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聚焦】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之时,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虽角度不同,但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洋溢。前者偏重理*,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第二封信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该单元安排了两篇演讲词和两封书信。故知识目标中应明确学习运用书信的写作方法。考虑到三维目标的整和*我决定本节课让学生完成三个目标:
1、整体感知两封家属的异同。
2、学习运用书信的写作方法。
3、在体验运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针对文章的内容,文体特点,及九年级学生的求知特点,用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格式和情感上或得初步共鸣。感知课文后辨析两封家书的异同;品味赏析文章后趁热打铁,马上进入体验运用环节,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要求学生练笔,以情感触动学生;延伸拓展后在《感恩的心》中结束本课。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
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
刚才大家听得都挺投入的,从歌曲中,你听出了什么?(友情提示:可以从形式,内容,语言,感情等方面谈。)学生举手发言。
小结语:大家听得认真,听得动情;尤其是能从游子的思亲感受到父母的思子之情。再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书信无疑成了沟通两地的最好桥梁。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的多了,整理下来,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感受一下那份牵挂。
用多媒体展示学习任务:
1、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异同。
2、学习书信的写作方法。
3、在体验运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学会感恩。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快速阅读两封家书,看作者再什么情况下给儿子回的信。傅雷想通过这两封书信告诉儿子什么?请以“从看出,这封书信是作者在儿子时给儿子回的信。”的句式回答第一问。
学生速读后举手发言。
明确:第一封家书儿子消沉时败不馁做个坚强人
第二封家书儿子成功时胜不骄
三、品味赏析
正是期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使这两封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家书有了相同的内涵。我想知道,同学们喜欢这两封家书吗?能把你喜欢的词、句和大家分享吗?
四、体验运用
傅雷的家书,不仅能使他儿子傅聪获益匪浅,也定能使我们这些读者获益匪浅。让我们学以致用,用我们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吧。
a、小李的爸爸和妈妈不幸双双下岗,小李也因此情绪消沉,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假如你是小李的好朋友小丁,决定给小李写一封短信。你该怎样写?
b、小帆前些日子去参加演讲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回来后,就总是指挥这个,教训那个,学习也很浮躁。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小颀,想给小帆写一封信。你会怎样写?
(左右两大组分别完成a、b情景演练。)
五、拓展延伸
(看来同学们已从精神上把两封家书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了)的确,傅雷是伟大的,他的儿子是幸运的,或许,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父亲?其实爱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一下,你们感受到父亲对你们的爱了吗?
先把你的感受告诉你的同桌,再和大家分享。
交流分享。
小结:大家的述说很动情,也很感人。傅雷有一位让他为之骄傲的儿子──音乐家傅聪。我想:既然大家已理解了父亲并深深感受到了父爱,那么,只要同学们努力争取,长大后也一定会成为让父母因你而骄傲的人!
六、作业安排
父爱是无言的,较之母爱,它更深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才能发现,他和母亲一起用真情为我们搭建成长之桥。今天下课后,我们能否用自己的心,通过自己的手给父母写一封家书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关心呢?
结束语:
放歌曲《感恩的心》,并让学生动情时可附和着唱,最终达到共鸣的效果!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2
学习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并表达傅雷对自己儿子的期望。
通过品读课文,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融合。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学习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文基础
介绍傅雷:傅雷是我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柳青》、《孔雀东南飞》等。他的儿子傅聪是著名的音乐家。
给加点字注音:廓然(kuò rán)、灰烬(huī jìn)、涕泗(tì sì)、谀词(yú cí);相契(xiāng qì)、扶掖(fú yè)、枘凿(ruì záo)、羲皇(xī huáng);重蹈覆辙(chóng dǎo fù zhé)、涕泗横流(tì sì héng liú)、谀词、扶掖。
二、整体感知
这两封家书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朗读课文,谈谈傅雷对儿子成为怎样的人的期望,并找出依据。
三、课堂检测
填空: 傅雷是我国著名作家,主要有《柳青》、《孔雀东南飞》等作品。他的儿子傅聪是著名的音乐家。
参见《目标检测》一、二。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并表达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学习难点: 理解并表达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深入探究 (一)理解内容
“坚强”一词在词典中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赋予了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
阅读第二封信,当儿子成功时,做父亲的一定会非常高兴激动。那么父亲究竟为何感到高兴呢?
(二)品味语句,体味感情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情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摘自傅雷给儿子的一封信。
读一读,找一找,从这两封信中看出,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些字里行间?
二、当堂检测、课后练习四
三、布置作业
九年级《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反思范文3
上完九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傅雷家书两则》这一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谈谈:
1、上这课时注意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尝试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空洞的说教,在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在教学中,我注重创造*地使用教材,将两则家书联系起来进行阅读教学,因为两则家书虽写作时期不同,内容不同,但贯穿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则是一致的,且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了“坚强”的含义,即消沉失意时要坚强,成功得意时更要坚强,这样对学生来说,所获得的启示更全面。
3、新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通过本文的学习,力图打开学生的一片精神空间。九年级学生虽然只有14、15岁,对生活的理解有限,社会经验尚少,但经过引导,是能体会出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义的。我在教学时,即注意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尽量的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减少学生对久远时代的隔膜。而对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也不亦随便带过,而是把握好阐发的深度和分寸,以减少学生对此抽象思想的肤浅理解。
4、尤其让我感触较多的是,当我放下身子与学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伙伴时,我感到自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尝试与学生同读、同讲、同议、同评、同写,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富有情感的情境,引导他们去放映心灵的电影,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真诚的爱。当学生头脑中出现了那么多感人的画面时,我真正体会到了理解的重要*。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也从《傅雷家书》中获得启示,利用多种方式与你的孩子交流,给他们以帮助和鼓励,成为他们的朋友。
5、语文的学习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在此课的学习中,我也深切感受到积累的重要。课堂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方法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内引外联,激活思维,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