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小学语文母鸡教学设计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体会母鸡的伟大母爱。

教学过程: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①凡本网注明""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均必须注明"稿件",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与联系,邮箱:27731085@qq

《母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准确朗读课文,读准"欺侮、一撮儿毛"等难读词和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音;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颤颤巍巍、如泣如诉、警戒"等词语。

2. 通过预习找到表达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相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3. 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的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

4. 通过阅读,发挥想象力,明白母鸡叫声所表达的含义,体味母鸡对小雏鸡那份无私的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的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出示名言:"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读读名言,说说这是谁写的。

2. 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母鸡》,感受这位语言大师的魅力吧。

3. 出示课题:24、母鸡,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 快速浏览课文。

要求:用"①"划出老舍直接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

2. 交流并出示句子:

- 我一向讨厌母鸡。

-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

理解"一向、不敢",体会情感。

3. 老舍真不愧是语言大师,看似平淡的词,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母鸡的恨之切与爱之深的强烈情感。让我们带着情感再来朗读一下句子。

三、品味叫声,体会喜恶

(一)研读1——3小节,深入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1. 让我们根据老舍对母鸡的情感变化,给课文分成两段。

2. 老舍一向讨厌母鸡,是因为(女生读1-3节)思考:老舍讨厌母鸡的什么?

3. 交流:叫声行为

4. 最最让老舍讨厌的是母鸡什么呢?那么就让我们细细品味老舍笔下的母鸡的叫声。

- (1)自由轻声读读1、3小节,要求:

a. 圈出形容母鸡叫声的词。

b. 感情朗读使你顿生厌恶之感的句子。

- (2)师生串读第1、3节。

- (3)读句品词,随机板书:无病呻吟、拼命炫耀

5. 母鸡的叫声的确让人讨厌,加上它还有的坏毛病。(男生读第2小节)

- 读准"欺侮、一撮毛"。

- 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只母鸡?(欺软怕硬)

(二)研读5——8节,深入了解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1. 过渡:这样的母鸡不要说老舍讨厌,就连我们看了也觉得讨厌。但当他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的表现,再次聆听母鸡的声音时,他的情感徒然发生了变化。

2. 指名读5-8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母鸡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叫声?

- 圈出形容母鸡叫声的词。

3. 交流:异常情况、找到食物、大鸡抢食、黄鼠狼来袭

- 咕咕地警告、咕咕地紧叫、放声啼叫、尖锐、凄惨

4. 品读语言,发挥想象力,体会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 分小组: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力,体会母鸡每次咕咕地叫,仿佛在说什么。

- 出示:当()的时候,母鸡(),好像在说:“()”。

- 第五节:

- (1)指导读好母鸡警戒的句子

- (2)总结:事关孩子的安危,鸡妈妈始终保持警惕,真是一位负责的妈妈呀。

- 第六节1:

- (1)理解"紧叫"、"教"

- (2)总结:为了自己的孩子,母鸡可以不辞辛劳,可以忍饥挨饿,我们体会到鸡妈妈真是——慈爱、辛苦。

- 第六节2:

- (1)引读:第2节最后一句

- (2)总结:读到这里,你想说鸡妈妈真是——勇敢呀!

- 第八节:

- (1)出示:顶尖锐、顶凄惨(读好)

- (2)总结:你们看,即便在晚上,鸡妈妈也始终保持警惕,连睡觉也不踏实,多么——辛苦,多么——负责。

5. 小结:我们一起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展开合理想像,读懂了母鸡叫声的含义,原来,母鸡总是由前院咕咕到后院,再由后院咕咕到前院,这咕咕的叫声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难怪作者后来会说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四、升华主题,感悟"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个英雄"

1. 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 齐读句子。

- 理解英雄:为了孩子,母亲可以挺身而出;可以;可以;可以。(忍饥挨饿、任劳任怨、奋不顾身)所以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 感情朗读

4. 难怪老舍最后写道: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 从不敢这个词中,你还体会到老舍对母鸡的什么情感?(敬重、佩服、赞美)

5. 齐读句子。

小学语文课文《母鸡》教学设计3

一、教材解读: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初步了解《母鸡》一文先抑后扬的写作特点。

三、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同学们见过母鸡吗?说说你印象中的母鸡是什么样的。

2、是啊,/它是那么其貌不扬,谈不上美丽,更谈不上高雅,很少有人喜欢它,但在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眼里,它却有着值得尊敬的一面。想不想读读这篇文章?

二、自学感悟,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先后有怎样的变化?

2、交流,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3、根据这条线索,给课文分成两部分,怎么分?

三、聚焦“讨厌”

1、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请大家轻声读课文1-3小节,哪些地方你和老舍先生有同样的感受,做个记号,然后有感情地多读几次。

2、交流:课文中哪些语句使你产生了共鸣,让你也觉得母鸡很讨厌,请你用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四、感悟“可敬”

1、你看,就是这样一只嘎嘎乱叫,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又拼命炫耀的母鸡,作者对它的感情却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由“一向讨厌”转变为“不敢再讨厌”,这是为什么?快速默读4—10小节,找出能概括回答这个问题的一段话。

2、交流,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article/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指名读

(2)在这里,作者用了哪些词来形容母鸡?(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