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初夏

1978年盛夏初时,郭沫若先生卧病于床榻之上。虽已无法执笔创作诗歌,亦无法编著剧目,更即将告别他毕生倾心的考古事業,但他仍牵挂着曾经的艺术之国——中山国。

郭沫若倾心的艺术王国

一见中山,永世不忘

十年前,先生亲临满城汉墓,细细研读中山靖王刘胜的墓志铭,抚摸那传奇的金缕玉衣。当他听闻平山县再现战国中山国王陵,且出土了大量铭文后,郑重嘱咐身边人取来铭文拓片以供他阅览。他希冀以生命余晖,再抒对中山艺术的钟情之情。

中山的神秘悠远、青铜器之精美绝伦、悲歌之慷慨激昂,皆令郭沫若先生念念不忘。他曾如此深情地表达对中山的仰慕之情:

“中山是个艺术的民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那深沉悲壮的歌声,它那婉约清丽的琴声,它那婀娜多姿的舞步,我们无缘倾听和欣赏了,只有属于两千年前那些精美绝伦的遗物还留在我们的视线中,不时提醒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上,曾经有一个叫白狄的民族,建立了一个盛极一时的国家,如今……一切的繁华都如那春日的小雨,随时光的流逝隐遁于地下,我们努力地去想象那曾经的亭台楼阁,那曾经的金戈铁马,那曾经的丝弦笙歌……”

读到这充满浓浓深情之文字,吾辈不禁为之慨叹。既生于斯长于斯,却鲜有人表达过如此美好炽烈的心怀。我们要感激郭沫若先生的关注,为中山艺术感到骄傲,也因我们研究的不够深入、情感的“稀薄”而感到愧疚。

承继传统,艺术昌盛

中山的确是个富有艺术气息的地方。《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了中山一带的风俗:中山地薄人众,有大量商纣王朝沙丘的“殷地余民”,丈夫“好气任侠,相聚游戏,悲歌慷慨”,并且善于制作精巧物品,手艺高超,大概因为心灵手巧,所以“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瑟鸣琴,迈着类似于今天的芭蕾舞步,“游媚富贵,入后宫,遍诸侯”。

《史记》中还记载了中山国人对音乐的酷爱程度,不但富贵人重视,就连“家无斗筲”的穷人也是“鸣琴在室”(见《盐铁论?通有》),琴瑟之类的乐器普及率之高,是其他地区所望尘莫及的。或许正是有着广泛的基础,才使得中山国音乐、舞蹈艺术闻名遐迩。

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我们今天无缘听到那些美妙的乐歌,但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精美编钟、石磬以及铃、铙、铎等大量乐器,都为我们研究其音乐艺术提供了帮助。经专家测定,中山王墓出土的一组14个编钟,音域恰为三个八度,其音列结构与周王室用钟一致。并且通过中山乐器的发展变化更加充分*,那个时代七声新音阶已经确立,这对我国几千年的音乐艺术都有重要影响!或许从侧面看出,艺术的中山王国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山文物中,从银首人俑铜灯和十五连盏铜灯上,还可清楚地见到中山国耍蛇逗猴的倡优形象,让我们领略到中山歌舞杂耍的些许余韵。考古专家说,如此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诞生,一则铸造者有高超的工艺,另外要有“生活”——他们一定非常熟悉人物原型和现实环境,所以才能“化成于心”,从而表现生动。

郭沫若写诗帮同学2

  郭沫若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于1892年生于四川乐山“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古镇——沙湾。

  郭沫若四岁半便进“绥山馆”读书,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训导下,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许多古书。因此,他不到七岁,就已能写出满不错的对联和诗词。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就十分同情家庭困难的同学。有一天,他碰到在乐山太平场读书的好友余童生,只见小余表情沮丧,仔细一问,才知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了。郭沫若心想,小余聪明好学,很有抱负,如今中途辍学,多可惜呀!于是,他温情脉脉地安慰小余说:“别难过,我去找私塾先生求求情,让他免费收下你。”说罢,当场作了一副对联,送给了私塾先生。

  谁知,私塾先生接过对联,只看了两眼,就无动于衷地扔到了一边。郭沫若急了,又研墨挥毫,作了一首七绝《怜余童生》:“学海茫茫庭院森,无银不敢拜大成。吾望吾师施恩典,同病相怜应有人。”

  私塾先生读了这首情深意切的七绝诗,深受感动,不久就免了余童生的学费,使他得以继续念书。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一、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三、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内容,挖掘文章的主题。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天上的街市》,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流程: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板书“天上的街市”。

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整体把握,提问讨论。

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让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可概括为: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让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 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理清写作思路,理解联想与想像的作用。

现在具体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老师引导学生逐段地归纳所写的内容,在归纳时可让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逐步从地上写到天上,从物写到人的,突出其中的联想过程和情感的发展。对诗中的词语也适当地引导学生加以理解。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区分联想和想像。

作者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呢?──联想和想像。

所谓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等等。所谓想像,就是在原有感*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

请学生再齐读一遍课文,着重体会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特别美。 以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为主。

学习把握本诗的节奏和韵脚:

新诗一般还具有一定的节奏,就像唱歌有节奏一样。节奏感可以增加诗的美感,读出诗的节奏,可以增强对诗的理解和领悟。

新诗押韵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读来有韵律感,流畅、顺口就行。新诗也有很多不押韵的,不过押韵的读来,比不押韵的总要优美上口些。

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大家大胆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运用联想、想像等手段,每人写一首诗。可以写宇宙星空、太阳月亮,也可以写清晨黄昏、课内课外,可以写春花秋草、暴雨狂风,也可以写人与人的对话、心灵的独白……。最好是有感而发。写得好的我们可以收集起来办个诗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