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母系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平和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图象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
仰韶型和马家窑型的彩陶纹样,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那各种形态的鱼,那奔驰的狗,那爬行的蜥蜴,那拙笨的鸟和蛙,特别是那陶盆里的人面含鱼的形象,它们虽明显具有巫术礼仪的图腾*质,其具体含义已不可知,但从这些形象本身所直接传达出来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却可以清晰地使人感到:这里还没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动、活泼、纯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仰韶半坡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尤以鱼纹最普遍,有十余种。据闻一多《说鱼》,鱼在*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但闻一多最早也只说到《诗经》《周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它进一步追溯到这些仰韶彩陶呢?像仰韶期半坡彩陶屡见的多种鱼纹和含鱼人面,它们的巫术礼仪含义是否就在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
社会在发展,陶器造型和纹样也在继续变化。和全世界各民族完全一致,占居新时器时代陶器纹饰走廊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水纹、漩涡纹、三角形、锯齿纹种种。
其实,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比较清晰地表明,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即是说,在后世看来似乎只是“美观”、“装饰”而并无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在当年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即具有严重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的。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纹样,在原始人们的感受却远不只是均衡对称的形式快感,而具有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巫术礼仪的图腾形象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案(符号),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并且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形象更多地布满器身,这种含义反而更加强了。可见,抽象几何纹饰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如前所说,这正是美和审美在对象和主体两方面的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便是积淀: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
7.下列关于“有意味的形式”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意味的形式”是一个经由再现到表现,再到事实,最后到符号化的积淀过程。
b.“有意味的形式”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以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居多,尤以鱼纹最普遍。
c.“有意味的形式”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
d.在“有意味的形式”中,原始的图腾含义逐渐消失,抽象的几何纹饰逐渐增多。
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系氏族社会氛围反照了仰韶彩陶纹样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
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明显包含了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
c.闻一多先生把鱼的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追溯到《诗经》《周易》。
d.仰韶彩陶身上的某些几何纹饰比动物形象更多,其原始图腾含义得到加强。
9.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母系氏族社会的巫术礼仪、原始图像及其把图像化符号形象是相对和平安定的。
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多达十余中,鱼纹意味着先民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
c.由图腾形象抽象化而来的几何纹饰,一般包含着形式,想象等观念内容。
d.新时期时代的仰韶彩陶上的动物形象呈现出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试题*:
7.【*】c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回原文比对,找出与原文的异同即可。
8.【*】a
【解析】 主客颠倒。
9.【*】a
【解析】a.见第一段。b.参看第三段的最后两问。c.形式是外在的,“包含着”的应为内在的东西,原文明确了“抽象形式中有内容”。d.“动物形象”概括不全。
《美的历程》的阅读题及*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炫耀*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这一整个历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所以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这种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这种种野蛮吞并战争的歌颂和夸扬。殷周青铜器也大多为此而制作,它们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而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在今天是如此之野蛮,在当时则有其历史的合理*。也正因如此,古代诸氏族的野蛮的神话传说,残暴的战争故事和艺术品,包括荷马的史诗、非洲的*……尽管非常粗野,甚至狞厉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的青铜饕餮也是这样。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沉没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崇高的美。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心。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这个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历史年代早成过去,但代表、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所欣赏、赞叹不绝,不正在于它们体现了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的本质?这如同给人以恐怖效果的希腊悲剧所渲染的命运感,由于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和力量而成为美的艺术一样。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特别是今天看来,这一特*更为明白。饕餮纹饰也是如此。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所以,远不是任何狰狞神秘都能成为美。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形象,尽管如何夸耀威吓恐惧,却徒然只显其空虚可笑而已。它们没有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
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也才愈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狞厉的美。在宗法制时期,它们并非审美观赏对象,而是诚惶诚恐顶礼供献的宗教礼器;在封建时代,也有因为害怕这种狞厉形象而销毁它们的史实。恰恰只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宗教观念已经淡薄,残酷凶狠已成陈迹的文明社会里,体现出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和命运的艺术,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才能成为真正的审美对象。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面关于饕餮形象在青铜器中盛行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借助饕餮形象来炫耀*和武功,铭记胜利,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种种野蛮吞并战争进行歌颂的夸扬。
b.借狞厉可畏的神秘力量来威吓、压制、践踏异氏族和部落,饕餮等狞厉形象就是威惧恐吓的符号。
c.饕餮形象既有积淀着历史力量的崇高的美,又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被人们欣赏、喜爱。
d.饕餮形象蕴涵某种宗教神秘力量,是原始崇拜的具有保护意义的神?的化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青铜器大多是作为祭祀的"礼器",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它的产生和古代战争密切相关。
b.饕餮形象的双重属*在于,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
c.古代的神话传说,战争故事和艺术品,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的原因之一是这些看起来粗野,甚至狞厉可怖的事物,在当时有其历史的合理*,能够体现出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
d.饕餮纹饰的崇高之美体现在它不仅代表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且也是人类祖先自身光荣与骄傲形象的化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铜艺术和希腊悲剧虽然都给人以恐怖效果,但是同时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和力量,都赋予人们美的感受。
b.由于早期宗法制的影响,饕餮形象又带有某种原始、天真的、拙朴的美,体现出一种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
c.后世的狰狞形象没有了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显得空虚可笑,缺乏美感。
d.只有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宗教观念已经淡薄,人们才能真正理解、欣赏、喜爱饕餮之美。
试题*:
1.c解析:饕餮形象在远古时代并不能被人们欣赏、喜爱,它的美学价值和意义在文明社会中才得以体现。
2.d解析:第一段中"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心。"表明饕餮与人类形象无关。
3.b解析:饕餮原始质朴的美是原始社会的特征,与宗法制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