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经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之后,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便是毕业设计或论文(以后统称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期间,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一个综合*课题,经查阅文献、确定方向、制订方案到方案实施,最后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理论或实验结果,这便是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针对毕业设计的几个环节,若运用得当,把握得好,保质保量完成,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本人都会受益匪浅。从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搞好毕业设计需要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毕业设计题目通常由指导教师选定,系审批;然后匿名公布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填报志愿;最后依据学生志愿将题目分配给学生。从近年来的统计结果看,题目类型主要有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以及某些横向课题,少部分是教师本人自定。无论哪个课题,教师事先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查阅了大量文献,课题的研究意义是不容置疑的;除此之外,毕业设计题目还存在一个难度问题,学生的好恶问题、工作量问题。 广义上讲,一个计算机软件的编制、一套机械装置的设计、图纸绘制及加工制造、一个控制过程的筹划等都可作为设计课题。完成这些课题要走最短路径,要最少的花费,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还要有一定的效益。因此,设计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创造*劳动,完成设计遇到困难是必然的,但关键是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例如,在电路设计中,电子的流动是看不见的,需要抽象思维。遇到困难时,学生容易产生畏缩情绪,进而不感兴趣,最终影响设计质量。指导教师在这方面应予充分注意,要从基础做起:第一步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各种电子器件的结构、功能原理、应用范围,并与学生一起搭建实验电路,使学生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在短时间内过渡到实践中去。一旦学生入了门,便会提高学习的主动*,进而提高设计质量。

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工作量确定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首先要保证学生毕业设计有一定的工作量。毕业设计工作量受两个方面的制约:其一是要求学生在研究成果上有所创新,这对于本科生来说是较高要求,有一定难度;其二是要求学生受到综合*训练,这一点可以、也必须保证。 经验表明,工作量的多少受到课题类型、学生素质以及工作态度的影响,其评定方法以感觉为准也欠科学。例如,一个学生搞机械设计,设计了一套图纸,另一个学生编制一个计算机程序,对同一个教师而言,工作量的大小容易比较;但对于两个教师而言,却难以区分优劣,很可能都认为自己的学生工作量大。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不太十分清楚对方的工作。因此,关于工作量的大小问题还是指导教师比较清楚自己所带的学生。 学生的工作态度也影响到毕业设计工作量的大小。如有的学生就业单位久拖不决,差的不愿去,好的又进不去,其间找工作占用时间太多,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大大减少。可想而知,这些学生等到答辩时,工作量明显偏低,连像样的设计图纸都拿不出来,最后靠加班加点,同学帮忙,草率过关。抱着这种态度搞毕业设计,其质量可想而知。 另外,有些学生设计态度较好,只是基础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作量的多少;另一些学生对于某些高度抽象的课题无从着手,或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确实不适合该课题,这时指导教师应及时更改成适合学生特长的专业设计题目,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锻炼,保证毕业设计工作量。

成绩评定 如果把大学四年的学习看做是一次远航,毕业设计便是蹬上

毕业生求职应注意的六个问题2

一、培训陷阱:有些招聘单位通过虚假的带薪培训条件吸引求职者,实际上在上岗后要求购买公司产品,并以“象征*”费用方式收费。

应对措施:当招聘人数庞大,入职流程异常简单时,应保持警惕,可能该招聘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骗取钱财。

二、心理洗脑后骗钱:某保险公司在招聘过程中通过煽动*演讲和培训洗脑,使求职者心甘情愿地交出集资款。

应对措施:若培训内容与从业技能无关,全是企业的美好前景,应考虑退出培训。

三、异地求职风险:一些大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在外地找到合适工作,但可能面临被骗取财物或遭遇抢劫的风险。

应对措施:在异地求职前,需确认用人单位的真实*,并避免单独前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四、抵押*骗局:企业在第一个月结束后只支付一半*,声称另一半为抵押金,随后以各种理由将求职者开除并扣留抵押金。

应对措施:求职者在正式上岗前应与用人单位明确条件,拒绝涉及非法押*的要求。

五、一份*多份工作:一些私人企业在招聘时标榜一份职务,实际上要求员工承担多项工作内容,但只支付一份*。

应对措施:在面试时,求职者应与用人单位明确工作范围,坚决拒绝超出范围的工作要求。

六、合同陷阱: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设置一些对求职者不利的处理方式,对员工的权益保护不足,且在惩罚方面规定较为严格。

应对措施: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公正客观,发现不合理条款应在签字前提出异议。

三级跳远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

摘自:《人教社》教材

三级跳远是中学体育教材中的跳跃项目之一,技术复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树立三级跳远技术教学的整体观念

三级跳远技术分为助跑、起跳、单足跳、跨步跳、跳跃等环节,但教学指导思想应强调技术过程不可分割。各个环节相互依存,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的准备,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延续。

在教学中应注重技术环节间的衔接和整体*的培养,让分解技术服务于完整技术。同时,在完整教学中也要强化各环节的准确*和完整*。加强各衔接部分技术的教学,采用分解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2. 重点培养三跳节奏和三跳比例

三级跳远技术教学的重点在于最大限度减少每跳水平速度的损失,形成良好的三跳节奏和三跳比例。

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标志物或划线的方式规定各跳距离,也可借助实心球、低跳箱等器材为练习设置条件限制。这些设置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可采用不同的设置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练习要求。

教学既要遵循三级跳远技术的一般规律,又应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确定个人三跳节奏的最佳比例结构,避免强求一致。

3. 处理好身体素质发展与技术教学的关系

三级跳远既要求技术精湛,也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技术难度和分解练习,在身体素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同时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实现素质和技术的同步提升。除了发展一般身体素质,还要重点发展与三级跳远技术密切相关的专项素质。

4. 防止伤害事故

三级跳远中的三次起跳和两次落地均在跑动或跑道上完成,对下肢负荷较大,容易造成踝关节、脚跟、腰部等部位的损伤。

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小到大、由慢到快地逐渐增加动作幅度、用力强度和速度,避免学生因损伤而产生恐惧心理。从人类本能的动作中选择练习手段,让学生在跳跃“游戏”中掌握技术,建立安全感和学习信心,提升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