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了 2005 年《世界风光》之后,我真正地领略到世界的美丽。它犹如一副诗意的画卷,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公主,时而温婉秀丽,时而娇艳动人,时而恬静安宁,时而令人畅快淋漓。
我仿佛被它的魅力所吸引,来到了东方明珠塔。这座世界第三高塔由设计师匠心独运地设计,将大小不一的珠体串联成天空中的一串明珠,再与巨大晶莹的球体浑然一体,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盘”。它如同一颗颗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海浦东这块尚待雕琢的玉盘上,在阳光的映射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当我还来不及细细欣赏,我的目光已投向埃及金字塔。这座年代久远的建筑历经岁月的考验,依旧巍然耸立。它的建造耗费了十万民夫,使用了重达数吨的巨石,才成就了这一宏伟壮观的奇观。游客还可以进入金字塔内,探索古墓的奥秘,亲身体验法老王陵寝的奢华与神秘。
转瞬之间,我的思绪又飘到了老挝古都——琅勃拉邦。这里的寺庙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各具特*。普西山顶的宗西塔,塔身呈四角形,塔顶似含苞待放的莲花;市中心的维春塔,形状宛若西瓜。琅勃拉邦市终年植被葱郁,鲜花盛开,错落有致的小楼和寺庙掩映在绿树丛中,景*令人沉醉……
经过这趟漫长的“游历”,我流连忘返,意犹未尽。世界的美丽令人叹为观止,它的魅力沁人心脾。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苏西的世界》2
在某个清晨,炎热的空气中夹杂着微风的凉意,我在教室的书柜中与一本特别的作品相遇了——《苏西的世界》,这是Alice Sebold的力作。
你曾经相信过天堂吗?无论我们是否信仰,那里便是主角苏西登场的舞台。这本书述说着苏西在被谋杀后,在天堂注视着还在人间生活的家人、朋友、老师、警方甚至凶手──邻居乔治·哈维。某个冬日的午后,苏西在回家的路上邂逅了乔治·哈维,他向她介绍了自己挖掘的地穴,并试图邀请苏西一同进入。好奇心驱使下,苏西踏入了这个布满蜘蛛网的陷阱。当警方发现时,只剩下一只手臂,其余部分早已被地下水道冲走……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悲伤和失落。
苏西离去后,世界依然在转动,但却带来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她的离去让家人之间的气氛变得尴尬而沉重,同时警方也迟迟无法确定哈维先生是否真的是凶手,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来面对。在这一过程中,我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在亲人离世时应对的方法和调适心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学会了如何面对死亡,无论是身边亲人的离去还是自己的不可避免。在这本书中,我发现大家往往会选择先“逃避”问题,然后“故作镇定”,而我也不例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被隐藏起来的伤痛会慢慢浮现出来,给自己带来二次伤害,进而影响到生活品质。直到某一刻,我们才会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镇定”,也“没有解决问题”,于是才开始着手处理那再次出血的伤口。
我深爱着《苏西的世界》,因为作者不仅写得扣人心弦,而且翻译也将其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整个故事不仅让我学到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不同事件,更重要的是,它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的得失。这本书,对我而言,是最喜爱的一本。
我拥有了世界作文3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小世界罢了。而处于这个小世界的我们又在这个小世界中创造了许多更小的世界。我也有这样的一个小世界,在那个世界中,我是主角,亦是主宰。还有一群人,他们创造了许多小世界,主宰着许多小世界,但是他们却从来不是主角,他们有一个神圣的名字——作家。
每个人的记忆中大概都会有那样一本书,他也许不是名家名著,却让人难忘。记得是在六年级的时候,我看了人生第一本在家人老师眼里没有用,且影响学习的书——《斗罗大陆》。书是在一次偶然下一位同学借给我的,起初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了。我第一次知道不是只有名人写的书才是收人欢迎的,第一次知道不是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人都会在这个世界真实存在,也可以在作者心中的另一个世界,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很荒谬,起初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现在我已经不觉得了。有时我甚至在想,这些作家心中的世界很奇妙,他们的故事很引人注目,但我的也未必比他们的差,为何我就写不出这样好的文章呢。于是我就觉定自己写一写。写了以后,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文章是多么差劲,甚至连我自己都不愿意去看,让我真正明白——当你想全力以赴做好一件事时,光靠一腔热血是无法成功的,还是要靠知识。
因此,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我才能带着大家遨游在我的小世界中。我拥有了世界,却无法将它分享给大家,这是何其可悲。只有知识,才能完成我的这个梦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