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规章制度
1.u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遵守u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排定的班次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调换,各班必须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2.必须做到室内清洁、整齐,做到物归原处。
3.u内的一切抢救物品和贵重物品不得随意外借,特殊情况外借时,必须登记签名,并催促从速归还,归还时还要认真检查有无损坏、附件是否齐全。
4.禁止一切闲人进入u内,病人不留家属陪伴。不得在室内会客或高声喧哗,严禁在病人床旁闲谈。工作时间不允许打私人电话。
5.严格执行五菌*作技术及查对制度,并防止差错事故发生。除紧急抢救病人情况外,不执行口头医嘱,执行医嘱需经第二人核对。
6.对转出u的病人做好卫生保健宣传工作。
7.外来参观人员需持医务处或护理部有关*方可进入。
监护病房的业务管理
1.u护士必须是经过专业监护知识学习,并实际进修训练过的护士,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临床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得心应手的应变能力。
2.加强技术管理,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了解各种参数的变化的意义,结合病情分析监测资料,做出应急处理。掌握使用*品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如除颤复苏等。各种应急措施掌握牢固,能临危不慌挽救危机。
3.对所监护病人,护士根据病情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并
认真实施,个班详细交班。
4.护士长要严格每一项管理要求的检查和落实,保证护理质量,特别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医德修养。因为监护仪所发出的信息要护理人员及时发觉与处理,即使电子计算机普遍应用于监护室,也不能代替护理人员所给予护理人员所给予护理措施。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做到三严,即严守岗位和*作规程,严密观察治疗,严格记录核对。监护护士必须掌握各种原因引起的机器误差植,以免误诊误治。
5.每月进行u专业知识以及有关新业务新技术的讲座,每周进行护理查房,每季度开展u抢救技术训练,不断提高u护士临床技能。
6.按计划外派护士进修学习,了解国内u发展的新动向。
u消毒隔离规定
1严格遵守无菌*作原则,熟悉和掌握院内感染*知识及科室消毒隔离有关规定。
2每天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每天开启空气消毒机。
3医护人员在进行无菌*作前应带口罩帽子、洗手,要严格进行各项无菌*作,如抽血、输血、给*、吸痰、导尿、胸腹腔穿刺。4探视人员穿隔离衣及鞋套进入,探视时间不超过1小时,每次位患者限制1名家属进入。限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入u。
5每日用500mg/l含*消毒剂擦拭地面及各种台面2次。
6各种注射执行1人1针1*1管,连续注射时执行1人1擦手(快速手消毒剂)。
7吸痰等侵入型*作严格执行无菌*作并1人1管1用。
8换**作,应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先后顺序进行,敷料应放在指定容器内,焚烧处理。
9禁食病人,每日口腔护理2次。
10气管切开视情况每日换*1—2次
11导尿者每日进行会*护理1次
12对疑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尽早做痰培养,以选用敏感抗生素。13接触病人的器械、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便器应专人专用,用后消
毒。
14治疗盘1000mg/l有效*浸泡30分钟后晒干备用。
15氧气湿化瓶24小时更换一次,氧气管道每周更换两次,雾化吸
入1人1次1面罩。用后终末清洗消毒、。呼吸机管道冲洗晒干后进行环氧乙*灭菌。对肺部感染者应先浸泡清洗后再灭菌。
16进入u后应更换衣帽、鞋拖。
u转出病人的终末处理
1.开窗通风30分钟。
2.床单元的处理:撤去污染的床单、被罩及污物车内。氧气湿化瓶
用含1000mg/l的含*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晒干后备用;治疗盘用500-1000mg/l的含*消毒夜浸泡30分钟,冲洗擦干后备用;膨肺球接头用75%的酒精浸泡30分钟后,冲洗晒干;负压吸引器内引流夜倾倒并用1:1000的含*消毒夜浸泡30分钟,重新更换引流管。
3.仪器的消毒:75%的酒精擦拭监护仪、微量输液泵注射泵及各种导
线。
4.铺好备用床,将听诊器,心电监护导线、体温探头、血氧饱和度
指套及血压袖带放于备用床上,关闭门窗进行臭氧消毒20分钟。
5.消毒后重心开窗通风。
交接班制度
一、晨会交班
1.每日晨会交班由科主任和护士长主持,当班全体医护人员,由夜班医护人员分别交班。
2.交班内容:将当日收、出病人的动态数量交班,然后按出院、转出、新入、转入、病危的顺序依次交班。每一位病人的床号、姓名、诊断、本班病情动态改变、处理措施及效果、交班时存在的主要问题、生命体征的情况、各项化验结果详细交代,数据交代清楚并提出进一步的治疗、护理措施。同时还要交代本班作了哪些检查
还未出结果。
3.接班者要认真听取交班报告,以便接班后监护病人心中有数。
二、床旁交班
1.交接班者要共同检查病人了解各系统的监测指标。
①循环包括神志、心律、心率、血压、末梢循环、尿量等。②呼吸包括呼吸的频率、用氧浓度、机械通气的方式、通气量等。
③液体及用*:当日静脉点滴液体的总量及现剩余量,所用*物的名称、给*途径、用量、方法以及对*物的反应、特殊注意事项等。
④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
⑤其他包括体温、皮肤、口腔、等情况。
2.进一步检查特护记录单,核对记录与实际情况是否符合,出入量与累积量是否有误,各种检查结果及化验是否填写齐全、准确。
3.察看医嘱单、治疗单,问清楚还有哪些检查和给*未完成。
u预防血管相关*感染的规定
1.应用各种导管要有明确指征,总的讲提倡非介入*方法,尽量减少介入*损伤。
2.对病人实行保护*措施,提高自身抵抗力,介入**作容易破坏皮肤粘膜屏障,能不用时应立即停止。
3.置入时除了严格的无菌*作外,还应选择合适的导管,口径相宜、质地柔软而光滑,以及熟练的穿刺技术,从而避免发生血小板粘附及导管对管壁的机械*损伤。
4.加强插管部位的护理及监护,留置导管的时间不宜过长。导管入口部位保持清洁,隔日消毒更换敷贴。一旦发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应立即拔除导管。
5.严格消毒隔离,严格洗手和无菌*作是预防介入*感染的重要措施。
6.介入**作使用的一次应医疗用品必须有合格证,符合卫生部的有关要求。严防使用过期产品,确保病人安全。
u各种管道更换的规定
1.各种引流袋及引流管得更换(由夜班特护护士每日晨完成):①尿袋每周更换2次(周二、五)
②负压引流袋及其他各种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
2.静脉注射用管道的更换(由特护护士每日完成)
①输液器或输血器每24小时更换一次。
②静脉注射执行1人1压脉带(压脉代用后,浸泡消毒干存放)。③穿刺部位贴膜每48小时更换1次。
④延长管24小时更换1次。
3.氧气瓶及吸氧管道的更换:(由总管护士负责完成,特护护士做好监督工作)。
1氧气湿化瓶及蒸馏水每24小时更换1次。
2吸氧管每周更换2次(周二、五)。
3病人转科、出院或死亡后应立即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呼吸机相关管道的更换:(由总管护士负责完成,特护护士做好监督工作)。
1长期应用呼吸机病人呼吸机加温湿化罐中湿化液每24小时更换1次。
2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2次(周二、五)。
3呼吸机配件每周消毒一次。
4病人转科、出院或死亡后应立即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吸痰用各种管道的更换:
①吸痰管执行1人1次1管,吸痰时应严格无菌*作。
②吸痰器玻璃接管、塑料连接管、吸引袋、盖执行每人更换,一次*使用。
6.雾化吸入执行1人1次1管道,雾化器每日下午用后,进行终末消毒清洁,干存放(由总管护士负责完成)。
u保洁制度
1.凡进入病室需换衣帽、鞋子。
2.保持物体表面和地面无污渍,每日擦地至少三次,遇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3.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两次开窗通风。空气消毒机自动空气消毒。
4.病人使用的被套、床单如有血迹、污迹随时更换。
5.每日做好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做到六洁(口腔、皮肤、会*、指甲、头发、胡须)保持个人卫生和床铺干燥清洁,防止发生感染。
6.接触病人的仪器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便器应专人专用,用后消毒。
7.每周一进行门窗及墙壁卫生处置一次。
8.限制人员出入,非探视时间谢绝探视。
传染病管理制度2
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门诊住院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检验放射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报告培训制度
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
2.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4.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月召开疫情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7.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8.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
意义
由于传染病多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变化快,病*危重,并发症多且重,同时还具有传染*的特点。所以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求传染病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和*作技术,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巾做到严密细致,有计划、有针对*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赢得时机,并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扩散。
与此同时,传染病管理制度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患者以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水平,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共同战胜传染病。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落实组织领导,强化单位及一把手责任制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
2.建立“群防群控、盖边沉底”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
二、落实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充分利用板报、校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2.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3.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1.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2.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管理台帐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晨检应在校医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校医做进一步检查、确认。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学校应以年级、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采取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
2.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强弱,必要时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进行相应隔离。
3.早报告。校长或主管领导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对报告的疑似病例被确诊或排除,要向上级机关发出更正报告。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必须按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的要求实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对不报、瞒报、漏报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投*,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1.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用房、宿舍、餐厅要通风良好;食堂建筑、设备及环境要求应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厕所应有冲洗和洗手设施;要为学生提供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完善的校卫生室。
2.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六、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七、落实学校卫生机构,加强日常管理
1.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
2.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教育部《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工作规程》,如有条件成立卫生保健机构。
八、落实督查、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1.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方面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其工作实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2.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的情况要予以通报,并责令整改。因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2、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为认真执行中华*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
1.传染病疫情报告员要极积参加市教体局及卫生部门的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传染病报告员未经上级领导许可,不得随意更换。
2.传染病报告员有权对辖区内的班级和个人进行传染病预防、治疗实施监督,定期检查,有权对违犯《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提出处罚建议。
3.传染病报告员应有传染病登记表,做好登记项目齐全、材料完整。
4.学校要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表,并及时上报。
5.传染病报告员必须按照法定时间进行传染病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或慌报疫情。
6.传染病报告要加强责任心,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3、晨检制度
校园内的健康、安全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配套的卫生预防措施。学校的每日晨检制度就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事实*,学校是群体集聚的场所,一些群体*传染病的流行,往往是个体传染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因此,学校每天晨检制度,让学生做到健康上学,对于确保校园内的卫生安全,关系重大。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修订本制度如下:
1.每天进入校门前接受学校值班人员的晨检。
2.各班晨会课任课老师负责在上课前对每位学生进行身体一般状况的询问检查。如有学生发生不良身体状况如发热、红眼睛、水痘等要及时报告卫生室。
3.各班主任负责每天班内因病缺课同学的联系工作,如有因传染*病缺课,要将情况报告卫生室,并作进一步的家庭联系。
4.各班卫生委员负责每天的班内因病缺课的统计,如有发热、红眼睛、水痘等缺课的学生要及时报告卫生室。
5.告知学生每天晨起后感到不适,要及时测量体温。如有发热、出疹等可疑传染病情况,应要求家长及时处理,不可在原因不明情况下带病到校课
6.班主任对边治疗边要求上学的同学及家长要做好说服劝止工作,在家中治疗休息。在校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在家就医的要将就医结论报告学校,并实行传染病复学医学诊断报告制度。
7.学校对因病缺课报告进行统计,并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病房日记3
“喂!周溢,我来了!”四十床在叫我呢!他长得高高的、瘦瘦的,戴着一副眼镜,一个标准的好学生的样子,但最吸引人的是他的眼睛,大大的、圆圆的,里面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仿佛看一眼就会喜欢上他。
“哦!原来是你啊!快请进,请进!”我热情地招呼他,他径直走到我的床前,二十七床的爸爸问:“你来干什么的?”四十床笑着回答:“找周溢玩,不可以吗?”这时我就知道我们有共同话题。果然,我们谈得很投机,从学校、同学、老师到四大名著,无话不谈。
“周溢,我昨天看了三国演义,你知道三国里哪个武将最强吗?”“当然是吕布了!”我脱口而出。“不错不错,我也是这么想的!”他友好地拍拍我的肩膀,说,“英雄所见略同!”
我们也会发生争执。“水浒传是罗贯中写的。”“错,大错特错!应该是施耐庵写的!”我说。“罗贯中!”“施耐庵!”……呼声一声比一声高。各执一词,脸红脖子粗地争论起来。
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我和他才相处了三天,他就要走了。他走之前对我说:“好朋友,我在*等你。”我回答:“好的,一言为定,你一定要等着我哦!”他走了,把我的承诺和快乐也带走了。我在后来的两天里没有笑过,也没有走出病房。我的心里空空的,因为知己没了,没有东西可以填补,因为知己难求!
第三天,我在第七层里苦苦寻找,希望可以找到他的一点儿影子,得到一点儿安慰。这时妈妈提醒我:“用得着这样子吗?可以打电话呀!”我一下子高兴了起来。我拨着电话号码,心中默默地许下心愿:长大后一定要去*会会这个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