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成绩:665分 各科分数:语文126、数学137、英语143、文综259,总分665分。
爱好:阅读、户外活动、音乐欣赏。
辽宁文科状元刘乐在新浪网高考频道的独家连线中分享了他取得665分的好成绩。他表示,获得这一成绩超出了他的预期,对成为辽宁省文科状元感到十分惊喜。
刘乐在考试中状态良好,保持了正常心态。他强调了对考试的正常心态的重要*,认为过度紧张会增加失误的可能*。他建议将高考视为平时的模拟考试,以便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从而取得优异成绩。
在学习方法方面,刘乐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建议高二开始的学生应该熟读课本,在做题时尽量减少查阅书籍的次数,即使答错也不必过于在意,因为在订正后记忆会更加深刻。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他建议每次月考都应该认真复习历史、地理和*三门课程,这样在多次复习后能够更加熟悉教材。他强调,初期遗忘背过的知识是很正常的现象,但通过多次复习后,学生们就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此外,他还强调了英语语感的培养,建议学生多读、多看,他个人也因为喜欢英语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辽宁高考零分作文点评2
辽宁高考零分作文写了什么?为什么会得零分呢?不必怨天尤人,不要唉声叹气,是是非非,浑浑噩噩......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老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高职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零分作文:
佛渡众生,修真心向善,去恶念尚德行,不苛求富贵,不稳于安逸;万事皆缘,凡事为欲,有恶欲才种苦果,有贪心才出恶*恶行,有是非种,才生是非果,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乔达摩*悉达多,坐于菩提树下,冥想三天三夜,方大彻大悟,明了世间一切,而成佛。佛曰:万事随缘,万法自然。
虽然,我不懂佛,也不信佛,但是很赞同佛家的一些观点,佛教人向善,修养个人的道德,从尚个人品质的完善,是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佛讲万恶之源是世人的贪欲,祸福是非有因才会生果,同样警醒着世人,心静如水,方可平和处事,淡薄名利,而能洁身浩然。所以当我们受到挫折或是委屈的时候,不要指责别人的不对,要找到自身的缘由,有因才会生果,自己种的恶因无论早晚总会有相应的恶果自食。所以我们更要学会认识自己所作所为的对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必怨天尤人,不要唉声叹气,是是非非,浑浑噩噩,到头来方知一切如尘烟,过后皆浮云,唯有把握今时今日,多多行正道,养良心之志趣,顺尚德之毅然,修身之不足,改旧有之恶习,不存恶欲,不留贪心,才不会郁郁不得志,而寡欢凄苦哀怜。
生活中的苦乐,缘起缘灭,人活在世间,喜乐自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养成良好的德行,修炼平和如水的心态,就没有什么会让你担忧烦心苦闷的了,有终有,无终无,有无终有,有无终无,空即是*,*即是空,空不异*,*不异空,空空**,**空空。我们认识的人,那么就是一种缘分,是敌是友并无区别,包含感恩的心,感谢是是非非中学会怎样去成长。众生皆平等,爱所有生命,爱所有人,爱自我,要善良,要有德行,要有爱心;做人可以不杰出,但可以平凡,人可以不高尚,但可以保守自己的良心,人可以不事事争先,但可以从容坦荡。为人可以不信佛,不懂佛,但一定要培养自己的佛心,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与世无争,与人无怨,淡然功名利禄,心若静水细流。
零分作文点评:
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也就不能说每个人的写作风格都是一样的,此篇零分作文,独特的简介和思考方式,也是阅卷老师给他零分的原因。
分享中考状元语文拿分方法3
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
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
对这种观念,我感到难过且可惜,因为我热爱语言、热爱文学,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戴着功利眼镜去审视它。
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话,语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题,这样功利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国学、语言、文学大师,我不愿、不敢去想。
当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也就是说,如果要选择一个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我认为培养高素养的学生比培养高分数的学生更重要。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教学目标,素养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要可靠得多。
说了很多话,还没有说到我理解中的素养。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实一个学生有没有语文素养是很难看出来的。试卷有着固定的标准*,一个凭死记硬背做出题的学生和凭自己发挥做出题的学生,在*中是看不出来的,结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满分而已。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会觉得他是有语文素养呢?
这就要回到开篇的两个问题:读书和写作。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