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提高各车间产品质量,减少不良的发生、保证产品质量的合格*、稳定*,特制定本此规定。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各车间各道工序所有成品、半成品的量产和试产。
三.职责
3.1*作者负责各工序产品的质量检查,及标识、区分、定位摆放;
3.2生产部各班组责任人负责对各工序产品件的质量抽验、入库管理;
3.3技术质检部检验员负责对生产中的产品件进行抽样检验确认;
四.规定
4.2车间*作者之间负责互检,对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二次检验(下序检验上序),有利于保证工序质量,防止疏忽大意而造成的批量不合格品出现;互检: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上、下相邻作业过程的*作人员或组长相互对作业过程完成的产品质量进行二次检查确认。
4.3车间检验员负责产品件专检;
专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检验人员对产品形成所需要的物料及工序完成的产品质量特*进行专项检验。
4.4所有*作者造成的质量事故与本部门所有领导关联;
五.内容
5.1.摸压车间:
5.1.1*作者在生产过程中负责本工序产品与上工序产品的质量检验,要严格执行自检、互检的管理规定,杜绝不良的发生,如发现不良产品,及时通知当班班组长与检验员,协助班组长与检验员对不良产品共同进行判定,确认是否合格;如果产品不合格,应及时对已经生产的产品进行排查确认,在不良产品上做
标识,并隔离放置;
5.1.2车间主任,生产班组长在生产过程中负责对所有生产工序的人员进行安排、指导,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抽验,在接到不良反馈信息时及时与检验员联系,对不良产品进行判定,组织相关人员对不良现象进行整改,同时安排*作者对不良产品进行区分、标识、隔离放置,并与生产结束后上报与本部门领导,及对不良产品的追踪;
5.1.3质量检验员负责对生产的各工序产品进行首件判定与过程质量抽验,及对*作者进行质量指导,在检验到不良时,及时通知当班班组长与不良工序*作者,协助并监督生产员工对不良产品进行区分、标识、隔离放置,并与生产结束后将不良现象体现与当日报表上,编制再发防止报告上报与部门领导处,同时对不良产品做好交接工作并进行跟踪;
5.1.4当班检验员在抽检过程中发现严重不良,而*作者自检、互检未发现时,直接对相关责任人员及管理人员给予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并进行全厂通报,情节恶劣者直接给予开除处理,并取消当月*;
5.1.5当产品发生不良时,当班检验员对生产*作者进行包庇,不上报者,直接给予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进行全厂通报,情节恶劣者,直接给予开除处理,并取消当月*;
5.1.7摸压车间产品报废率为1%,每超出一个点,对直接生产班组,在当月绩效评定中减一分,同时按照5.1.9.2进行相应的处罚;
5.1.8在生产过程中对人为*作不当造成产品不良的,如不良产品可以返修;
5.1.8.12件以下者给予警告处理,并车间通告;
5.1.8.22件以上5件以下者处以50元至100元罚款,并全厂通告;
5.1.8.35件以上者处以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全厂通告;
5.1.9在生产过程中对人为*作不当造成产品不良的,如不良产品不能返修的;
5.1.9.1在1%报废率范围的,给予警告处理,并车间通告;
5.1.9.2超出报废率的,处以:“报废品数量x原材料价格x1.4倍”的罚款;
5.1.10所有处罚条例直接关联部门领导;
5.2组装车间:
5.2.1组装岗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负责对本工序生产产品的自检及螺母、螺栓、箱体配件的检验,对生产的首件进行确认,并交予同工位人员进行互检,如产品合格交予当班检验员进行检查,确认产品状态,并在生产过程中对所有产品进行自检,确保产品质量,如发现不良产品,及时通知当班班组长与检验员,协助班组长与检验员对不良产品共同进行判定,确认是否合格;如果产品不合格,应及时对已经生产的产品进行排查确认,在不良产品上做标识,并隔离放置;
5.2.2当产品发生不良时,当班检验员对生产*作者进行包庇,不上报者,直接给予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并进行全厂通报,情节恶劣者,直接给予开除处理,并取消当月*;
5.2.3组装车间产品报废率为1%,每超出一个点,对直接生产班组,在当月绩效评定中减一分,同时按照5.2.5.2进行相应的处罚;
5.2.4在生产过程中对人为*作不当造成产品不良的,如不良产品可以返修;
5.2.4.12件以下者给予警告处理,并车间通告;
5.2.4.22件以上3件以下者处以50元至100元罚款,并全厂通告;
5.2.4.33件以上者处以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全厂通告;
5.2.5在生产过程中对人为*作不当造成产品不良的,如不良产品不能返修的;
5.2.5.1在1%报废率范围的,给予警告处理,并车间通告;
5.2.5.2超出报废率的,处以:“报废品数量x产品价格x1.4倍”的罚款;
5.2.6所有处罚条例直接关联部门领导;
5.3返修工序
5.3.1返修员负责对冲压生产的产品进行品质不良返修,并对返修后的产品进行质量自检(产品表面过油石),针对返修不到位的产品进行再次返修,直至符合公司质量标准要求,将返修后的产品合理的放置在规定工位器具内,填写合格标识(名称、图号、数量、日期、返修员名称),并通知当班检验员对返修后的产品进行抽验;
5.3.2返修车间班组长在返修过程中负责对所有返修人员的工作进行安排、指导、技能培训,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抽验,配合当班检验员控制返修产品的质量,杜绝不良产品流出,同时做好班组的交接工作;
5.3.3返修车间检验员负责对返修人员返修后的产品进行质量判定,对返修人员进行指导,在返修过程中对返修后的产品进行抽验,对抽验合格后的产品在合格标识上盖章确认,并在生产结束后将当天返修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行汇总,上报于部门领导处,同时与下班检验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5.3.4对返修后的产品在当班检验员进行抽检过程中,发现一工位器具内有一件产品质量不良,由返修人员对该工位器具内的所有产品进行排查复检,将不良产品进行再次返修;如同一种产品在3个工位器具内的均发现存在不良产品,则本批返修产品,全部进行返工返修;
5.3.5当班检验员在对返修产品进行抽验时,发现返修后的产品中有掺杂未返修的产品,对相关责任人与班组长各处以50元以上200以下的处罚,并全厂通报;
5.3.6在返修过程中,因*作不当造成的产品报废,直接对先关责任人以“报废产品数量x原材料价格x1.4倍”进行处罚。如*质恶劣者直接给予开除处理,并取消当月*;
5.3.7当班检验员对返修*作人员进行包庇,不上报者,直接给予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进行全厂通报,情节恶劣者,直接给予开除处理,并取消当月*;
5.3.8所有处罚条例直接关联部门领导;
5.4奖励
5.4.1如员工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检查控制质量问题为公司避免或减少损失者予以奖励,对发现并控制质量者,按避免或减少损失情况予以奖励50-100元;
5.4.2如车间当月达成公司质量指标,直接对车间所有员工进行绩效在月绩效中加2—5分;
5.4.3如车间连续3月达成公司质量指标,在季度末对车间进行1000元质量嘉奖;
车间生产管理制度2
如何制定车间生产管理制度?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车间生产管理制度相关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总则
1.为了确保生产秩序,保证生产车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本厂发展,结合本厂生产车间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实用于车间全体人员,具体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
二、员工管理
1.车间全体人员必须遵守上下班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
2.车间员工必须服从合理工作安排,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不得疏忽或拒绝管理人员命令或工作安排。
3.全体车间人员必须按要求佩带工牌,不得穿拖鞋进入车间。
4.车间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例如吃东西,聊天,听歌,离岗等行为,吸烟要到厂指定区域。
5.对恶意破坏工厂财产的行为或盗窃行为,不论大小一经发现,一律交行政中心严厉处理。
6.车间人员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应按厂请假程序向各级主管申请,得到批准方可离开。
7.工作时间内,倡导全体人员说普通话,现场*作严禁使用侮辱*字眼,不讲脏活,在工作及管理活动中严禁有地方观念或省籍区分。
8.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电话,禁止带孩子或外厂人士在车间内玩耍或滥动设备、仪器,由此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担;
9、任何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烂、毒品、浓气味等违禁品,危险品或与生产无关的物品进入车间。
10、不得私自携带公司内的任何物品出厂(除特殊情况经领导批准外),若有此行为且经查实者,将予严厉处理。
11、现场人员必须自律自觉,勇于检举揭发损害公司利益,破坏车间生产的不良行为,反对一切破坏现象。
三、生产管理
1.车间严格按生产计划排产,根据车间设备和人员精心组织生产,工作分工不分家,各车间必须完成车间日常生产任务,并保证质量。
2.生产流通确认以后,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如在作业过程中发现错误,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向负责人报告研究处理。
3.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设备*作规程、质量标准、工艺规定进行*作,不得擅自更改产品生产工艺或装*法。否则,造成工伤事故或产品质量问题,由*作人员自行承担。
4.车间人员领取物料时必须持车间主管开具的领料单不得私自拿走物料.生产完成后,如有多余的物料及时退回仓库不得遗留在车间工作区域内。
5.生产过程中好坏物料必须分清楚,并要做出明显的标记,不能混料,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料,不得随意乱扔物料,工具,移交物料要交际协调好,标示醒目。
6.车间人员下班时,要清理好自己的工作太面,做好设备保养工作。最后离开车间要将门窗,电源关闭,若发生意外事故,将追究最后离开者的责任以及生产主管的责任。
7.下班时(做完本工序后)应清理自己的工作台面,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打扫场地和设备卫生并将电源关闭。
8.车间人员和外来人员进入特殊岗位应遵守特殊规定,确保生产安全;
9.员工有责任维护环境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四、质量管理
1.车间员工认真执行“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专检),*作人员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下工序对上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
2.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物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
3.严格控制“三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隔离区,做到标示明显,数量准确,处理及时。
五、工艺管理
1.严格贯彻执行按照标准、工艺、图纸生产,对图纸和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应严格遵守、认真执行,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2.新制作的工装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判定无异常且首件产品合格方可投入生产,在用工装应保持完好。
3.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新材料应用必须进行试验、鉴定、审批后纳入有关技术、工艺文件方可用于生产。
4、对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进入车间后要进行自检,符合标准或让步接收手续方可投产,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5、合理使用设备、量具、工位器具,保持精度和良好的技术状态。
六、定置管理
1.定置摆放,工件按区域按类放置,合理使用工位器具。
2.做到单物相符,工序小票,传递记录与工件数量相符,手续齐全。
3.加强不合格管理,有记录,标示明显,处理及时。
4.安全通道内不得摆放任何物品,保证安全通道畅通无阻。
5.消防器材定置摆放,不得随意挪作他用,保持清洁卫生,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七、设备管理
1.车间设备制定专员管理;
2.做到设备管理“三步法”,坚持日清扫、周维护、月保养,每天上班检查设备的*纵控制系统、安全装置、润滑油路畅通,油线、油毡清洁,油位标准,并按照要求注油,油质合格,待检查无问题方可正式工作。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3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一、总则
1. 为确保生产秩序井然,保障生产车间各项工作顺畅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工厂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全体员工,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
二、人员管理
1. 全体车间人员须严格遵守上下班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
2. 车间员工须服从合理的工作安排,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不得怠慢或抗拒管理人员的指令或工作任务。
3. 全体车间人员必须按照要求佩戴工牌,禁止穿拖鞋进入车间。
4. 车间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项,例如进食、聊天、听音乐或擅自离岗等行为。吸烟须到工厂指定区域。
5. 对故意损毁工厂财产或窃取行为,一经发现,无论轻重,均移交总经理办公室严厉处理。
6. 车间人员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应按照工厂请假流程向各级主管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离开。
7. 工作时间内,倡导全体人员使用普通话,禁止拉帮结派。
三、作业管理
1. 车间应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排产,充分利用车间设备和人力资源精细组织生产。
2. 生产流程确认后,任何人不得随意变更。若作业过程中发现错误,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向负责人报告研究处理。
3. 车间人员每日上岗前必须清理所*作设备及工作区域,保证工序内的环境卫生和通道畅通。
4. 车间人员领取物料时必须持有车间主管开具的领料单,不得私自拿走物料。生产完成后,如有剩余物料,应及时退回仓库,不得在车间工作区域内滞留。
5. 生产过程中,好坏物料须明确区分,并做出显著标记,防止混料。应注意节约用料,不得随意丢弃物料或工具。转交物料时,应做好协调和沟通,并清晰标记。
6. 车间人员下班时,须清理自己的工作区域,做好设备保养。最后离开车间时,应关闭门窗和电源。若发生意外事故,将追究最后离开者的责任以及生产主管的责任。
7. 车间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进行*作。擅自更改生产工艺导致品质问题的,由作业人员自行承担责任。
四、生产现场物品摆放及清洁卫生
1. 直接放置到生产现场的原材料,仓管员须按照规定位置整齐摆放,并明确标示。各生产现场原材料的保管和使用,由该现场直接管理人员或工序*作员工负责,不得随意放置物品。
2. 生产现场均划分为作业区域,员工不得擅自到非作业区作业。特殊情况下需要借用场地,应经请示批准。
3. 包装好的产品应放置在暂放区内,并明确标示,以便检查验收、转序寻找和搬运,防止混淆拿错型号或规格。
4. 每日常规清理现场时,必须将不能回收的废弃物及时放入垃圾桶或处理至*垃圾堆放处。清理余料时,应将有用的余料分类整理出来,以便合理分配使用。
5. 若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价值较高或良*物品,将从重处罚。
五、工程技术人员(出模师)评审
1. 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放样品经首次评审不合格,修改后第二次评审仍不合格的,罚款 100 元。
2. 工程技术人员放样品评审合格后,投入生产却没有将生产资料(包括效果图、模板、模板台账、材料清单、工艺流程和技术指导*文件等)传达给相关部门的,每次罚款 100 元。
六、工厂物料管理单据的使用
1. 工厂生产用物品、半成品、成品以及派工单须填写生产编号。
2. 需填写生产编号的单据如下:
- 采购申请单
- 采购单
- 进仓单
- 领料单
- 退仓单
- 生产日报表
- 员工派工单
- 成品入库单
- 不合格处置报告
- 工序检验报告
- 产品交接单
- 来料检验报告
- 质量记录(不真实或统计错误导致损失的,从严处罚,每次罚款 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