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情况分析:
六(2)班共有55名学生。总体而言,该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慢,因此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将会有所放缓,教学安排将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二、学习内容:
六年级上册内容包括:分数乘法、位置、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以及数学广角部分——数与形与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 分数乘法:重点强调分数乘法的两种意义形式,新增例2,用于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计算。不会单独编排“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而是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结合进行教学。
3. 分数除法:将“倒数的认识”从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单元。新增两类问题类型:和倍、差倍问题,及可以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4. 比:原本在分数除法单元讲解的比,*作为第四单元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基本与实验教材一致。
5. 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
6. 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进行相关计算,并能够解决简单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7. 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
四、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进行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运算,并能够解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问题。
2. 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倒数的求法。
3. 理解比的概念与*质,能够求比值、化简比,并能解决与比相关的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5. 熟练进行百分数的计算,包括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6. 能够运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7. 运用比和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 改革课堂教学,实施高效课堂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加强重难点知识的教学,通过课后服务时间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智力发展,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采用实验*作等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3.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式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愿意投入学习,并通过多种实践*作加强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训练。
4. 采用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逻辑*,循序渐进地解答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合理布置作业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5. 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开展教学,并与同事共同合作,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六、教学检测及评价:
2. 每单元结束后,通过单元过关题进行系统*检测和评价。
4. 定期进行学生的阶段*检测与评价,并鼓励学生及时反思和纠正错误。
5. 以平时评价为主,大考评价为辅,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七、教学进度安排:
- 第1、2周(9.1-9.17):分数乘法(8课时)
- 第3周(9.22-9.24):位置(二)(3课时)
- 第4、5、6、7周(9.27-10.29):分数除法(15课时)
- 第8、9、10周(11.1-11.19):比(12课时)
- 第13、14、15周(11.22-12.10):圆(10课时)
- 第16、17周(12.13-12.24):百分数(一)(8课时)
- 第18、19周(12.27-1.7):扇形统计图(3课时)、数与形(2课时)
- 第20周(1.10-1.14):六年级上册总复习
关于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合集2
一、总复习前老师们要做的准备工作
1、老师应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各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名单,清楚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这些信息,制定个*化的复习方案,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精准辅导。 2、要深入分析本班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薄弱环节,识别知识掌握上的优势与不足。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加强学生的弱项,避免过于平均化地分配时间和精力,以提高复习效率。 3、老师应全面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框架,清楚各个知识模块的组成与结构,能够精准识别各模块中的基本题型,并掌握命题规律。通过精心设计每个模块的练习题,确保课堂复习聚焦重点,突破难点。
二、要达成的目标
1、理清已学的数学概念,明确每个概念的定义、适用范围,理解各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增强学生的数感。 2、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技巧,能够准确并快速地进行混合运算,具备根据数字特点灵活简化运算的能力,提高计算水平。 3、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代数式的含义。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能够准确解方程,初步培养函数思维。 4、深入理解并牢固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如部分量与总量、单价与总价、速度与时间与路程等,能够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应用题。 5、深化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及解题方法的理解,能够通过画线段图等方式分析并解答应用题,强化数形结合的解题思维。 6、熟练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计算其周长、面积、表面积与体积,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7、掌握统计图表的基本方法,理解统计图表的功能和意义,能够通过分析图表预测统计数据的发展趋势,具备制作统计图表的能力。
三、复习重点安排
1、基本概念:(2课时) 2、运算:(2课时) (1)小数的乘除法 (2)方程与比例的解法 (3)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计算习惯,灵活运用计算方法 3、几何知识:(4课时) (1)量与计量的概念、进率及单名数复名数的转化 (2)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周长与面积计算(1课时) (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2课时) 4、应用题:(6课时) (1)三步运算的整数与小数应用题,逆向叙述的应用题(2课时) (2)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2课时) (3)正反比例应用题(2课时)
四、提高复习质量的具体措施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育方针 本文旨在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鼓励教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和建设者。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52名学生,其中男生31人,女生21人。综合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散漫,学习习惯亟待培养,空间观念有待加强。课堂上缺乏积极思考和主动创造*学习的表现明显。知识质量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较多。本学年将重点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关注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全面提升合格率和优秀率。
三、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掌握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
理解比的概念和*质,能计算比值并化简比,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掌握圆的特*,能使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图案。
能在方格纸上使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理解坐标的概念。
理解百分数的含义,能熟练进行百分数的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达数据。
通过实际问题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体会多种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培养数学思维,感受数学的吸引力,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知识体系 教材内容涵盖位置、分数乘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应用等内容。分数乘除法、圆、百分数是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
认真备课,深入浅出地进行课堂教学,特别关注后进生。
针对不同学生制定有针对*的练习。
强调*作*和直观*的教学,例如通过*作和实际演示加强学生对圆和轴对称图形的空间理解。
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迁移类推能力,以及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