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生:0、1、2、3、4、5(学生齐数)。
二、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学生活动:领读、齐读。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授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有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
2,会读,会写,会比较这两个数;
3,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顺序和位置.
4,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
学具准备:7根小棒,0~7小卡片,直尺.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数一数.(课件)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数字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0,1,2,3,4,5.
2,补充完整.(板书完成)你知道5的后面填几6的后面填几
3,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6,7这两位数字朋友.(板书课题)
4,跟两位好朋友招招呼吧"6,你好,7,你好".
二,新课
(一)数数
1,主题图:
(1)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说得真好,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爱护它,保持清洁卫生,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
(2)图上有多少张课桌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图上有多少张椅子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先数已经摆好的6张,再数又搬来一张,一共有7张椅子."
(3)图上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大家请打开课本,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你发现这些点是怎样摆的
"6"上面摆5个点,下面再摆1个点,就是6点.
"7"上面摆5个点,下面再摆2个点,就是7点.
2,关于摆一摆:
(1)用6根小棒摆了一个六边形,真漂亮.
(2)用7根小棒可以摆成什么图形(不要求学生摆得很漂亮,基本可以摆出一个模样就可以了.两生上投影展示.)
3,关于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室里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6,哪些物体的数量是7
(2)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这两个数来表示的
(二)数的顺序
1,计数器
老师这个计数器也有6,7,请看: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拿住的1要停一停)
2,直尺(学生用具)
(1)游戏1:抢答: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指出来)
(2)谁能从0顺数到7;谁能从7倒数到0
(三)比较大小
1,先让小朋友完成课本43页的5○6;6○5;6○7;7○6.
2,让一生上板完成板书,提问为什么55;66.
3,游戏2:学生同桌合作,将卡片次序打乱,各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我出5,我出7,5小于7,7大于5)
4,课件练习:6>(),里面可以是哪些数字朋友呢
5,课件练习:()<7,里面可以是哪些数字朋友呢谁最大
(四)序数含义
1,第43页金鱼图(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
(1)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2)先把第二句话补上从左数.再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最后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3)先把第三句话补上从左数.再让学生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最后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2,区别6和第6,7和第7(游戏3:扮演老鼠叫)
老鼠怎样叫的(吱吱吱)说到的同学站起来扮演老鼠叫一叫.
(1)第一排的6只小老鼠,第三排从左数起第6只小老鼠.
(2)第一小组的7只老鼠,第五小组从前面数去第7只老鼠.
(五)写数字
1,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
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33、34页7的认识及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7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7表示的实际意义及序数7。
2.掌握1至7的顺序、大小、组成,会读会写7。
3.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借助学具*作掌握7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7的组成。
教具准备:
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小棒、红、蓝*三角形卡片,鱼图印刷体,练习格
学具准备:
小棒、7个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从0数到6,再从6倒数到0。
2.对口令:
3.按小组报数,每组第一个学生报1,第二个学生报2……再请最后一个小朋友站起来回答:你报的是几?是本组的第几个小朋友?你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二、新课教学
1.数数7。
①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小朋友在喂鸡)你们在家里会帮家长做事吗?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看图数一数有几只母鸡?几只公鸡?一共有几只鸡?能不能分两次说?(1只公鸡和6只母鸡,或左边3只鸡,右边4只鸡,或说成左边6只鸡,右边1只鸡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图里有7只鸡,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我们今天就学习"7"。
②板书7:教师领读数字7,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33页主题图下面的印刷体数字"7"。问:"7"像什么?教师对回答得好的给予肯定,并说明"7"像镰*,是一笔写成的。
③教师出示7根小棒,看谁数得好,让学生出声数。再让学生摆出7根小棒,教师巡视,好的及时给予表扬。
④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数量是7的人或物的例子,指2-4名学生说一说。
2.教学7以内数的顺序。
①出示计数器:请一名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上6颗珠子,问:6颗珠子
再添上1颗是几颗珠子?6添上几就是7?教师再演示一遍,让学生再数一遍。
②出示写有0-6的直尺图
,指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a.直尺的起点是从哪边开始?用什么数字表示?
b.尺子一共有几段?(6段)。
c.从0-l是几段?
d.6前面有几个这样的一段?(6里面有6个一)
e.现在再添上一段,()里应填上什么数?
f.那么从0-7有几个这样的一段呢?学生回答后,教师顺次指着刻度线上的数,学生顺次读"0、1、2、3、4、5、6、7"。
g.教师指着直尺图问:7前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7比6多1,6比7少1,7的前面是6,6的后面是7。
h.学生*填空:
0246
3.比较6和7的大小。
①出示点子图。(左边放6个,右边放1个)
问:左边几个点子?右边几个点子?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学生回答,老师在点子图下面分别写6和7)
问:6和7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6和7中间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学生边回答边书空"<")教师在○中,填写"<"。
②交换两张6和7的点子图。
问:6和7比较,6小于7,那么7和6比较它们中间该用什么符号?学生边回答边书空。同时教师板书7<6,然后齐读6<7,7>6。
③引导学生观察,6<7,7>6,说明大于号或小于号的开口总是对着大数。
课间活动。
4.教学7的组成。
①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出7个△,把它们分成两堆。问:你能分出几种不同的两堆?怎样分才能既不重复又不漏掉?教师巡视,分得好的给予表扬。
②指名说出不同的分法(说得对的教师给予表扬),教师再按顺序演示一遍,边演示边板书:
③问:看到这每一组,你还能想到另一组吗?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④练习7的组成。
a.齐读7的组成。
b.师生对口令,教师说"4",学生说"3"……
5.教学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①出示课本第34页的鱼图,教师按教科书上的要求分步让学生画○。
②教师总结:"7"表示7个的"7",也表示第7个的"7"
③做练习七第2题。先看第一行:问:□里应填什么数,并填写。再看第二行: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填,集体订正。
6.指导书写数字7。
①教师在放大的写字格里写一个"7",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写法,然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quot;7"是一笔写成的。
②引导学生书空1-2遍。
③在课本的练习格里描和写。
三、新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字7,7的数法,认识了7以内的顺序、7的组成,还认识了7表示几个和第几个,还学了7的写法,这些内容,大家要很好地掌握。
四、课堂练习
1.拍掌填数
指一名学生填数,其他的学生拍掌。被指定的一名学生听到拍几下就填几。
2.数字排列游戏。
教师拿出两组0-7的8张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要求先按从大到小排列,然后再按从小到大排列,比赛结束后,拍掌鼓励,为得第1名的队拍7下掌,得第2名的队拍6下掌。
3.在练习册的写字格里写一行7,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4.自读7的组成。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6、7、8》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数字6、7、8会读会写,掌握08的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认数、数数渗透数学和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6、7、8的书写
教学难点:6、7、8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画面(美丽的校园以及学生在校园里跳皮筋、玩滑梯的情景。)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和数数)事物分别用几来表示?
二、探索新知.
1、抽象出数
①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个数可以用6、7、8表示,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办法摆一摆、找一找,告诉大家。
②学生一起动手*作:可以用手指表示,可以摆圆片或三角,可以摆出数字卡片。小棒、苹果、桃、小鸡等等。
③学生汇报
④小结:抽象出6、7、8。
2、学习6、7、8之间的关系及6、7、8的书写
(1)数的顺序
这是一把放大的断尺图。(插图)
读一读。(08)
大家再指着你摆的卡片倒着读一读。(80)
小结6、7、8的顺序。(6添上1是7,8在7的后面
(2)比较大小
比较6和7的大小。[板书6<7]
你是怎么知道6<7的?(看尺子图、摆圆片.数手指等)
谁能比一比8和7的大小?板书8>7
你知道比7小的数是几吗?[师举7的卡片]请你在数字卡片中找一找,举给周围的人看。
举出比5大的数。[师举5的卡片]
(3)6、7、8的书写。
书空写6、7、8。你怎么记住6、7、8、呢?
注意:我们写的6、7、8是手写体的,8不封口!
请打开书第30页,描完6、7、8以后,每个数写两遍
学生评价。
3、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三、练习
(1)30/1数一数
(2)(p31/5)比大小的练习:
[出示:7o45o86o67o1]
①7和4比怎么样?
②学生打开书练习。
③大家齐读、订正。
(3)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的数量是6、7、8?
学生举例。6、7、8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4)(p31/思考题)
每个秋千1人玩,每个压板2人玩。当秋千和压板都坐满人时,还有()人没玩上?请同学下课通过实践验证*。
板书:田格书写6、7、8直尺中6、7、8的位置
课后反思:学生对数6、7、8掌握的较好,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数的顺序以及大小掌握的较好,但在8的书写中大多数学生书写较差。
学前班上册数学《认识数字6和7》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6、7;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6、7;4、会写6和7。
教学重、难点:写6和7。
一、复习
1、请生用手指表示1--5。
2、请生用点点表示1--5。
3、看点点表示数字。
4、请生背数字儿歌。
5、看图填数字。
6、按顺序填顺序
二、新授
1、这是数字几?引出6(出示课件)。用点点怎么表示?谁会用手指表示?6像什么?(6像口哨吹得响)(出示课件)谁会写6?来数数有几只口哨?
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7。用点点表示。数一数有几只口哨?谁还能数出7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7像镰*割小草)(出示课件)数镰*。
三、巩固练习
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6、7。
四、作业写6和7各8排。
教学反思:学生基本上上都会写,但"7"有少数同学会写反。
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教案设计6
教学目的:1、认知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同学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同学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知6和7的主题图,并让同学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同学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俺们刚才都是依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俺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知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俺们就来认知一下新
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知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褒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俺们认知了5,今天又认知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分组活动)(3)先找一找那一瓶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练习48页2、3
四、课后作业
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的教学反思7
整节课下来,每个环节还算是清晰的;但从细节上面看,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教学内容方面,检查ppt没有做到认真细致导致ppt出现漏洞,本来应该是5个珠子的,但呈现出来的时候是6个,致使在讲这一内容的时候未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板书摆圆片的摆法未能按照教材的要求,可能造成有的学生产生疑问,应该严格按照书本左边5个的形式来摆;鱼缸图阐述几缸鱼及第几缸鱼时没能很好地把握讲解方法,听了几位老师的建议明白了什么样的讲解形式才是学生最好接受的,也有点过于纠结这一难点,这一难点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突破,它是渗透我们整个数字的认识的教学的,应该慢慢从平时中加强巩固;最后习题量不够,讲解习题时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及完成。
个人本身方面,一节课声音一直处于一条直线,没能做到抑扬顿挫,在调到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待加强;课堂时间方面掌握还是不够底,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还比较嫩。
既然存在不足就要改进,听取指导老师及其他老师的建议结合自身及班级的特点,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改进。
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8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序数、比较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序数意义及6、7的组成。其中知道6、7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昆虫王国运动会”这个主题情境,将书本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用这个虚拟的童话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猜数、写数的乐趣。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让学生们观察情境图,从“昆虫王国运动会”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昆虫运动员,用小棒把它的数量摆一摆。摆好之后,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出他喜欢昆虫运动员的数量,让其他的学生们猜一猜,他喜欢的昆虫可能是什么?低年级的学生们好奇心很强,很想知道同伴们喜欢的是什么,非常感兴趣地到教学中来。写数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6根小棒还可以表示生活中数量是6的物体个数,并与写数相结合,让学生边说边写,将枯燥的写数过程变得有趣。
2、动脑的乐趣。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通过学生动脑*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3.合作的快乐。同桌两人摆一摆6、7的分成或组成,要求一人摆一人登记,完成后将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展示,从中让学生明白有规律摆法的好处。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整节课时在时间安排上有点紧张;少数学生不能有规律地写出6、7的分成.
6和7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9
我在教学“6、7的认识”时,创设了很多情境,引导同学们亲身经历观察、*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我创设学习情境:拿出一面小鼓,请同学们听鼓声感知数数,用鼓掌来表示正确的个数。老师先敲5下,学生拍掌次数与它同样多;再敲5下,让学生拍掌次数比它多1下、2下。问:最后两次拍了几下?这样,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到了6、7这两个数概念。
接下来,让同桌合作,分别拿出6、7根小棒,在课桌上任意摆图形,摆完后,用数字卡片标出用了几根小棒。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同桌一起摆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有:花,向日葵,六边形,七边形,路等等。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从图抽象到了数,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体会到了用数学的乐趣。
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首先请一组同学在讲台上站一排,从左右两边分别报数,请左起7位同学向前一步,第七位同学出列;再请从右起6名同学右手,第6名同学蹲下。再请每组的同学分别排一行,每位同学轮流象老师这样指挥。这样,在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和发散*。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观察、*作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认识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