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挥毫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以此悼念孔明先生。今吾虽不才,但借中考之机,愿以简陋文字,传扬先生之精神。
你是那翩翩白衣、驾鹤飞天的仙人吗?
你是那笑谈江山、且歌且行的书生吗?
你是那羽扇纶巾、剑眉星目的儒将吗?
抑或是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国丞相吗?
你狂笑数声,令周瑜气绝;你一曲琴音,让司马懿的十万大*扬尘而去;你一具假躯,吓得仲达不战而逃;你六出祁山,威名震彻寰宇!
诸葛亮啊,诸葛亮,你才冠三国、天纵奇才,无人能与你争锋!可惜,你所辅佐的刘禅,昏聩无能,纵观五千年历史,其昏庸程度也能位列前十。
你会取而代之,建立诸葛氏的天下吗?你当然不会,因为你是诸葛亮,你会班师回朝,诛杀奸佞,整肃朝纲,苦谏后主,最终挥洒心血,写下千古名篇《出师表》。从此,杜鹃啼血,苍鹰哀鸣,而你虽身非文人,此文却历经千年风雨,光芒不减,因为其中倾注了你一生的忠诚、心血和精神。宋代诗人陆游曾赞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如今,吾亦云:出师表文千古传,至今不觉不新鲜。
你的忠心天地可鉴,而奸佞之臣为何不坠入黄泉?
你在《出师表》中曾云:“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曾为这句话感动不已。倘若此生没有刘备,你本该成为那个“自我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隐士,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朝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晚观“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然而,后来我明白,这并非真正的你,你注定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你注定是政客,而非文人。正是因为有你,三国的历史才如此精彩纷呈;正是因为有你,才有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精神;正是因为有你,才有中华五千年来智慧与忠诚并重的信仰。孔明先生,国士无双,你当之无愧,千古《出师表》,文章更当之无愧!吾辈陋笔,妄敢造次,还望先生鉴谅。
诸葛亮*琴歇后语2
诸葛亮*琴歇后语
诸葛亮在人们心中是神一样的人物,巧用天时呼风唤雨。作为*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于一身的文人身边理应配一把琴与之身份相合,这把琴诸葛亮也有,并且因之衍生出一则歇后语,亲爱的朋友,你知道吗?
诸葛亮*琴——计上心来/故作镇静/外强中干/空城退敌皮笑肉不笑
诸葛亮焚香*琴——故弄玄虚
一、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生不如死
诸葛亮见魏延——见得离不得
诸葛亮用兵──虚虚实实
曹*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格也不相同。)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夸诸葛——自夸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孔明用计——神机妙算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鲁肃上了孔明船——尽办糊涂事
诸葛亮吊孝---假的
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摆八卦阵---内有奇文
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琴---临危不乱
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对降曹的议论---嗤之以鼻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丢了荷包---没有计了
诸葛亮借雕翎---少箭(见)
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虚
诸葛亮穿道袍---不是出家人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对魏延---见不得离不得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
孔明练琵琶---老生常*(谈)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二、读歇后语看诸葛亮其人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我们学了《草船借箭》之后,一定知道这个歇后语中的故事。其实,诸葛亮还做了很多家喻户晓的事情。今天,咱们就借歇后语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吧!
(一)诸葛亮焚香*琴──故弄玄虚
自马谡失了街亭之后,诸葛亮让关兴、张苞带3000兵马向武功山小路走,并告诉他们,遇魏兵不可大战;魏兵退了,便去阳平关。又叫张翼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道路。马岱、姜维做好埋伏,并通知南安、天水、安定平民撤回汉中。
当司马懿率15万大*朝西城拥来时,诸葛亮身边已无一员武将,只有2500兵在城中。于是诸葛亮下令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大开,用30个*上扮做百姓,洒扫街道。自己被上鹤毛大氅,戴了头巾,在城楼上焚香*琴。司马懿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琴,吓得赶紧命令大*向西北山路退去。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
(二)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m.lz13)
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他知道魏*要抢占街亭,马谡自告奋勇任先锋,王平是副将。临行前诸葛亮千叮万嘱,让马谡一定要当道扎营。可马谡不顾王*对执意守山,结果被司马截断了水源,围困在山上。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为了避免有更大的损失,退回汉中。事后,诸葛亮知道是马谡违反了他的
作战部署,尽管和马谡的感情很深,可为了严明*纪,他还是依法将马谡斩首。诸葛亮杀了马谡后,想起马谡与自己平时的情谊,心中十分难过,伤心地哭了。为此,他一直非常细心地照顾马谡的儿子。
(三)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话说诸葛亮三气周瑜之后,周瑜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既然生了周瑜,又何必要生诸葛亮呢?)而亡。孙权知道周瑜死后,非常伤心,并照周瑜遗书命鲁肃为都督,总领兵马。诸葛亮得知此事后,与赵云引五百*乘船去巴丘吊丧。途中,诸葛亮知周瑜灵柩已到柴桑,便率部前往。当诸葛亮一行来到柴桑后,周瑜部将想杀诸葛亮,但见赵云在其身旁便不敢下手。诸葛亮读了祭文后,伏地大哭,连鲁肃都很受感动。其实,诸葛亮并不是因为周瑜的死而伤心,他是哭给周瑜的部下看的,真正目的是消除东吴的敌意,维持孙刘联合。
*张飞穿针歇后语
*关公面前耍大*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诸葛亮的名言警句集锦3
导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诸葛亮的名言警句集锦,希望对你有帮助!
1、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2、天之*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3、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
4、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8、*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
9、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10、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
11、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展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12、外伤则内孤,上惑则下疑;疑则亲者不用,惑则视者失度;失度则乱谋,乱谋则国危,国危则不安。
1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4、非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15、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6、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17、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倦〕,可以至醉,无致於乱。
18、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19、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20、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21、臣身在外,无别调度,随时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来增加些微财产。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23、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24、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於美趣,何患於不济。志不强毅,意不慷慨,碌碌滞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窜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2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7、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28、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29、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三国·诸葛亮
30、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31、势利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3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3、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34、志当存高远。
35、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36、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佚名
37、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38、勿以身贵而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39、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三国·诸葛亮
40、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