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
表面积:2
π
R
r
+
2
π
R
h
2\pi Rr + 2\pi Rh2πRr+2πRh
体积:π
R
2
h
\pi R^2 hπR2h
(其中,R
R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的半径,h
hh为圆柱体的高度)
圆锥体
表面积:π
R
2
+
π
R
h
2
+
R
2
\pi R^2 + \pi R \sqrt{h^2 + R^2}πR2+πRh2+R2
体积:π
R
2
h
3
\frac{\pi R^2 h}{3}3πR2h
(其中,r
rr为圆锥体底圆的半径,h
hh为其高度)
正方体
边长:a
aa
表面积:6
a
2
6a^26a2
体积:a
3
a^3a3
长方体
长:a
aa,宽:b
bb,高:c
cc
表面积:2
(
a
b
+
a
c
+
b
c
)
2(ab + ac + bc)2(ab+ac+bc)
体积:a
b
c
abcabc
棱柱
底面积:S
SS,高:h
hh
体积:S
h
ShSh
棱锥
底面积:S
SS,高:h
hh
体积:S
h
3
\frac{Sh}{3}3Sh
棱台
上、下底面积:S
1
,
S
2
S_1, S_2S1,S2,高:h
hh
体积:h
(
S
1
+
S
2
+
S
1
S
2
)
3
\frac{h(S_1 + S_2 + \sqrt{S_1 S_2})}{3}3h(S1+S2+S1S2)
拟柱体
上底面积:S
1
S_1S1,下底面积:S
2
S_2S2,中截面积:S
S_0S0,高:h
hh
体积:h
(
S
1
+
S
2
+
4
S
)
6
\frac{h(S_1 + S_2 + 4S_0)}{6}6h(S1+S2+4S0)
圆柱(详细版)
底半径:r
rr,高:h
hh,底面周长:C
CC
底面积:S
底
=
π
r
2
S_{\text{底}} = \pi r^2S底=πr2
侧面积:S
侧
=
C
h
S_{\text{侧}} = ChS侧=Ch
表面积:S
表
=
C
h
+
2
S
底
S_{\text{表}} = Ch + 2S_{\text{底}}S表=Ch+2S底
体积:V
=
S
底
h
=
π
r
2
h
V = S_{\text{底}} h = \pi r^2 hV=S底h=πr2h
空心圆柱
外圆半径:R
RR,内圆半径:r
rr,高:h
hh
体积:π
h
(
R
2
−
r
2
)
\pi h (R^2 - r^2)πh(R2−r2)
直圆锥
底半径:r
rr,高:h
hh
体积:π
r
2
h
3
\frac{\pi r^2 h}{3}3πr2h
圆台
上底半径:r
rr,下底半径:R
RR,高:h
hh
体积:π
h
(
R
2
+
R
r
+
r
2
)
3
\frac{\pi h (R^2 + Rr + r^2)}{3}3πh(R2+Rr+r2)
球
半径:r
rr,直径:d
dd
体积:4
3
π
r
3
=
π
d
3
6
\frac{4}{3}\pi r^3 = \frac{\pi d^3}{6}34πr3=6πd3
球缺
球缺高:h
hh,球半径:r
rr,球缺底半径:a
aa
体积:π
h
(
3
a
2
+
h
2
)
6
=
π
h
2
(
3
r
−
h
)
3
\frac{\pi h (3a^2 + h^2)}{6} = \frac{\pi h^2 (3r - h)}{3}6πh(3a2+h2)=3πh2(3r−h)
高中数学知识点:2
一、定义与定义式: 一次函数表示为y=kx+b,其中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线*关系。特别地,当b=0时,该函数为正比例函数,即y=kx,其中k为常数且不为零。
二、一次函数的*质:
一次函数中,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为k。
当自变量x取值为0时,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为b。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质:
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可通过以下步骤:(1) 制作列表;(2) 绘制各点;(3) 连线,得到一条直线。因此,只需确定两个点并连接它们,即可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通常选择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作为参考点)
图像*质:(1) 一次函数上任意点P(x,y)均满足等式y=kx+b。(2) 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经过原点。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和B(x2,y2),求过这两点的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步骤如下: (1) 假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 (2) 由于函数上任意点P(x,y)满足y=kx+b,可列出两个方程:y1=kx1+b 和 y2=kx2+b。 (3) 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k和b的值。 (4) 最终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当时间t固定时,距离s与速度v成正比,即s=vt。
当水池抽水速度f固定时,水池中水量g与抽水时间t成正比,即g=S-ft。
六、常用公式:
求一次函数图像的斜率k:(y1-y2)/(x1-x2)
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求任意线段的长度:√((x1-x2)^2+(y1-y2)^2) (注意:根号内为(x1-x2)与(y1-y2)的平方和)。
高一数学知识点3
数学高一上期重要知识点
知识点一:*的交集、并集以及补集(如何运算)。一个*子集的个数(具体公式)。
例题1已知a={0,1,2},则a的子集个数有个,真子集个数有个,非空真子集有个。(具体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知识点二:定义域、值域问题(复合函数求定义域、值域具体步骤)例题2
函数y=;值域是
知识点三:对数与对数的运算(对数有哪些运算*质?换底公式如何?换底公式的两个推论?)例题3计算lg5+
2
2
lg8+lg5lg20+(lg2)2的值。3
知识点四: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过定点问题(过哪个定点、怎么找出来)
x-2
例题4当a>0且a≠1时,函数f(x)=a-3必过定点例题5当a>0且a≠1时,函数f(x)=loga(2x-1)-1必过定点知识点五:比较大小问题(怎么比较?)
例题6
设a=log3π,b=log2c=log3则()
a.a>b>c
0.9
b.a>c>b
0.48
c.b>a>c
d.b>c>a
例题7设y1=4,y2=8
⎛1⎫,y3=⎪
⎝2⎭
-1.5
,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y1>y2>y3b.y1>y3>y2c.y3>y2>y1d.y2>y1>y3知识点六:零点、二分法(具体步骤怎么*作)
例题8若x0是方程式lgx+x=2的解,则x0属于区间()a.(0,1)b.(1,1.25)c.(1.25,1.75)d.(1.75,2)知识点七:函数单调*如何用定义法判断?复合函数单调*又怎么判断?
2
例题9函数f(x)=x+ax,且对任意的实数x都有f(1+x)=f(1-x)成立。
(1)求实数a的值;
(2)利用单调*的定义*函数f(x)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例题10判断函数y=loga(1-ax)(a>0且a≠1)的单调*。
知识点八:函数奇偶*如何判断、具体步骤如何?怎么利用奇偶*求解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面的解析式?
[
例题11用定义*f(x)=x(
11
+是偶函数。2x-12
例题12已知f(x)是奇函数,
当x≥0时,f(x)=x(1+x),则当x
例题13设f(x)是定义在r上不为零的函数,对任意x,y∈r,恒有f(x+y)=f(x)f(y),当x>0时,有0
(1)求证:f(0)=1,且当x1;(2)*:f(x)在r是单调递减。
知识点十:正弦函数y=sinx的图像通过怎样的图像变换得到正弦型函数y=asin(wx+ϕ)+b的图像?
例题14将函数y=sin(2x+
π
4
)的图像向右平移
π1
,再将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纵坐82
标不变,则所得图像的解析式为。例题15要想得到y=sin(2x+
π
4
)的图像,只需将y=sin2x的图像向平移单位。
知识点十一:正(余)弦型函数y=asin(wx+ϕ)+b单调区间、对称轴方程、对称中心、周期(具体怎么求?公式为何?)
例题16求函数f(x)=2sin(
1π
x+)的周期、单调增区间、单调减区间、对称轴方程、对称中心。24
知识点十二:利用图像求正(余)弦型函数y=asin(wx+ϕ)+b解析式(a,w,ϕ,b都怎么求?公式如何?)
例题17已知函数y=asin(ωx+ϕ)(a>0,ω>0,ϕ
知识点十三:利用向量相关知识*三点共线问题(已知三点共线如何求其中一个向量的参数?已知向量如何*三点共线?)
π
2
)的图象.
例题18i,j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ab=3i+2j,cb=i+λj,cd=-2i+j,若a,b,d三
点共线,试求λ的值.
例题19设两非零向量e1和e2不共线,若ab=e1+e2,bc=2e1+8e2,cd=3(e1-e2),求证:a、
b、d三点共线。
知识点十四:向量的模、向量平行以及向量数量积(1、向量模的两种求法。2、向量平行的两种表示方法。3、向量数量积的两种求法。两个向量垂直又能得到什么结果?)
注意:1、在处理向量数量积时,应特别注意什么时候用坐标运算,什么时候用模运算。
2、在解决向量问题时,要有时刻设出向量坐标,或者设出点坐标的习惯,最后根据条件解出未知数(方程的思想)。例题20已知:、、是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向量,其中=(1,2)⑴若||=2,且//,求的坐标;
⑵若||=,且+2与a-b垂直,求与的夹角θ.
2
例题21已知向量、的夹角为120
,a=3,a+b=,则b=
例题22设两向量e1,e2,满足e1=2,e2=1,e1,e2的夹角为60,若向量2λe1+7e2与向量e1+λe2的
夹角为钝角,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例题23
(1)已知a=4,b=3,2a-3b2a+b=61,求a与b的夹角θ。
()()
(2)设oa=(2,5),ob=(3,1),oc=(6,3),o(0,0)
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在oc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ma⊥mb?若存在,
例题24在rt∆abc中,∠c=900,∠a=300,斜边ab长为2,m,n分别是bc,ac的中点,求:(1)向
量bn,am的长度;
(2)中线am与bn所成的钝角的余弦值。
⎛
例题25在∆abc中,已知ba=a,bc=b,ac=c,且
⎝
ab+ab
⎫
⎪c=0,则∆abc的形状是⎪⎭
知识点十五: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几个重要模型,请牢记(若有需要,请自行*)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ab=ad,则(ab+ad)(⋅ab-ad)=0即菱形模型;
(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ab⊥ad,则ab+ad=ab-ad即矩形模型;
(3)在∆abc中ab+ac一定过bc的中点,通过∆abc的重心;
(4)在∆abc中oa+ob+oc=0,则o是∆abc的重心;
abac
(5)在∆abc中ap=λ(+),(λ∈r)则直线ap通过∆abc的内心;
abac
(7)在∆abc中,papb=pbpc=pcpa,则p是∆abc的垂心。
数学高一上期重点知识点参考例题*
(请同学们先复习各个知识点重点,然后再做配套例题,核对*,不懂的问老师或同学。)例一:8;7;6例二:0,+∞);0,1).例三:3例四:(2,-2)例五:(1,-1)例六:a例七:b例八:d例九:(1)对称轴为x=1,所以得到a=-2
(2)主要是注意用定义*函数单调*的一般步骤。*过程略。例十:复合函数单调*判断法则:同增异减。
设f(x)=logax,g(x)=1-ax,因为a>0且a≠1,所以g(x)=1-ax是减函数;所以当1>a>0时,y是增函数;当a>1时,y是减函数。
[[
x2x+1
(x),*略。例十一:*较复杂的函数的奇偶*时,最好先将函数化简,f(x)=
22-1
例十二:当x
例十三:(1)取x>0,y=0,则有f(x)=f(0)f(x),因为x>0时,有0
f(0)=1;取y=-x,则有f(0)=f(x)f-(x=),所以f(x)=0
1
,当-x>0时,
f(-x)
(2)取x1=x2+t(t>0),即有x1>x2,则f(x1)=f(x2+t)=f(x2)f(t),所以f(x1)-f(x2)=f(x2)f(t)-f(x2)=f(x2)f(t)-1,因为t>0,∴0
[]
1
,∴f(-2)=2,∴f(-4)=f(-2)f(-2)=4;2
2
2
即证f(x-5x)
即有x4。
例十四:y=sin4x例十五:向左平移
π
个单位8
1⎤
⎡
1
5⎤
例十六:t=4π;增区间:⎢4kπ-π,4kπ+π⎥;减区间:⎢4kπ+π,4kπ+π⎥;
22⎦22⎦⎣⎣
⎡3
对称轴:x=2kπ+
π
2
;对称中心:2kπ-
⎛⎝
π
⎫,0⎪。2⎭
例十七:解析式:y=5sin(2x-
π
ππ⎤⎡
);增区间:⎢kπ-,kπ+⎥;663⎦⎣
5π⎤⎡
y≤0的x的取值范围是:⎢kπ-π,kπ+⎥
1212⎦⎣
例*:bd=-3i+(1-λ)j,因为a、b、d共线,所以ab=ηbd,系数对比得到λ=3。
例十九:因为bd=5e1+5e2=5ab,所以a、b、d三点共线。
例二十:(1)c=(2,4)或c=((2)θ=π例二十一:b=4
-2,-4);
例二十二:-7
1且λ≠-
22
例二十三:(1)θ=120;
2211
2,1)(2)因为m在oc上,则设m点的坐标为m(2a,a),求出m()或m=(
55
例二十四:以c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即可轻易找出各点坐标,从而得
到
bnamcosθ=bn=am==-
2bnam
abac
例二十五:牢记+为角a的角平分线上的向量;即∆abc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
a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