学生们填充对子,出人意料的是,孩子们居然填对了好几个词。这让我想到,古代人学习诗词时应该将这些基础知识视为常识,而将对子编入教科书中,也是为了让学生受到古代传统语言艺术的熏陶。

尽管孩子们在诗词方面的基础相对较浅,有时感到难以掌握,但这两堂课足以引起他们对古代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

螃蟹-描写螃蟹的作文3

我家附近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床上布满了光滑的卵石,而藏匿在岩石下的螃蟹成了我们的目标。有一天放学早,我和同学们兴冲冲地来到小溪边捉螃蟹。水流清澈见底,卵石在水中闪烁着微光。我掀开一块大卵石,立刻看到一窝螃蟹慌乱地四处逃窜。它们那黑褐*的“铁甲”在水中显得有些笨拙,八条腿支撑着它们慌乱的身躯。我伸出双手,抓住了其中最大的一只,却被它*夹了一下手掌,疼痛让我忍不住倒抽一口气。我赶紧将它扔进我们带来的空罐头筒里,然后又陆续捉到了三四只。回到家,我把它们放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缸里,每天放学后都会来观察它们几次。

螃蟹们在玻璃缸里显得非常好斗。它们舞动着大钳子,在水中上上下下,仿佛是水中的统领。它们看起来并不像被困在缸中的“俘虏”,反而像是凯旋归来的将*。有时候,两只螃蟹甚至会在缸里打起来。它们鼓着圆眼珠,凶狠地逼近对方。一碰上,就使劲夹,八只脚乱踢乱蹬,嘴里吐出一串串白泡沫,斗得不可开交。有一只稍大一些的螃蟹,用钳子和背甲顶着另一只,将其翻过身,但它们的战斗并没有停息。我看得津津有味,心想:难道它们也在模仿“打擂台比武”吗?不过,奇怪的是,就在刚才还激烈对抗的时候,转眼间它们又和好如初。它们各自安静地在缸里爬来爬去,彼此不再互相干扰。有时候,它们甚至会一只爬到另一只背上,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塔楼状结构,仿佛在玩“叠罗汉”的游戏。更有趣的是,最顶层的螃蟹竟然试图逃跑,一边用脚撑住下方螃蟹的背甲,一边钩住缸的边沿。我用铅笔轻轻拨动了一下,这个“罗汉”顿时崩塌了,它们又散开了……

有一天傍晚,我发现玻璃缸里少了两只螃蟹,我赶紧四处寻找。最后,我在桌子底下和墙角分别找到了它们。我抓回这两个“逃兵”,扔进玻璃缸里,盖上了一个纸差盖,才放心地去做其他事情。螃蟹这家伙,不仅好斗,还有点“狡猾”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