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学期的末尾,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理解、掌握一年级这学期的数学知识,在组织总复习时,我是这样考虑的: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
如在复习方位与图形时,可以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学了哪些立体图形以及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这样,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就需要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
2、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复习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如在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我除了适当地安排一些算式的计算练习外,也设计了一些小游戏的活动,像“找朋友”“开火车”等活动,都是学生比较喜爱的活动,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达到复习的效果。
3、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以往的复习课,基本上以单调的训练为主,在设计时我改变了以往的形式,以游戏贯穿全课,把所学的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一个综合的活动中。如站队时的前后位置,图形的分类、口算等,学生一边玩,一边回顾,一边应用,增强了趣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作,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认识也会随之提高。
4、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学前教育、生活积累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学习理解的差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个*的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特别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如在复习计算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多安排一些练习题。一般的学生要保证基本要求做一些基本形式的练习,而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的练习。这种课堂分层次的练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有针对*地辅导,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都有所提高。
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2
为了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有更牢固的掌握,并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 数与量:
深入理解计数单位“百”和“千”,掌握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熟练掌握万以内数位顺序,能准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比较大小,并认识近似数。
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 数的运算:
能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以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掌握几百几十的加减计算方法,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清楚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并能在解决问题中正确使用。
3. 图形与几何:
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统计与概率: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能用简单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分析。
5. 解决问题:
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 学习习惯: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复习内容
复习内容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
三、学生情况分析
四、复习重点、难点
本次复习的重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具体复习安排
1. 表内除法:
通过具体情境复习除法的含义,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在何种情况下使用除法解决问题。
借助乘法表对表内除法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练习形式多样化,确保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 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引导学生回顾万以内数的知识点,并进行针对*复习。
通过直观的教具或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读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
结合具体例子讲解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
在复习加减法时,引导学生 verbalize 算法,并强调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
训练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通过实际*作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对克和千克的量感,并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4. 解决问题和统计: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复习统计时,注重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图表以及分析数据。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六、复习阶段提优补差的措施
1. 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2. 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进行 peer learning。
3.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
4.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5. 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问题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6. 复习时精讲精练,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练习和思考。
7. 重点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距。
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授的是二年级(1)班和(2)班,共有94名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学习自觉*较差的学生较多;
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佳,缺乏学习的积极*;
不能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少数学生基础较差,口算速度慢,笔算准确率不高;
需要加强学生*审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存在读不懂题目的情况。
二、复习目标:
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掌握除法算式的构成及其与乘法的关系;熟练使用乘法口诀求商。
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意义,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发现和解决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掌握小括号的运用。
辨认锐角、钝角,并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对简单图形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平移。
深化对“百”和“千”的理解和掌握,了解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位数顺序,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比较它们的大小,能用符号和文字描述它们的大小;理解万以内的近似数。
能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口算整百和整千数的加减法,能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理解和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理解统计的意义,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能使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了解条形统计图和简单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分析。
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养成认真、整洁书写的良好习惯,通过实际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初步形成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复习重点: 通过复习和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10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口算、估算)。
四、复习难点:
进一步明确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运用适当的重量单位。
通过复习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指导学生如何处理看图用数学的问题。
结合实际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
五、复习内容: 包括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找规律(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