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特别喜欢其中的几篇,比如《高尚的行为》。故事描述了作者在课堂上目睹了一幕令人心碎的场景:几个同学在戏弄克洛西,一个残疾的小男孩,他的母亲靠卖菜为生。有的同学用尺子戳他,有的用栗子壳扔他,还有人模仿他把残缺的手挂在脖子上的样子。克洛西坐在那里,脸*苍白,眼神中充满了恳求。看到克洛西如此,这些同学反而更加得意,其中一个甚至站到凳子上,模仿克洛西母亲挑菜的姿态,引得全班大笑。克洛西终于忍无可忍,抓起墨水瓶朝着他们扔去,不料误打中即将进入教室的老师。全班惊慌失措,老师严厉地询问,但没有人敢站出来。最后,卡隆站了出来承认了错误,尽管事实并非如此。老师不惩罚扔墨水瓶的人,却站在克洛西一边,训斥那几个捣蛋的同学,并称赞卡隆的高尚品德。卡隆甚至请求老师宽恕那些顽劣的同学。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触动。克洛西虽然残疾,但他也是一个人,值得我们的尊重和帮助,我们不应该因为他的残疾而嘲笑他、欺负他。那几个捣蛋的同学用克洛西的残疾来取乐,将他当成怪物一般嘲弄,这种行为是十分可耻的。

爱的教育

人类不应该彼此仇视、侮辱,更不应该让他人感到难堪。如果我们彼此仇视,彼此侮辱,世界就会充满冲突与战争。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不要轻视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和平的世界,让人类共享幸福生活。

爱的教育读后感700字-读《爱的教育》有感2

读了《爱的教育》之后,我的心灵仿佛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这本以日记形式书写的小说,透过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视角,自十月份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开始,一直记录了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书中大部分内容都围绕着爱展开,那些平淡的文字间,融入了各种人类最伟大的情感:老师的爱、学生的爱、父母的爱、孩子的爱、同学的爱……每一种爱都没有惊天动地的表现,但却深深触动人心,引人深思。

其中,母爱尤为无私。书中主人公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潮水般涌流。有一首歌词道:“有了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这句歌词深深触及我心。母爱是世间最无私的,不仅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对母亲的爱同样深沉。我深爱着我的母亲,她为家庭、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付出了许多,但她从未有怨言,从未后悔。小时候,老师常说:“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无价的,那就是——母爱!”当时虽未能完全理解,但回想起来,心中充满感激之情。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爱似乎愈发稀缺。有些人为了微不足道的事情大惊小怪,激起波澜;我至今难以忘怀的一幕,是一次放学后路过的一起车祸。一辆小车与一辆货车相撞,货车司机下车一看车况,立即对小车司机大声责骂,声称要求赔偿。然而,小车只是轻微刮擦,若货车司机心胸宽广些,是否能以更从容的态度处理此事?另一个例子是我们小区的清洁工,每天早晨辛勤打扫小区,但总有些不懂事的孩子恶作剧,将垃圾随意丢弃,让清洁工辛苦工作的成果付之一炬。在这些场景中,我不禁感慨:难道现今社会真的缺乏爱吗?

爱可以有多种形式,但都传递着同样的信息。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我们应该向社会呼吁更多的爱。如今,所谓的“活*”似乎已渐行渐远,难道人心都已冷漠?

《爱的教育》读后感3

《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往探寻案。《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的气力。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期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同情*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很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小说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榜样——当然,实际上体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想。

爱,像空气,天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实在他的意义已经融进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进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熟悉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轻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假如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天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往,甚至投进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进安利柯的生活,我走进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往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假如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以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知己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进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为国炸断了双腿,淋*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由于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转眼间,我们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阔别我们,非凡是阔别我们这些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往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往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