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优质9篇)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而且学过了叶圣陶的《荷花》这一课,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五年级学生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

根据学程*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1、设计清单,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2、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基础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领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3、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即使学生能背诵,那也是一时的强记而已,所以初读古诗的环节也要做实。由于本诗的课题也较长,涵盖的信息较多,学生的正确朗读也是理解课题的基础,而课题中的“晓”字,也是学生该重点掌握的。

本首诗在节奏方面不是太难,因此就简化成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句中停顿来读出古诗的节奏,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让每一个学生反复地读几遍,在指名读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才是准确的。

4、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预习,理解诗歌的意思环节就简单多了。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对“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这些词语的追问,让学生明白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预设好哪些重点词语是必须明确和牢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在解意时要力求字字到位,语句通顺。

5、再读古诗,进入诗境。

本首诗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古诗中存在的留白内容,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写话的语文基本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顾及时一部分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习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6、品评赏析,领悟中心

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7、检测反思,总结方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

1.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

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这样的基础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针对层次较高的同学,我设计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如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我想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学生需求。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试着按学程*的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指点为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提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二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①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②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

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前的组织热身活动非常关键,积极的热身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下的兴奋状态转入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实践*,饱满的情绪和良好的开端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练习实践。在学新课之前,我通过复习前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走入西湖美景,优美的西湖十景图片把学生带入了美的享受,然后借助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的新古诗的学习上来,学生兴味盎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充分体现这一崭新的科学教学理念,我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习活动的探索*,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积极参与,相互尊重。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有师生共同解决。

三、精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与给予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自我探究的能力。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所以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角*与传统的教育相比都有了变化,教师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由灌输变为指导,学生由认真听变为自己动手、动脑,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发展。

在解决难点的时候,我适当的出示教学课件,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了感*认识作为基础,这是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由直观到抽象的规律的;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教学目标一步步实现。

四、总结

教师用简单精辟富有启发*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增强了教学效果。最后所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

五、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抄写古诗和积累描写夏季古诗这两项课外作业,这样既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全课秉承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情感,既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即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也强调学生美好感情的培养。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同学习和享受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说课稿怎样怎么写呢?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能力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和朗读了解诗意

(三)情感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西湖的美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和描写的意境。

2.情感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让学生在读中明义,在读中悟情。

3.想象理解法:通过鼓励学生想象诗人当时的神态、心情以及和老朋友的对话,加深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对所表达感情的领悟。

五、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小组理解词语的意思后集体反馈: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诗中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

(五)想画面、入诗境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从而使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

课后反思:

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2、课堂上“写”的落实。

整节课教学下来,学生读了,诵了,背了,但学生却没能拿起笔写一写。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1.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视频杨万里

4.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ppt

7.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8.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设计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设计4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29课的一首古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那碧*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美丽动人。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诗中重点句分析。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四、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望庐山瀑布》《咏柳》《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来欣赏优美的景象。

(六)、课堂小结

风景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增添了光彩。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

1.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视频杨万里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ppt

7.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

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字词解释: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日红。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

作品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诗的后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在这一片碧*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野叟。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疤链澹??纤未笫?恕S肼接巍⒎冻纱蟆⒂荣蟛⒊啤澳纤嗡募摇薄ⅰ爸行怂拇笫?恕薄R簧?魇?酵蛴嗍祝??稳酥?冢?翊嫠那в嗍祝?嘤撬脊?摇⑻逍衾柙??鳎?嗌莆模?小冻险??贰8咦谏苄硕??哪杲?俊J诟又菟净В?魅斡乐萘懔晗刎?U趴<隽侔哺?淌冢?愿干ジ闹?⌒烁?钚孪亍G?懒?耆喂?硬┦浚?扒ㄌ?X┘胬舨渴逃依晒伲???魃偌唷4疚踉?瓿鲋?闹荩?闹?V荨A?辏?峋俟愣?F讲柩危?哉蜓股蚴ζ鹨迨拢??愣?岬阈逃?R阅干フ傥?凶罄晒佟J??辏?缘卣鹩??鲜椋??凼闭??隆J??辏?问嗝茉杭煜旯偌嫣?邮潭痢J?哪昵?厥樯偌唷8咦诒溃?鲋?拗荨9庾诩次唬?傥?厥榧唷I芪踉?辏?杌勒赂笱?课?影榻鸸?卣?┦辜媸德荚杭焯止伲?鑫????烁笔梗?孕刑??骡枘娓闹?又荩?桓叭危?蜢艄俣?椤????辏?院?腚凶ㄈㄎ蠊?掠欠叨?溃?僦毡?痈笪氖浚?帧拔慕凇保?莱蒲钗慕诠??/p>

 以上这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6

引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吟诗导入:

1、师:CAI出示:《江畔独步寻花》、《宿新市徐公店》、《小池》;咱们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怎样!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另外一首诗,看老师写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解题:

1、师:谁能读读诗题!(指名读、齐读,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

2、师: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而且这里面有个读音------“净慈寺”读一下,林子方!很好,把题目在读一遍!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3、师:结合课下的注释,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

预设:晓:早晨;出:走出;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是谁?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把他补充进来!

4、那么题目的意思咱们明白了,再来读一下题目,把题目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好吗!(齐读)

三、初读感知:

1、师: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读一读!请同学们打开书的144页,自由地读上几遍,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2、师:都读了好几遍了吧,现在请你们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互相检查一下读对了没有!注意:一定要认真听哟!

3、师:谁愿意第一个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1,2;

评价预设:

要读得字正腔圆才好听!

读得抑扬顿挫的,真好听!

“竟”这个后鼻音读得真准!

每个字都读准了,真好!

有板有眼的!

3、师:咱们读诗和读其他的课文不一样,诗有她自己的节奏和味道,怎么能读出诗的味道呢,你自己练一练!

师:声情并茂,读出了诗的韵味!咱们一起像他那样读一读!

4、师:咱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除了诵读,还要领悟大致的意思!现在呀,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课下注释、插图,还可以发挥想象,思考思考: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

5、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西湖六月风光莲叶

荷花

四、品析诗句,想象意境:

1、师:诗中又是怎样写莲叶和荷花的呢?CAI出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由的读读这句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

预设:

A、碧绿碧绿的荷叶------(板书)碧

师述: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请你来把这翠*滴的荷叶读出来!读得特别好,请你把这个碧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

C、无穷无尽的绿*------(生板书)无穷

预设:学生如没能体会到“无穷碧”,师来朗读,让学生去看,引导:站在西湖边,放眼望去,挨挨挤挤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湖面,不留一点缝隙,满眼都是绿*,一碧千里!

师:除了这莲叶接天,特别多,面积特别广,你觉得还有什么也特别地引人注目呀?

师:在这碧字的前面还加上了“无穷”,什么感觉,你仿佛又看到什么呢?

生:一片绿*、无穷无尽的绿*、一望无际的绿*;

师:一片绿*,仿佛一片绿的海洋!好,我们都去到这绿的海洋里,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师:你和诗人一样,看到了……来,你一边想着这样美的荷叶,一边吟诵这句诗!

再仔细读读,这西湖的荷叶有什么特别吗?

B、很多很多的荷叶------(生板书)接天

师:你怎么就看到了荷叶很多很多呢?(让生解释“接天”的意思)

师:老师还是不明白,刚才你们都强调了莲叶的多,难道是这些莲叶一层摞一层,一直摞到天上去了?

生:看不到尽头,一直伸到天边!

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眼睛往前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呀?你往远处看,看到的?你再往远处看,一直看到视线的尽头,你看到的全身什么呀?所以,远远望过去,就与天相接了!

师:谁来读读这挨挨挤挤、接天的莲叶!读完后让他板书“接天”!(朗读评价指导:这么多的荷叶,你一下子看得完吗?来稍微放慢点,从眼前一直看过去!)

师:那是多门壮观啦!

D、是啊,满湖的莲叶,满眼的绿*,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全班齐诵!

(二)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A、特别的红、不一样的红------(生板书)别样红

师:???别样什么意思?请你来读读这别样红的荷花!

师:这西湖六月的荷花果真特别的娇艳,你看,他红得像什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公开课教案7

一、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终究”、“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同学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规范》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同学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同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内容要点

学习水平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

时间

媒体作用

媒体方式

导入

注意反应

cai

课件

文字

(三首送别诗)

1分钟

自制

创设氛围

边读边想

范读

感受

cai

课件

声音、图像、文字

(西湖美景)

0.5分钟

剪辑

整体感知引入意境

边看边听

作者简介

知识

cai

课件

文字表达

(作者、时代背景)

0.5分钟

自制

提供资料了解作者

边听边记

感悟诗意

理解接受

cai

课件

文字表达

(字词句意)

因同学而定

自制

提供资料协助理解

同学自查

感情吟诵

理解接受反应

cai

课件

音乐、图像

(西湖美景)

1分钟

剪辑

再现意境

边播放边写吟诵

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接受反应组织

cai

课件

背景音乐

5分钟

剪辑

渲染气氛、交流

边播放边写画、交流

欣赏积累

知识拓展

cai

课件

文字

(杨万里其它诗作)

2分钟

自制

提供资料

边看边读边记

六、教时布置: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同学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一起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

(1)同学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

(2)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同学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同学反复吟诵古诗。

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1)各学习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同学作画、写话等)

(2)交流、评析。

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同学自已吟诵;

(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八、形成*练习:

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译文和注释8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朝代:宋辽金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

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读后感9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相信大家对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都非常熟悉吧。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杨万里早晨于净慈寺送朋友林子方时所看到的西湖景*。读过之后让人不由得对西湖的夏季美景浮想联翩……

六月西湖的景*与其它季节不同。看,荷叶一望无际,与天相连,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碧绿。仔细一瞧,有的荷叶上面还有几颗晶莹的小水珠在滚动呢。象满天星似的荷花点缀在荷叶间竞相开放,红*的花看起来是那么的艳,白*的花看起来又是那么的清雅,它们互相映衬着,像仙境一样。一阵微风吹来,荷花姑娘们跳起了优美的芭蕾舞,有的弯着腰,还有的还在旋转呢,真是多姿多彩。

这是多么美的景*啊!虽然说西湖的四季风光各有特*,但这碧绿的荷叶,红艳艳的荷花,诗人仅用一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便能够突出地体现了荷叶的多,荷花的美。这句诗可谓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这说明了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景*中更加显得与众不同的.原因。直让读者与诗人一样按捺不住内心的惊喜与赞叹。

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其独特的手法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红碧交错、惊采艳绝的画面:翠绿的莲叶,蔓延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一幅画,一个梦,接天无际的荷叶,却道不完那无尽的碧*。阳光倾斜在荷花上,那亭亭仙子便顷刻散发出动人的艳红——轻轻地,揉进了西湖的碧波,揉进我的心中……

这首诗写出了西湖的韵味,西湖的美丽,真是让我心有感触,如同身临其境。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鉴赏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

4.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词鉴赏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8.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