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女儿四岁,幼儿园小班。*格比较内向,谦和、敏感,情绪容易受影响,又很要强。没有攻击*,不会自我保护,即使小朋友打了她,也不会还手。喜欢静的事情,尤其是看书,自己可以看好久。买来新书就不看电视了。有时候觉得女儿较同龄孩子有点早熟,心思也重一些。和小朋友一起玩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追随者”,没有自己的主意。面对竞争*的活动不敢参加,回答是怕赢不了。在家和爸爸妈妈做游戏输了会不高兴。幼儿园老师也说让她参加运动会,她就有压力,情绪上也不能适应。请教林老师,该怎么教育这样类型的孩子呢?

答:孩子怕输,不敢竞争,可能跟你们对他的要求有关系。记得我小时候,我父母总是期望我在班上数一数二,常常叮嘱我要努力,他们这种要求实际上给我很大的压力。因为我很怕得不了第一,即便只是得了个第二,我也会十分沮丧,因为觉得我这样就会让父母失望。孩子小的时候,他试图取悦父母的这种心理是尤其强烈的,所以我感觉,想要改变宝宝的这种状况,首先要改变你们对他的期望,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引导他。其次是,孩子不太自信,所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环节。在他已经把输赢看的很重的情况下,劝他看淡,效果不见得好,最好是引导他去找到参与这些活动的别的乐趣,而不是赢的乐趣。父母看待输赢的态度实际上会潜移默化地对他产生影响。很多事情不见得一定要有输赢,重在参与,参与了,你就可以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建议在家创设一些竞技游戏,这个游戏最好根据他的喜好来设置,尽量多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定出输赢之后,接着玩下一个环节的游戏,赢的人有赢的人的游戏规则,输的人有输的人的游戏规则,但是都很有趣,让他在这样的游戏中,不管是输是赢都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而不是输赢的乐趣,那么他就能慢慢地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输赢了。另外,也可以跟老师沟通一下,特意组织一些他擅长的活动,让他也有赢的机会,帮助他把自信心培养起来。也可以建议老师,最好不要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组织这种需要确定输赢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实际上才是最重要的。不过这是个教育理念的问题,可能很多人觉得孩子就应该适应竞争,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体验到其中乐趣远比输赢更重要,也更能激励他将来奋发向上。如果只是把眼睛盯在输赢这件事情上,他就会因此分心,招来更多不良情绪,反而会影响他的发展的。

在幼儿园如何培养人际关系

问:幼儿园的老师跟我说:宝宝似乎不太主动与小朋友一起玩,与小朋友玩中发生小小的矛盾时就显得特别急和慌,并问我平时带他与小朋友相处的多吗?

平时在家的话,确实很少有机会与其它小孩一起玩,最多就是与小表哥玩玩。

请教,林怡老师,如何更好地在人际方面引导宝宝!宝宝三周六了,上小小班了。

答:人际关系怎么处理也是需要经验积累的,他在家只能面对小表哥,而在幼儿园,他需要面对许许多多有着不同个*的孩子,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建议不要急于去改变他,而要在平时要多带他出去玩,多鼓励他跟周围的小朋友玩,哪怕是陌生的小朋友。其实家长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所以你主动去参与,绝大多数人都是欢迎的,走出去,主动出击,等他积累了足够多的社交经验,他的社交行为也会随之改变的。

问:幼儿园“跳级”?

贝生进入孙瑞雪幼儿园第三周了。

我和她对幼儿园都很满意。虽然离家远收费高,确实物有所值。老师能够把教育理念切实的实施到日常的每个细节,真的没话说!我很满意。

今天放学接她时,主班老师对我说想让她进入“大组”上课。

他们幼儿园都是蒙式混班制,年龄从三岁到五岁半。需要按年龄分别对待的课程就分“大组”“小组”上。3-4岁的是“小组”,4岁以上是“大组”。

贝生三岁五个月,一直属于小组。以前老师也向我反映过她聪明,动手能力强等。我也觉得小组内容比较简单,考虑过让她上大组课-----这个想法我没对老师说过。

她爸爸一向是“跳级”的坚定反对者,如今老师主动提出让她上大组课,她爸爸人在外地,电话里强烈表示:上!为什么不上!一定要上!敢情他以前是反对别人孩子超前教育,自己孩子就不反对了?!

说实话,听到老师对贝生的肯定,我真的觉得幸福极了。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呢?从知道自己怀孕,我的全副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她得到别人一句肯定,套句《红楼梦》里的话说:我就跟“吃了蜜蜂屁”似的,美得飞飞的。

不过的得意归得意,臭美归臭美。升大组的事情还得好好考虑。我也向老师提出我的顾虑。

首先自信心的问题。她在小组表现好一点,到了大组未必能再好下去。孩子的信心会不会受打击?

第二是升学问题。大组的孩子有的今年9月就上小学了,而贝生才刚上幼儿园不到半年。按她的生日,2011年9月才能入学呢!在此之前,如果她眼看着一起上课的小朋友一个个都上了小学,而自己老也上不了学,会不会烦躁焦虑困惑迷惘?

对于我的顾虑,老师也保证不会生硬的将贝生完全搁在大组。说是会观察她的反应,循序渐进。

我也同意老师的方法。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先观察一段再说。

我有段时间沉湎于打造“神童”,每天琢磨怎么把贝生送到心理所的幼儿超常班去---现在想想都可笑!好在当初没有用高压手段逼孩子认字什么的。轻松自然,反而最能令孩子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我觉得,如果孩子真的出众,他会自己向学,才能就像沙里的珍珠,埋是埋不住的(咱这儿不提学习条件,在这儿逛的那个家长没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啊?)。如果不是珍珠,或者只是有点像珍珠,那串成项链也戴不出去的。不如踏踏实实当颗漂亮的沙子,风景一样很好。

请问各位专家和有经验的家长们,我的想法合理吗?

我的顾虑是否真的是个问题?我该如何面对呢?

答:如果小班那些课程对贝生来说过于简单,他有可能会厌倦这些课程,让他去大班也没什么不好。小孩子其实都是很喜欢跟大孩子玩的,因为大孩子玩耍的花样多,加上是混龄班,大孩子走了,小孩子来了,大大小小的孩子他都有机会接触,对他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其实还是有好处的。

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2

今天,许多家长都面临着孩子自理能力的挑战,因此培养孩子的自理技能变得至关重要。下面我给家长朋友们介绍几种方法:

1. 观察法:记录孩子自己穿衣、吃饭、照顾自己的视频,或者在幼儿园中观察表现良好的孩子展示技能,让孩子对比不同情况,激发他们的积极*。

2. 表演法: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与家长一起扮演不同角*,展示正反两方面的情景,鼓励孩子向优秀者学习。

3. 直观法:由家长示范基本技能,逐步指导孩子跟随*作,根据孩子的掌握情况进行改正和指导。

4. 游戏法:制定主题游戏,让孩子在参与中快乐地学习技能,而非提前确定表演者。

5. 提问法:向孩子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并回答,然后让他们提问,由家长回答,通过问答明确正确与错误之处。

6. 故事法:通过讲述或编写故事,让孩子理解道理,从而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

7. 奖励法:定期或不定期评比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孩子通过小红花等形式奖励。

8. *法:将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编成欢快的歌曲或顺口溜,以*的形式教给孩子,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9. 单教法:针对每个孩子的特殊情况,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方法,手把手地教会他们技能。

以上方法应根据孩子的个*和特点灵活运用,只要家长坚持不懈,孩子的自理能力就会逐步提升。

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3

儿童的专注力培养

儿童的天*活泼、好奇、好动,但也会带来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如果未能及早引导,这种“活泼”可能转变为阻碍学业的“分心”。因此,在学龄前培养孩子的专注习惯至关重要。

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石,也是影响幼儿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大多数儿童的注意力发展水平与其年龄相符。就像计算机一样,儿童的注意力“硬件”(生理机制)差异不大,但“软件”(行为习惯)却可以通过训练优化。在幼儿期播下“专注”的种子,就能为孩子的学业乃至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儿童专注习惯的方法

1. 培养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鼓励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避免半途而废。例如,在阅读时,让孩子看完一本书后再换一本;玩玩具时,不要同时提供大量玩具。

2. 训练专注听的能力: 通过听故事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每天坚持讲故事,要求孩子听完若干遍后再复述。鼓励孩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整复述故事。

3. 讲话简洁明了: 对孩子谈话只说一遍,避免重复交代。反复强调同一个要点可能会让孩子养成重复聆听的习惯,从而难以养成专注倾听的习惯。

4.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帮助孩子控制外部行为,例如在做某事或学习时不东张西望、不胡言乱语、不乱动。控制无关动作有助于减少浮躁情绪,提高专注力。

5.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培养专注力需要循序渐进,不宜*之过急。随着年龄增长,要求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逐渐增加。此外,要求孩子的专注内容和难度也应相应提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