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同学带入游戏,带入情境之中,注重“观察——倾听——体验——思考——表达”的多样*,注重传播与评价的过程,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提供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同学们积极参与,在快乐中完成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
德育渗透: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以这个游戏为素材,主客体良*互动的状态中健康发展。
教学辅助手段:能激发学生快乐情绪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积累素材。
(一)分享词语,课前铺垫。
1、前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聪明”二字,并请同学们拆字游戏,“聪”字由“耳”、“”(眼睛)、“口”、和“心”组成,“明”由“日”、“月”组成,所以说只要我们平时多看、多听、多想、多说,日积月累就会变的聪明。
2、这堂课就请同学好好利用自己的耳朵、眼睛、心灵和嘴巴,使自己变成一个聪明的人。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告诉同学,最近老师具备一种“特异功能”,能用耳朵看见东西?同学当然不信,从而激发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表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班长将一束花藏在一位同学身上,老师面对黑板,只用耳朵看,将花找出来。(表演过程略,教师很快将花找出来)。
2、学生讨论,经过表演,学生的兴趣、求知欲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交流场面热烈,情绪高涨,最后学生经过讨论有如下问题与建议:
(1)老师事先和学生商量好的。
(2)老师用眼角余光看到的。
(3)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猜出来的。
(4)老师果然有“特异功能”。
3、根据学生意见,教师再做演示,请同学们推选一位听课老师来藏由学生指定的物品,另请一位学生上台监视,大家保持平静的姿态和表情。(表演成功,过程略,同学们议论纷纷)。
(四)揭示谜底,想说就说。
1、教师请出搭档,原来教师事先和前排的两位同学商量好,藏在哪位同学身上,就将那位同学的名字写在书上,老师一看便知。
2、同桌交流,互述过程。
3、请同学自由站起来,表述自己所看、所听、所想,可以只说开头,也可说经过,或者说结尾。同样可以只说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4、请男女同学进行“pk大赛”,男女生各选一名选手,上台完整叙述游戏全过程,并添加题目,一篇七八百字的文章脱口而出,自然天成。
5、请其他同学当评委,点评上面两位同学文章的优劣。
(五)评选优胜,小结学法。
1、通过同学的评价,选出“最有才气奖”、“小小作家奖”。再由全班同学选出“最佳评委”。
2、获奖同学上台发表获奖感言。关于这堂课、关于老师、关于内心地感受、关于同学地表现、关于……。
二、构思习作题目,口头作文。
1、同学们,游戏结束了,你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我们今天做什么游戏了?
我们玩得这么开心,想不想把你们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你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向大家汇报呢?
2、如果想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的话,我们需要为汇报的内容起一个题目,想一想,把想好的题目设计在黑板上。
你最喜欢哪个题目?(同学们可以用手势或说YesNo来表态。)
(我们要想出一个能吸引人的题目。)
3、那么你准备怎么讲给父母听呢?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就近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互相交流一下。
4、说一说你的思路。(师生共同评议)
重点指导学生,说出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三.明确习作要求,写草稿。
1、大家说得很有意思,我想你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地把它写得精彩。现在我们争取一个机会:(出示课件)拿起笔来,把刚才的情景记录下来,一会我们再拜读你的大作,来共同分享你的喜悦。
2、生写草稿,师巡视指导。
3、谁愿意读给老师听听?(生评,师评,生自评)
4、看看你的作品,挑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怎么能把你的作品改得更有意思,或者更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5、可以把己经改好的,再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换读读。
四、教师总结,余韵悠长。
1、教师最后出示这堂课的主题《快乐作文》。告诉学生作文原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掌握了作文的方法,品尝到作文的快乐,并请同学们给老师写信。
2、在一首欢快的歌曲中,结束今天的课: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快乐你就跺跺脚……。
五.评价:
学生习作,应是自身独特生活的写照,真情的流露。只有作者先被打动,才有可能写出动人的文章;也只有真实的东西,触及现实的东西,立足时代的东西,才有鲜活的生命力,习作就是诉求——精神的诉求。有愿望的时候,需要倾诉;有发现的时候,需要分享;有建议的时候,需要表述;有苦闷的时候,需要倾吐……。心灵只有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在感动的天地中倘佯,才能编织出灿烂的云锦,喷出辉煌的火焰。在这堂课中,不但使同学在快乐中作文,还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充分利用“眼、耳、口、心”。卢梭说过:教育要回归自然。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地写。学生的作文就是学生生命的体验,习作教学应当还生命以本*,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寻觅、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习作的效率。
《开心跳跳糖》小班教案2
目标:
尝试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吃跳跳糖的愉悦感受,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体验各种跳跃动作,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准备:
每人一份跳跳糖。
欢快的背景音乐。
家长工作:请每位家长在家给孩子尝试跳跳糖,预先丰富孩子的经验。
过程: 一、品尝跳跳糖并交流吃跳跳糖的感受。
引入:“今天围裙妈妈为大家带来了一种非常美味的东西,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通过神秘氛围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师从背后缓慢拿出跳跳糖:“嘿!是跳跳糖!今天我们要和跳跳糖一起玩游戏哦!你们想品尝一下跳跳糖的味道吗?”
分发跳跳糖,并邀请孩子们品尝。老师可以四处走动,询问孩子们:“你们的跳跳糖是什么味道的?”“吃跳跳糖时会有什么声音?”
讨论: a. 师:“告诉围裙妈妈,你们尝到的跳跳糖是什么口味的呢?”(例如:甜的、橙子味、苹果味) b. 师:“吃跳跳糖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例如:会跳动、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鼓励孩子们分享吃跳跳糖时的感受。
二、用肢体动作表现吃跳跳糖的感受。
引导:“现在我们一起来模仿跳跳糖吧!想象一下吃跳跳糖时的感受。”老师示范,并鼓励孩子们通过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观察孩子们的动作并进行点评。
休息并进行初步的点评:“跳跳糖们累了,让它们休息一下吧!”鼓励孩子们表扬自己的努力。观察到孩子们跳跃的方式多样化,可以指出并鼓励。
三、游戏:开心跳跳糖
播放音乐,引导孩子们用不同的姿势跳跃。
引导:“看看跳跳糖们多开心啊!嘿!两颗跳跳糖一起跳了!”鼓励孩子们找一个伙伴,手拉手或者搂着肩一起跳。
游戏结束:“跳跳糖们,我们一起去外面的大草坪上跳吧!”鼓励孩子们继续享受跳跃的乐趣。
这样,整个活动流程更加清晰和连贯,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体验跳跳糖带来的愉悦感受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开心作文班3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开心作文班,看见了整齐的桌椅和明亮的教室,我想一定要好好爱惜啊!开心作文是王老师和张老师的课,由于是开班第一天,所以老师说了一下为什么要叫开心作文班,那是因为要在快乐中写作,在边玩边写中找到思路。
一上课张老师就带我们玩了一个叫贴鼻子的游戏,先是老师画了一个小女孩,她哪里都漂亮就是没有鼻子,老师说:“我要请一位小朋友来给小女孩贴鼻子,但是要蒙上眼睛转三圈再在同学的提示下准确找到位置。”大家都踊跃参加,老师请了回答最积极的小女生,她在同学的帮助下顺利找到了位置,我们都为她鼓掌!
接着老师又问还有谁想试试?一个勇敢的男生举起手来,张老师说:“好!请你。”那个男生跟女生一样很快找到了位置,但就是贴的有点歪!
最后老师加大了难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结果是被老师请上来的2位同学都失败了。我们玩的正高兴的时候,下课了!我们意犹未尽的回到教室。
这真是一堂特别的开班课,真的是既高兴有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