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像天使守护你,若生命直道这里……”听着这首优美的歌,我的心里有多出来了一个疑问,这个美丽的世界真的有天使吗?
我寻找天使
当我刚学会走路时,有一个人扶着我一步一步地走,慢慢的教我,我跌倒了扶我爬起来,我摔疼了她会心疼,我管她叫“妈妈”,我那是就听说过天使很美,很善良,我问妈妈你是天使吗?妈妈笑了笑,打趣的说我才是个小天使。
我遇见天使
我十一岁那年发了一次高烧,家里只有妈妈,背起我来就往医院跑,妈妈很瘦,力气小,但是不知那时妈妈哪来那么大的劲,,医生给我打上点滴,妈妈就陪在我身旁,直到凌晨输完液,我哭了……
我确定她就是天使
那时还不确定妈妈就是天使,因为在我心中天使都是有翅膀的,而妈妈没有,但现在却定了,妈妈就是天使,不会错的,妈妈只是把我生下来之后,就把她的翅膀隐藏起藏起来了,所以我现在才确定妈妈就是天使。
天使妈妈我好爱你,好爱你,你现在能在回到我身边多陪陪我,因为女儿好想好想你。
《天使的翅膀》诗歌2
每个人的身后,都曾有两个美丽的天使
那一天,你在哭,他们在笑
从那一天起,就注定天使要保护你
童年的时候,天使的翅膀是你的雨伞
为你遮风挡雨,给了你前进的方向
天使的翅膀是那样柔软
那样不可取代
自此,你羡慕着这与生俱来拥有力量的翅膀
惊叹于能在蓝天上翱翔
如果你也可以拥有一双翅膀
该有多好
少年的时候,天使的翅膀是你的屏障
为你遮挡狂风暴雨,挡住了你前进的方向
天使的翅膀是那样庞大
那样令你烦恼
自此,你不愿畏缩在这阻碍你前进的翅膀
惊叹于外面时间的美好
如果你可以摆脱这一双翅膀
该有多好
青年的时候,天使的翅膀是你的力量
你渴望飞翔
却没有那一双翅膀
你只能叹息
久久凝望
你不会看见天使在为对方剪下一只翅膀时的痛苦
你不会体会他们的担忧
更不会了解天使的无奈
他们为你安上你渴望的翅膀
帮助你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那一天,你在笑,他们在哭
你在空中穿梭,遗忘了时间
遗忘了本*
遗忘了在屋檐下失去翅膀的老天使
那一天,你看尽了你渴望已久的世界
充满丑态
充满污秽
你厌倦了
突然想回到老天使的翅膀下
感受儿时的温暖
可是,老天使已经不在了
只留下一根根残落的沾着血渍的羽毛
那一天,你哭了,天使在天上笑了
自此,你拥有了力量
充满了希望
你知道那是天使给予你最后的礼物
【每日写作指导:如果写好描写景物的作文——写作必读】
一、“定”要与“移”结合
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二、“虚”要与“实”结合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next88)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三、“动”要与“静”结合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例如有一篇题为《傍晚》的文章,小作者写被晚霞笼罩着的府山顶、树和望海亭,它们是“静”的,而望海亭上空飘动的云彩却是“动”着的,它们“一会儿像人,一会儿像狗,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匹奔驰着的枣红马,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引颈鸣啼的雄鸡……”小作者把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描写,静态美和动态美交相辉映,把晚霞描述得十分可爱。
四、“浓”要与“淡”结合
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一审美观念告诉我们:描摹景物不可只“浓”或只“淡”,而应该“浓”和“淡”相配适宜得当。“浓”就是要浓墨重彩,即对景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精雕细刻,“淡”就是轻描淡写,即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画出景物的特征。怎样做到“浓”和“淡”相宜呢?“浓”绝不是事无巨细都需花费笔墨,“淡”也绝非都寥寥数笔,简笔勾勒,而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分清主次,恰如其分地进行选择。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浓洒,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从*质、形态、大小、*彩、声响、滋味等方面着力描绘,使之鲜明、具体和生动。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要淡墨勾勒,使之简洁、传神。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五、“景”要与“情”结合
景物是客观的,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那么如何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关键要挑选好景物,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正所谓“亮景写喜情,暗景写悲情”。例如:鲁迅在《故乡》第五段中,他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没能享受阳光雨露,在寒风的摧残下,只能是“断”了,“抖”着,一个“断”字,何等伤痛;一个“抖”字,何等凄惨;由静到动,何等传神。此情此景,“我”心伤故乡之情,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景与情可谓是有机交融。
天鹅的翅膀的作文3
在遥远的北方,有一个小小的国家,那里的国王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有一次,国王去邻国参观,他在邻国国王的后花园里看见了一个纯金的雕塑——那是一对天鹅的翅膀。
国王十分羡慕。回国后,他命令自己的御用建筑师打造一个比邻国更好、更珍贵的雕塑。可在选择材料方面国王犯了愁:“有什么东西是比金子更珍贵的呢?”一番思索后,国王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用纯金打造骨架,再用天鹅的羽毛填充。这样就像真正的天鹅的翅膀一样。”要知道,天鹅的羽毛在当时可是最名贵的物品。国王下令,凡是向*提供一根天鹅的羽毛的人都可以得到满满一袋子的金币。
有一个小女孩,她家里非常穷,穷得没有饭吃、没有鞋穿。她听到这个消息后便高兴地蹦蹦跳跳地去找天鹅的羽毛了。
女孩找了整整一天都没有找到天鹅的羽毛。筋疲力尽的她走到家附近的魏塘边想要休息一下。她掀开及人高的芦苇,竟发现有一只纯白无瑕的天鹅就在她面前梳理毛发。
女孩小心翼翼地走近天鹅,她伸出手想从天鹅身上拔一根羽毛,天鹅警觉地抬头盯着女孩。天鹅的这一举动吓得女孩僵在那里不敢动*。女孩望着天鹅清澈的眼睛叹了口气。“其实我也不想这样的,只是家里太穷了。如果我有钱了,我们就有饭吃了,我和弟弟妹妹们还有鞋穿了,还有糖吃了……”女孩嘟囔着。天鹅慢慢垂下头,叼住翅膀上的一片羽毛,随即猛地一抬头,那片羽毛便被扯了下来。天鹅一张口,羽毛便从它口中凋落,稳稳当当地落在女孩手心。
女孩愣住了。待她回过神来,天鹅早已拍打着带血的翅膀飞走了。
女孩用那根羽毛换取了满满一袋子的金币。当她回到家时,她的父母惊奇地询问她金币的来源。女孩便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自己的父母亲。她的母亲得知女儿的奇遇后便告诉了他们的邻居。
第二天傍晚,她们的邻居捧着满满一大袋子的金币敲响了女孩家的门。原来他们的邻居也去了苇塘,同女孩一样,他也对天鹅诉说了自己的窘境,天鹅亦送给他一片翅膀上的羽毛。
从此,这个国家里的所有人都知道了只要在傍晚去那个苇塘便能向天鹅索要羽毛。当然,前提是要把自己的情况描述得很可怜,博得天鹅的同情。
渐渐地,有钱人越来越多,天鹅的羽毛却越来越少;国王的羽毛越来越多,赏金却越来越少。后来,一根羽毛的赏金只有一个金币。人们嫌赏金太少,便都不再向天鹅索要羽毛了。
圣诞节前夕,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温馨与快乐的氛围中。
苇塘里的天鹅拍打着翅膀,想启程往南飞,一直以来因为人们的要求而是的迁徙计划延后。现在,它终于可以飞向南方过冬了。它拍打着翅膀,勉强飞了起来。
因为翅膀上的羽毛大部分都被人们拔掉了,所以飞起来很吃力。
“请等一下。”天鹅低头一看,一个男人站在苇塘边仰望着天鹅,皱着眉头。
天鹅飞了下去,站在男人面前。“我没有足够的钱给我的妻儿父母买圣诞礼物……”男人有些为难地看着天鹅。
天鹅如往常一样扯下一根羽毛给那男人。男人接过羽毛,说:“现在一根羽毛只能得到一个金币,所以……”男人说着蹲下身来,拔着天鹅的羽毛。天鹅依旧温顺地站在那里,任凭他拔光自己剩余的羽毛。
男人捧着一推天鹅的羽毛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天鹅拍打着翅膀想要飞起来,可因为它翅膀上的羽毛都被拔光了,所以它再怎么用力拍打翅膀也只是待在原地挥舞着淌血的翅膀罢了。
但是天鹅总得要去南方呀,不然会死在这里的。
天鹅已经顾不上一路上淌下的血了,它一心想着要去南方。可它不能飞,所以它只能摇摇晃晃地往南走。
走着走着,下起雪来了。天鹅觉得好累,好困,但它不能睡,它必须去南方。
可是慢慢地,雪越下越大。天鹅觉得越来越累,眼皮越来越重。终于,它倒在雪地里。
“不想走了,好想睡。”它想。
“也许一觉醒来,就是春天了吧。”
后记:天鹅就这么在这个国家消失了,它去了那儿,人们无从得知。
千百年后,当人们再到那里时,那个国家早已变成一片废墟,只有一个精致的雕塑屹立在那里。
——那是一对天鹅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