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今年三月三日(正月二十九),是"拗九节"。你知道"拗九节"的来历吗?你知道"拗九节"的习俗吗?如果不知道,就仔细听我介绍好了。
"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是福州地区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
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同学们,拗九节你们是否给父母做上一碗甜甜的拗九粥,来孝敬父母呢?没事,只要心意到了,就足够了。
拗九节敬老
前几天,笑妈上传了一篇有关笑笑给爸爸洗脚的日志,文中提到也曾给笑妈洗过脚。笑妈想起来,笑笑似乎为此也写过一篇作文,今天终于找了出来,也挂上来吧。
星期一是拗九节,我们没有时间,杨老师提议让我们提前过拗九节。
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本土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二十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怎么孝敬父母呢?先给他们洗洗脚吧!晚上,我打了盆热水,准备给妈妈洗脚。妈妈将脚缓缓伸入水中,叹一声:"好舒服!"我把手也伸入水中,使劲地搓妈妈的脚。这次,我在妈妈脚上发现了岁月"走过"的痕迹--一块很大的茧子。我搓着妈妈的脚,搓了脚趾搓脚背,又搓了脚腕。妈妈的脚和我的手都渐渐地红了,不知是搓红的还是热水泡红的。我又拆了一个按摩器的部件,给妈妈的脚背和脚心按摩。这天晚上,妈妈睡了个好觉。
光洗脚当然不够,我还煮了一锅拗九粥。我找了好多的配料:红豆、糯米、红枣、桂圆、花生、红糖等,将它们洗净放进锅里,加上水,盖上锅盖,调好电磁炉的温度,按下开关,锅里的水扑噜扑噜地响,开始熬粥了!我在一旁静静地守候,每过一阵子,我就用筷子搅拌一下,防止糯米粘在锅底。粥一点一点地熟了,香味四溢。我打开锅盖,闻一闻,真香啊!我将粥盛起两碗,一碗给爸爸,一碗给妈妈。他们一口一口地细细品尝,都赞不绝口:"好喝!"我快乐极了!
孝顺并不是只装个样子,只孝顺一天。孝顺,天天都要!孝顺更不是只是嘴上说说,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既说要孝顺,又真正落实下来,才是真正的孝顺。今天是拗九节,我要把每一天都当作是拗九节,孝顺父母。
有趣的"拗九节"作文
我的故乡--福建福州,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而我最喜爱的节日,却是一个独特的节日--拗九节。
拗九节,是福州独有的节日之一。福州民间称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后九",所以这个节日又称为"拗九节"。拗九节的早晨是诱人的,那天早上,千家万户都要做一碗香气扑鼻、营养健康的"拗九粥",来热情地馈赠于亲人、朋友。当然,我家也不例外。每逢拗九节那天,我都要喝一碗浓郁的拗九粥。看,拗九粥里有红枣、糯米、红糖、花生、桂圆、红豆与芝麻等材料,怪不得我总觉得粥里有一种自然的清香朝我涌来,黏而香甜,腻而柔软。每次喝完拗九粥,它都令我回味无穷,身临其境。
去!"我也来帮忙!"我心直口快。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拗九粥出现在我的眼前,香气争先恐后地蹿入我的鼻子。一口气吃完粥,我的嘴里,一股清香时不时反*着,而嘴边的粥丝,把我"画"成了"大花脸"。当时,我和妈妈都甜甜地笑了...
之后,妈妈又做了两碗拗九粥。我百思不得其解:"你这是干嘛啊?""你外公今年63岁,是个暗九,我做了给他送去啊!"妈妈擦了擦汗。"外公不在长乐呀!他在金峰啊!""做儿女的,要有孝心哎!"妈妈语重心长地摸着我的头说。 我的思绪不禁涌上心头:妈妈真孝顺,我长大后也一定会孝顺您的!妈妈! 啊,美味的拗九粥,你不但香甜,还让我尝到了爱的滋味!
希望这次没有错过任何部分。
以拗九节为主题的作文有哪些?2
寻找拗九的四叶草
在这个除夕夜爆竹声声的时刻,世界仿佛随着细雨一夜之间从萧瑟渐入繁花似锦的画卷中。妈妈端上的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仿佛是春日暖风中的一抹清爽。在这温暖而怡人的拗九节里,我渴望与美丽的春光一同寻觅幸福的四叶草,并将它奉献给我心爱的您。
您,是我慈爱的妈妈,您温暖地笑着,为我们烹饪美味的饭菜。记忆中,您唤醒清晨的宁静,教我早起晨读。我常常感受到您的唠叨,尽管早晨的被窝温暖舒适,但您的温馨提醒总能让我及时脱离梦境,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然后,您会愉悦地回到厨房,继续高歌烹饪,那是您最快乐的时刻。
您,是我亲爱的爸爸,您开怀大笑,豪爽地说着话。回忆中,您总是辛勤工作,常常邋遢地出现在我的面前,面部总有一丝未剃干净的胡须。而最令我头疼的是,您喜欢用下巴的小刷子挠我的脸,让我忍受着痒痒,每次我试图挣脱时,您总是一脸无辜地说:“爸爸和女儿最亲,你怎么不给我面子呢?”
您们,是我慈爱的爷爷奶奶,您们的眼神中既有严肃的威严,又透露出慈祥的关爱。您们喃喃地唤着我的乳名,陪伴着我成长。在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您们经常照顾我,我常被妈妈形容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孩子,时常哭闹不休,甚至不忘添一泡尿。您们总是不辞辛劳地为我换尿布,而我则放下了一切不快,因为有您们的陪伴。小时候,“拗九”代表着碗里飘香的幸福,长大后才明白,“拗九”是一种甜蜜的负担,是我们家庭沉甸甸的幸福。幸福,是那双百的成绩,是生活无忧的衣食,更是看着我快乐成长的您们。
或许,我就是那颗幸运的四叶草,今天虽是嫩苗,但在您们的呵护下,我期许未来能茁壮成长,希望我的成长也能为您们带来一份欣慰。时光,请让我这枚拗九的四叶草快速成长,让“拗九”成为我最幸福的信仰。
有趣的“拗九节”
我的家乡——福建福州,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而我最喜爱的节日,却是一个独特的节日——拗九节。
拗九节,是福州独有的传统节日之一。福州人称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后九”,因此这个节日也被称为“拗九节”。拗九节的早晨总是令人向往,千家万户都会煮一碗香气扑鼻、营养丰富的“拗九粥”,用以热情款待亲友。我们家也不例外。每逢拗九节,我都会品尝一碗浓郁的拗九粥。看,拗九粥里有红枣、糯米、红糖、花生、桂圆、红豆和芝麻等材料,难怪我总觉得粥里散发着一股清香,甜而香浓,软而绵滑。每次喝完拗九粥,都令我回味无穷,仿佛置身其中。
香甜的拗九粥不仅让我品尝到了美味,还体验到了另一种甜蜜,要追溯到我九岁那年……
想起我九岁时的拗九节,妈妈一大早就买回了做拗九粥的材料,慈祥地对我说:“宝贝,今天是拗九节,而你今年正好九岁,妈妈要为你做一碗特别的拗九粥!”“我也要帮忙!”我兴奋地说。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拗九粥出现在我的眼前,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喝完一口,我的嘴里充满了清香,而嘴边的粥丝则勾勒出了我“甜蜜”的笑容。那一刻,我和妈妈甜甜地笑了……
接着,妈妈又做了两碗拗九粥。我有些疑惑:“妈妈,这是为什么呀?”“因为你外公今年63岁,正好是一个暗九,我为他也做了一碗。”妈妈擦了擦汗说。我想了想,外公不在长乐呀,他在金峰啊!“做儿女的,要有孝心呀!”妈妈语重心长地摸着我的头说。
我心中涌起一股感激之情:妈妈真孝顺,长大后我也要像您一样孝顺!妈妈啊!
啊,美味的拗九粥,你不仅香甜可口,更让我体会到了爱的味道!
拗九节
今天是三月十四日,也是一年一度的传统——拗九节!上午,我和弟弟一起帮妈妈包咸时,起初,我们以为包咸时就像包饺子一样简单,但事实却出乎意料:制抱歉,我还没有完成整个文本的。以下是继续后的内容:
起初,我们以为包咸时就像包饺子一样简单,但事实却出乎意料:制作咸时的皮让我们感到困难重重!将一个圆形的面团变成一个内部为空心的半圆形是相当具有挑战*的。尽管我和弟弟非常努力,但咸时的皮依然被我们捏得毫无形状,实在是难为我们了!然而,妈妈却轻而易举地捏出了一个完美的咸时皮:先在圆的周围捏出一条凸出的薄片,然后慢慢地将其向内捏合,最后,一个又圆又美观的咸时皮就完成了。我们开始捏得不是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渐渐地进步了,逐渐掌握了技巧。
接下来是包馅的环节,妈妈首先给我们做了示范,然后我们开始动手。弟弟刚开始总是左捏右捏,无论怎么包都不太成功,要么馅料包得太多,要么包得太少,总是不够圆润。我曾经包过饺子,虽然馅料刚刚好,但在包的过程中因为用力过猛,皮总是容易被捏破。于是,我们只好再次向妈妈请教。妈妈耐心地指导我们包咸时的重要技巧,我和弟弟都很聪明,经过几遍的观摩学习,终于掌握了窍门。
最后,我们把包好的咸时放进锅里煮,片刻之后,热气腾腾的佳肴便煮好了,厨房里弥漫着诱人的香味。我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充满了满足和甜蜜。
完成了!如何?
拗九节的来源作文3
“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汉族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孝顺节”、“送穷节”。yuwenmi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黝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
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黝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他的母亲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间牢房里,他探监时,送的食物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骗过看守送去给母亲。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因为粥的颜*黝黑,叫“拗九粥”。世人赞叹目连的孝心,每年正月廿九日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长辈,演绎出“拗九节”这个民俗,流传至今。
据传,古印度僧人目连之父常年经商,家中骡马成群,财宝无数。其母青提则反之,她最恨出家人。目连一心向往佛、法、僧。
长大后,一次他外出经商,临行时对其母说:“孩儿出外求财,母亲在家要积德积善,对出家人要如同对孩儿一样。”其母应允。谁料目连走后,其母依然如故,凶悍地把登门化缘的僧尼全都赶走,吝啬到一顿饭也不肯布施。半年后目连返家,听说其母对出家人极不友好,遂向其母查问原因,其母一听大怒,斥道:“你竟不信你母亲?我要是对出家人不好,七日之内不得好死,死了坠入阿鼻地狱!”七天后其母果然暴死。目连大恸葬母,随后他抛弃了荣华富贵,归依释迦牟尼,修成了阿罗汉,成了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
目连经打听知道其母死后果真坠入阿鼻地狱。他在地狱找到已变成饿鬼、正受苦刑的母亲,悲哀异常,当即用钵盛饭喂其母。可饭未入口即化成火炭。目连悲号涕泣。如来佛见目连至孝,便对他说:“你虽修成了罗汉,但靠你一人的力量救不了你母亲,须广造盂兰盆会,使天下饿鬼全能吃饱,你母亲才能得救。”于是目连请十方僧众广设盂兰盆会,超度众饿鬼,其母方得脱离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