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1人,教学中应注重为学生打好基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需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尚需加强,需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鼓励合作与互助精神,激发集体意识,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对于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要加强集体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兴趣与信心。本学期,重点是落实针对*培优补差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及“识字”和“课文”两个部分。
1. 识字部分 :
本册延续“识字分流”策略,共安排406个生字,其中276个要求会写,另有130个要求认识。识字方式多样,包括:
- 词串识字
- 看图识字
- 形声字分类识字
2. 课文部分 :
教材安排了23篇课文,其中韵文6篇。内容涵盖秋季风光、儿童生活及社会人生等多个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与审美。
3. 练习部分 :
全书设计了8个综合练习,分布在每单元后,内容涉及字词句的学习应用、写字、朗读、背诵以及口语交际等,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本册教学目标
1. 学习习惯
-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 培养学生勤于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习惯。
2. 汉语拼音
- 巩固汉语拼音知识,能够利用拼音进行识字,学习标准普通话。
- 认识大写字母,并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 识字写字
- 准确认读406个生字。
- 掌握27个常用偏旁,能够准确书写和默写276个生字。
4. 口语交际
-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讲话,并能够根据观察事物或看图后,用普通话说出简洁、连贯的话。
- 学生能够根据听读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愿意与他人交流,态度大方,礼貌待人。
5. 阅读能力
- 帮助学生联系语言环境与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义。
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
贯彻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深入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并积极响应县教育局教研室和学校教研工作安排,以科研课题“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变革”为基础,推进教研工作落实。
一、围绕学校核心任务,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1. 优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前精心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保证准时授课,专注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课外生活,合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帮助后进生提升学习兴趣和成绩。
3.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关心每位学生,做到以行动为引导、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生榜样。
二、加强教科研,以研究促进教学
1. 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编排意图,理解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认识课程改革的长期*、复杂*,进一步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提升课程实施质量。通过多种形式的探讨、听课和交流活动,理解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逐步形成理论化思维,增强在教学中“以学定教”、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适应和创新能力。
3. 实施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过程和发展潜力的评价,开展成长记录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意识和习惯。
4. 围绕“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主课题,通过设置适合的环境,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行个*化学习。
6. 强化集体教研,通过每周2小时的教研组活动,开展行动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等,营造“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后反思”的良好教研氛围,鼓励即时交流和即时反思。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 制定教研工作计划
2. 程瑛老师参加首届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交流研讨活动
3. 参与县小学中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比赛
4. 开展课题研讨课(由金长娟、程瑛老师授课)
四月份
1. 开展课题研讨课(由钱明珠、胡海华老师授课)
2. 积极参与送教下乡活动
3. 参加学校电教课开放周活动
4. 组织期中考试
五月份
1. 交流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参加学校课改教师座谈会,探讨成长记录袋的管理与改进
六月份
1. 期末考试及成绩分析
2. 进行课题阶段*评估,汇总论文、课例成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的个人工作计划3
一、学生情况
经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学生们在识字和记字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一些方法自主学习并掌握生字。大部分学生能够*识记生字,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意识,同时也有意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上交流分享、共同进步。然而,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仍存在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本学期的重点将放在引导后进生、提高先进生,并尽可能通过个别化教学,帮助每位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复习和巩固汉语拼音,能够通过拼音辅助识字、正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音意识。
认识450个字,掌握350个字的书写,能准确读音,理解字义,熟练运用,并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书写。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进行自主识字。
学习并熟练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培养学生*查字、识字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自己喜欢的片段。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累并运用词汇,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意思,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能够*阅读适合自己水平的课外书籍,并与他人分享阅读感受,培养爱书、爱读的习惯。
认识并能正确使用课文中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等符号的基本规则。
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能够自然、大方、有礼貌地与他人交谈,表达自己想法。
激发写作兴趣,能够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或思考的内容写下来,学习写日记,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措施
识字、写字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利用拼音和字典等工具*识字,并通过熟悉字形和部件结构帮助记忆生字。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巩固识字应通过游戏、活动和语言环境的设计,增强学生的识字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加强小组合作,鼓励学生通过组词、组字游戏等活动巩固识字,互相交流识字的技巧和经验。
对于识字要求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帮助后进生克服学习困难。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要特别注重朗读指导,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和语言节奏。朗读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分组朗读、集体朗读、角*扮演等,增加学习的趣味*和互动*。
鼓励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课堂提问要设计巧妙,不仅要有思考价值,还要引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口语交际
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语言,及时纠正其中的语病,并肯定学生的精彩语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在平时的课堂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主动与人交流,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