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作指南
读后感是阅读一本著作、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将具体的感受和启示撰写成文。所谓“感”,可以是对书中道理或思想的领悟,可以是受内容启发的思考和联想,可以是由阅读激发的决心或理想,也可以是针对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虽属议论文范畴,但写法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因为它必须以阅读为基础,表达对文本的感受和见解。
撰写一篇切身体验、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阅读原文
“读后感”的“感”源于“读”。阅读是感受的基础。走马观花地阅读,可能无法理解原作要旨,更无从产生感受。阅读要深入细致,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对于议论文,应明确其论点、批判观点和受到的启发;对于记叙文,应明确主要情节、人物关系、社会背景、作者意图和感动因素。
二、确定感点
认真阅读原作后,一篇作品可以提出多个感点。如对中心思想感受深刻,可以成为感点;对其他内容或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成为感点。只要是原作的内容,只要能引发你的感触,都可以作为读后感的切入点。
三、选取感点
一篇作品有多个感点,但一篇读后感只能论述一个中心,不能面面俱到。因此,需要筛选感点,找出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最强,且自己写得顺畅的感点作为中心,进行论述。
四、简要叙述
读后感是由阅读产生的感受,因此文中要叙述引起感受的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联想到的例子。总之,读后感中需要“叙”。但不同于记叙文的具体、形象、生动的叙述,读后感的叙述要求简要扼要,以引出事理为主。初写读后感时,常常出现叙述过长的毛病,实际上沦为了复述。简要并不是文字越少越好,而是要简中求明。
五、合理联想
联想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相同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相承联想、相似联想等。在读后感写作中,尤其要重视相同联想和相似联想。
如何写好读后感2
在写读后感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原文,深入领会其精神内涵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只有通过认真阅读,才能真正理解原文的核心意义,才能激发出自己的感悟。若连原文都没读懂,便难以产生有价值的感想。
阅读时需要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记录。不要错过任何让你激动或感慨的部分。要反复阅读,体会文章的实质,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联系,进行对照、比较。同时,在原文上进行标注,如圈画、标记或在空白处写下简要观点,以便于后续查找重点内容。
其次,在写作时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完成阅读后,可能会有很多感受涌上心头,但若将所有感受一股脑写下,会使文章显得平淡,缺乏深度。因此,在动笔前,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提炼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可以抓住原文的核心思想,也可以选取自己深刻感受到的情节、人物或语言进行写作。重点是要突出一点,深入挖掘,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文章才能更具感染力。
另外,写作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实际。读后感的重点在于联系实际,这可以包括个人实际、社会实际、历史教训或当前形势。无论联系何种实际,都应突出时代精神,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最后,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者结合。读后感是具有较强议论*的读书笔记,需要用自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事例来阐明从阅读中得出的观点。因此,在写作中既要叙述,又要议论,既要描述,又要说理。读后感以“感”为主,引用原文应适度,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其中议论要重于分析,事例不宜过多。结构上,可在开头概括*地提示“读”,然后引出“感”,重点抒写感受后,结尾再回扣“读”。
总之,写好读后感离不开以上四点。读后感的写法有很多种,但以上原则是基本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体会、理解并加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