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指导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紧密结合课程改革的方向,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探索更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学为目标,注重课堂教学研究,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师行为,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工作目标:
建立教研例会制度和考核机制,规范教研活动的流程,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教研组活动质量,增强教师在教学与研究方面的能力。
严格把控教学质量,实施精准的提优补差工作,尤其是在学困生的辅导上力求达到80%的转化率,确保班级数学成绩的合格率不低于95%。
打造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实用*和趣味*。课堂应以新课程理念为引导,创设*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课堂结束时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同时,注重思维训练,探索适合学困生的转化方法与措施。
三、主要工作: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管理与制度的规范化。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学期教研组将依照学校要求,明确职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严格把控“备课、上课、作业和批改、辅导学生”四个环节。
备课:教师备课不仅要有足够的教学资料,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本学期将重点加强集体备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要通过备课组的合作进行集体备课,力求个*化与共*化相结合,确保教学风格的独特*与教学质量的统一。备课过程中,教师需遵循以下步骤:
①通读教材,深刻理解每一课内容,避免“一课一备”的片面做法。
②熟悉并理解年级段的《课程标准》要求,确保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③详细阅读《教师用书》,全面把握教学策略。
④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的案例和做法,积累实践经验。
⑤*思考,充分发挥个人优势,撰写教学设计与预案。
辅导学生:本学期重点关注学困生的辅导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通过“课上优先辅导、课后优先批改作业、及时表扬与鼓励”的策略,帮助学困生逐步提升,并实现班级数学成绩合格率的稳步提高。
加强集体备课:
同课研究:
春季教师校本研修计划2
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目标,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与品位,最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使全体教师在以下三个方面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 自学能力:
掌握有效阅读方法,提升读书能力。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重组、分析、综合。
2. 自我评价能力:
清晰、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进行有针对*的学习,实现有效发展。
3. 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能力:
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
掌握新课程教学规律和要求。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
培训内容:
*思想与职业道德水平提升
新课程理念解读与实施
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
其他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培训
培训形式:
专家讲座
案例分析
观摩教学
微格教学
同伴互助
课题研究
网络学习
培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培训机制
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质量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
注重培训效果评估,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预期成果:
全体教师*思想与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升。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明显增强。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建设学习型备课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办学效益与品位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幼儿教师校本研修计划3
我市的校本研修工作自20xx年9月起启动,历经七年多的实践与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推动我市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内涵提升的重要力量。通过校本研修示范和评比的方式,不断改进考核办法,并推出实地考核、网络管理、校本研修案例评比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致力于推动校本研修的常态化和提升研修质量。
自下半年起,我市将统一使用奉化市校本研修网络管理平台。为进一步规范平台建设,强化教师的主体意识、主题意识和成果提炼意识,并推动学校研修文化的建设,年度校本研修考核评比将围绕教研组研修案例评比、校本研修网络平台考核及教研组的实地考核三个方面展开。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第一阶段:校本研修案例评比与校本研修网络平台考核
(一) 校本研修案例评比(40%)
1. 研修案例应选择20xx年1月至20xx年11月期间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要求是系列*的、连续*的活动。
2. 研修活动基本要求:
(1) 研修主题要具有针对*。教研组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聚焦“学习规律”“认知规律”等基于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题;关注“新课改背景下的疑难问题解决”;针对本校实际,选择容易*作的教学问题;关注教师成长规律,聚焦教师能力的提升等。
(2) 研修方案要具体、细化。教研组长需组织教师集体讨论,明确研修主题,设计具体的研修过程,确保活动具有系列*和深度。
(3) 研修过程要注重生成。要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围绕主题进行实践研讨,逐步推进研修活动,确保活动过程深入细致。研修形式要多样化,既要通过理论引导,也要通过实践、反思、再学习等多次循环深化研修主题的理解,提升教学质量。
4. 研修案例报送对象:各中小学(含幼儿园)教研组每组需提交一份案例,综合教研组可选择某一学科的研修活动进行案例撰写。
(二) 校本研修网络平台考核(60%)
2. 考核形式:采用网络评估形式,考核小组将对各校的网络平台进行量化评估,按学科对平台内容进行详细评分。
4. 考核组成员:由教育局组织的学科考核小组进行评估。
二、第二阶段:实地考核
1. 考核对象:根据研修案例评比和网络平台考核成绩,确定需要进行实地考核的教研组及所在学校。
2. 考核形式: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查阅研修材料等方式进行。
4. 考核人员:由教育局组织的校本研修考核小组。
三、第三阶段:综合评定
根据各校的研修案例质量、校本研修网络平台考核情况以及实地考核结果,教育局将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定,并评选出“20xx年度奉化市校本研修优秀学校”和“优秀教研组”,予以表彰。
各校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强化落实,确保工作实效。校长要亲自参与,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执行,务必通过此次考核评比,推动校本研修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提升各校研修文化,助力我市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