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部分
1.固体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2.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4.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5.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6.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沸点降低。
7.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8.*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9.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0.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浮力部分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物体沉浮条件:(1)悬浮:F浮=G;ρ液>ρ物(2)漂浮:F浮=G;ρ液=ρ物(3)上浮:F浮>G;ρ液>ρ物(4)下沉:F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m排g=ρ水gV6.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中考物理《电压》复习总结2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中考物理电流电压电阻和欧姆定律知识点复习3
[复习目标]
1.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大小的物理量,简称电流。电流强度等于1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3.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1.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2.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3.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1.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质,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代表符号Ω。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跟横截面积有关,跟组成导体的材料有关,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
3.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导线长度改变电阻值的仪器。
4.电阻箱: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定值电阻个数和阻值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它能表示出电阻值。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3.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4.用伏安法测电阻:通过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u,导体中的电流i,得知其电阻r。
一.电流、电压、电阻
1.电流
(1)电流强度的测量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必须把安培表串接在这部分电路里。在把安培表串联到电路里的时候,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安培表,并且从“”接线柱流出来。
在测量前后先估算一下电流强度的大小,然后再将合适的安培表接入电路。在闭合电键时,先必须试着触接电键,若安培表的指针急骤摆动并超过满刻度,则必须换用更大量程的安培表。
使用安培表时,绝对不允许经过用电器而将安培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以防过大电流通过安培表将表烧坏。因为安培表的电阻很小,所以千万不能把安培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或电源两极上,否则将造成短路烧毁安培表。
读数时,一定要先看清相应的量程及该量程的最小刻度值,再读出指针所示数值。
(2)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可以是正电荷的移动,可以是负电荷的移动,也可以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
(3)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它表示了电流的强
单位:安培,可用符号a表示。还有一些常用单位,如:毫安(a);微安(μa)。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a=103a,1a=103μa。
2.电压
(1)电压的测量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或用电器两端电压时,必须把伏特表跟这部分电路或用电器并联,并且必须把伏特表的“+”接线柱接在电路流入电流的那端。
每个伏特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电压不得超出伏特表的量程。如若被测的那部分电路或用电器的电压数值估计的不够准,可在闭合电键时采取试触的方法,如果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很快地摆动并超出最大量程范围,则必须选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才能进行测量。在用伏特表测量电压之前,先要仔细观察所用的伏特表,看看它有几个量程,各是多少,并弄清刻度盘上每一个格的数值。
(2)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不同。
(3)常用的单位:千伏(v),毫伏(v),微伏(μ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v=103v,1v=103v,1v=103μv。
3.电阻
(1)正确使用滑动阻器
为了使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可以有以下两种接法,如图1所示,一种是将线头m、n分别接到b、c两接线柱上;另一种是将线头m、n分别接到b、d两接线柱上,但是当滑动片p移动时其结果恰好与前两次接法相反。
但若将m、n两线头接a、b两接线柱时,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接入电路,滑动片p将失去调节作用。如果两线头m、n接c、d两接线柱时,接入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电阻r′为零。
滑动变阻器在使用前,应先观察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明的电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使用时应注意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要超过允许通过的最大值,以避免变阻器烧坏;滑动变阻器在接入电路时,应把滑片p移到变阻器电阻值最大的位置,使电路中电流最小,以保护电路。
(2)变阻箱有旋钮式和*式两种。它们都是由一组阻值不同的电阻线装配而成的。调节变阻箱上的旋钮或拔出铜塞,可以不连续地改变电阻的大小,它可以直接读出电阻的数值。
(3)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伏特,电流强度为1安培,则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欧姆。此外,还有千欧(Ω)和兆欧(mΩ):
1mΩ=103Ω=106Ω。
二.欧姆定律
1.使用欧姆定律时必须要注意:
(1)公式中的i、u、r必须是对应同一段电路。即i为通过该段电路中的电流强度,u为该段电路两端的电压,r为该段电路的电阻。
(2)电阻r是由导体本身的属*决定的。因此,当电路一定时,r一
式中的i、u、r的单位分别为安培、伏特、欧姆。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都属于简单电路,简单电路的计算,主要是应用电阻定律导体串、并联的知识,来分析、计算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这部分的解题过程和规范化要求有如下几点:
(1)认真审查题目的内容,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的未知量,同时画出电路图,各已知量的符号、数据和未知量的符号不仅要在图上注明还必须作为解题步骤明确写出,在书写已知步骤时要同时将各量单位统一。
(2)根据已知条件运用规律写出公式,并通过等式交换导出未知量的计算公式,最后代入已知量数据求解,若运算过程中不带单位则计算结果的单位要加括号。
(3)对计算得出的结果,应根据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判断其正确*。有时需对其物理意义加以讨论。
对解题过程应要求思路简捷、层次清楚、计算准确。
3.在物理学中经常采用图像法来处理数据,具体的做法是:取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为u、纵轴为i,每一组的电压u和电流强度i在图像上都能找到一个确定的点,将这些点连成一条直线,用这条直线与横轴u的夹角可以表示相应的电阻,夹角越大,相应的电阻值越小。
4.伏安法测电阻是欧姆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按实验电路图连接时还应注意器材的规格,如果器材的规律选择不当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其中应考虑的是电源电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电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5.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的特点:
(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i=i1=i2。
(2)串联电路中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u=u1+u2。
(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r=r1+r2。
(4)n个电阻值相同的电阻r串联使用,总电阻r串=nr。
(5)在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电压的分配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