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通过集体参与、讨论、启发和交流,集思广益,创新教研模式,提升集体备课效能。这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课堂教学的本质,开展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本着新课改精神和市县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采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后反思、经验共享”的模式,营造研究氛围,形成研究*工作习惯,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二、主要内容
1. 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深入解读教材。
2.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透彻理解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关注学习方法,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发展。
3. 贯彻新课标理念,重点探讨教学过程,引导突破重难点,解决教学问题;探索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何在课堂活动中促进学生体验、感悟、思维展现和个*发展,提升学生素养。
4. 教案需体现理论框架、核心观点、基本概念,突出重点、创新之处及解决的难点,充分发挥集体备课效能,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共享。
三、组织机构
集体备课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四、集体备课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
五、活动地点
各年级教研组办公室
六、具体实施
1. 学期初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根据教材确定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和相关资料。
3. 集体研讨。所有备课教师需充分准备,深入解读教材,进行前瞻*与延展*思考。集体讨论时,主备人先围绕主备稿进行说课,其他教师积极发言,集思广益,共同优化备课方案。教研组长负责详细记录。
4. 主备人二次备课及成果展示。主备人根据集体讨论意见和自身对主备稿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并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展示。其他教师撰写评课稿,以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5. 教师个人二次备课。在主备人二次备课的基础上,各备课教师结合集体智慧,在研讨深化的基础上,撰写具有个*特点的课时教案。
6. 课后反思。教师应养成反思习惯,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的得失、感受和发现,进行分析研究,并记录在教案后面。
7. 做好每次集体备课记录,学期末交教研室存档。
8. 备课流程:制定计划→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主备人二次备课→教师个人二次备课→课后反思
七、考核检查
1. 严格考勤制度。教研室负责各年级集体备课教师的考勤。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本组教师集体备课,确保备课时间。教师需按时参加集体备课,不得迟到或缺席。无故缺席者,每次扣除综合考核分;因特殊原因无法参加集体备课者,需提前向教研室请假。教研室全程参与监督,考勤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2. 学校制定计划,教研组长安排主备人和备课资料,分管教研组成员必须参加集体备课。
4. 集体备课结束后,备课组长需确定下次集体备课的资料和主备人,以便提前准备。
5. 学校定期进行业务检查。每次集体备课后,教研室对本次备课进行评价,包括对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专项评价,并由检查人和备课组长签字,记录检查情况,作为期末优秀备课组评选的重要依据。
6. 评选优秀教案。学校每学期评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成果将结集出版,并在教师综合考核中加分,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7. 集体研讨时,需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出入办公室。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意见,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保证集体备课质量。
体育集体备课计划2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做准备活动的重要意义,学会自主完成多种腿部拉伸练习。
学习内容: 快速跑步技巧
学习步骤: 一、情境引入 教师活动:
整理队伍,明确课程主题。
引导学生复习从四列横队到两列横队的变换,对学生的努力给出正面反馈。
解释并演示“黄河、长江”游戏的具体规则,随后组织同学们参与游戏,以增强他们的反应速度。 学生活动:
迅速且安静地集结,用积极的态度开始课程。
在队形训练中保持高度专注,力求表现出*。
积极投入游戏,展现出最佳状态。 组织形式: 具体队形布置请参照示意图。
二、协作探索,掌握技巧 关键点: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比赛中全力以赴,追求更快的速度。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在原地练习小步伐行走和高抬腿跑(首先让学生观察,之后鼓励他们描述教练的动作特征)。
安排行进中的小步伐和高抬腿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提供即时且恰当的反馈,帮助他们相互了解。
实施50米快速跑训练(1至2轮)。
对学生的训练成果进行评估。
开展“大鱼网”体能游戏。 学生活动:
仔细观看教练的示范动作,主动思考并模仿。
以最快速度完成全程跑步,展现个人的最佳状态。
充满乐趣地参加体能游戏,促进自身敏捷*和决策力的发展,同时加强与同学间的团队协作。 组织形式: 参考示意图进行安排。
教学场地与设备: 使用一个标准田径场作为教学地点。
PPT创作
学校集体备课工作计划3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面对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看到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们一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全面发展为中心,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二、备课组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 扎实推进汉语拼音和识字教学
1.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注重趣味*,活化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编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动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2.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识字教学分为认字与书写,突出学生自主*,引导他们通过图识字、猜字、游戏等方式,自主寻找识字的方法,减轻学习负担。
3. 在识字与阅读教学中,创造口语交际的环境,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4. 关注学生的学习常规,贯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比赛和抽测。
(二)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养
1. 形成学习型备课组,每周组织教师学习新教材与新课标,帮助解读其核心精神,了解教育动态与教改情况,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3. 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认真组织听课和评课,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参与教导处的课例教研活动。
4. 注重课堂教学质量,以课堂为主线,强化四十分钟内的教学效果,结合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汉语拼音和识字教学方面。
(三) 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1. 针对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合作交流、适当评价自己和他人、发言有序、活动*作有条理、认真作业和整洁书写等良好习惯,以促进全面发展。
2. 每完成一单元的课,及时进行单元形成*练习,并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如每月的“拼音小能手”、“识字小明星”、“读书明星”竞赛,记录竞赛成绩,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3. 加强课外阅读积累,推荐《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鼓励阅读一年级课外书籍,积累优美的词句和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