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海伦。海伦九个月因失去视力、听力,陷入盲聋哑的黑暗。从此她的父母顺从她。宠爱她,养成了她任*、自私、喜欢计较、报复心强的个*。她六岁时父母为她请了个家庭教师——莎莉文,在老师的严格的教育下改变了恶习,老师用手画拼写法教她识字,用卡片教她拼写句子,后来她学会了盲人版课本,她努力学习,直到把课本都磨破了。她掌握了很多单词后又想说话,这对她来说必须经历无数痛苦和煎熬,才能学会。当猫狗叫时她去摸它们的喉咙,亲人唱歌时去摸脖子……一天她一只手卡在喉咙上,另一只手压住嘴唇,发出一些模糊的声音,后来终于会说话了。海伦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她勤奋好学,勇敢顽强,而我呢?是一个独生子,任*自私,商店里我喜欢的东西非得给我买,好吃的东西得先让着我,家庭作业没做好的地方我不愿修改,背书时不熟练的地方要求提醒,把学习当成任务。

中学、大学里幸亏莎莉文老师随堂陪她听课,老师讲解的东西她一字不落的记下了。莎莉文老师把每课文的疑难重点详细地写在她手上,其他的基础知识就靠她自己下功夫了。她以惊人的毅力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国的文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我真羡慕她。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残疾人演讲、募集资金,把人生毫无保留的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000字读后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人应该都知道她的不幸。在一般人眼里,如此不幸的人生,还会有什么收获呢?然而海伦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学,而且一生中写了14部着作。她还多方奔走,在全美建起了多家慈善机构,办成了一般健全人也不一定办得到的事。珍惜现实,才能拥有未来。这就是"珍惜"的价值所在,也是生活的辩证法。与海伦相比,我们许多人可能都会感到惭愧。因为我们虽然拥有比她健全的身体,却常常如她所说的那样,犯那种"有视觉却看得少"的错误。或为"已失去"的东西痛苦不堪,或为"得不到"的东西百般烦恼,却偏偏对实实在在"拥有"的东西不知珍惜,不懂得好好把握。

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而自我呢,有着良好的条件,却缺乏坚韧不拨的毅力。因此,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下面有一则故事,也说明了这点。两个成绩相当的秀才,赴京赶考,半夜赶路时,遇上丧队,与棺材擦肩而过,前者十分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而后者想:棺材棺材,有官又有财。于是后者考中了状元。而前者却榜上无名,这个故事更可以说明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高一读后感1000字2

暑假的一天,我在图书馆里选书,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名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书籍。书名犹如一块磁铁,将我的好奇心吸引了出来。

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本书会被命名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于是我翻开了第一页,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起来。随着书页的翻动,好奇转变成了感动,而后又化为感悟。

原来,这本书的作者名叫海伦凯勒,她是一位聋盲哑人,她的一生中仅有19个月的光明。因为一场大病导致她失明及失聪。在小海伦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安妮老师的到来使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在一次散步中,安妮老师教会了小海伦拼写“水”这个单词。小海伦仿佛找到了一把钥匙,开启了自己脑中知识的大门,从此变得热爱学习。之后的生活中,她就像一个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捡到了无数知识的贝壳。虽然有时浪花会奔涌而上,将她推倒,但海伦始终坚韧地爬起来。正是这些知识的贝壳和摔了无数次的跟头,让她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并最终毕业于哈佛大学。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关于海伦对景物的细致描写,让人很难相信这是由一个盲人所写。由此可见,她是用心去感受着一切。海伦曾经说过:“只有当你听不见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听觉的价值;只有当你看不见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重见天日的幸福。”正因如此,她对身边事物如此细心地“观察”。海伦听不见,也看不见,但她用手同样触摸出了一个在我们眼中看得到的世界,甚至比我们看到的更充实、更丰富多彩。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些感官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对于每天来往的城市早已司空见惯,从未停下来发现它的美。大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海伦虽然看不见,但她的手却是她发现美的眼睛。在书中,她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要看的是那些鼓励她生活下去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的热情、温柔而淘气的友谊给予了她莫大的慰藉。第二天,她想看黑夜变成白昼的自然景观,那光*令人变幻莫测,真是在这变换中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第三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海伦会像她之前的日常生活一样度过,体验那高耸雄伟的建筑物和忙碌的人群。就这样,海伦就会心满意足,因为她有了三天光明,那三天光明会深刻地印在她的脑海里。相反,海伦也向拥有光明的我们提出了问题:假如给我们三天黑暗会怎么样?闭上眼睛,四周都是黑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摔了个大跟头。这么多年了,海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那她要面临多大的危险与困难啊?这种感受我们又怎能体会呢?

我常常对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满抱怨,但在阅读这本书后,我不再抱怨了。海伦又聋又盲,却能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与她相比,我们又有何痛苦呢?因此,我们要向海伦学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并且要不屈不饶,克服困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读后感1000字3

受不了了!我一把扯下蒙在眼睛和耳朵上的厚布,蹲下身子一看,天哪,脚底出血了,罪魁祸首竟是我扔掉的东西——那是我最心爱的相框啊!心痛加上脚痛,不争气的眼泪一下子从眼眶里流了出来。妈妈听见我的哭声飞快地冲到我的房间,一把把我抱住了......

晚上,抚摩着脚上的伤痛,重又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高大亲切的形象一下立在眼前。经过今天白天短短几分钟的盲聋体验,拉近了我和她之间的距离,我对她产生了深深的亲切感和敬意。

海伦·凯勒的幼年是多么不幸,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以致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那种无边无际、永无尽头的黑暗、痛苦和绝望吞噬着她幼小心灵!看着书中幼年的海伦·凯勒那么天真,那么无助,不能表达,无法交流,我的心脏撕裂般地疼痛。我很容易就原谅了海伦·凯勒脾气暴躁、伤害自己也伤害家人的行为。

幸运的是,父母为她请来了沙利文老师。这是一个很有爱心和耐心,同时又具有聋哑教育技能的好老师。命运之门为海伦·凯勒轻轻地打开了一条缝。

海伦·凯勒是多么顽强,多么勇敢,又是那么热爱生活。在沙利文老师的爱的教育下,她如饥似渴地摸读盲文,夜以继日地练习发音,竭尽全力地与人交流。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里,我读到最多的字眼就是“爱”和“勇气”,我沉浸在她对美好事物的描述里,海伦·凯勒在自己的书里写道:“我要把别人眼睛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她对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热爱是那么强烈!虽然命运给了她87年无光无声的世界,她却拼尽全身的力气挤过命运之门的窄缝,上了大学,广交朋友,走遍全美国,撰写了个人传记,完成了自己奇异而充满魅力的一生。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还把爱广播人间,创建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为社会、为人类贡献一点力量。”你看,她的心里对自己的不幸没有一点点的怨言,想到的只是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这样的人才是大写的人、崇高的人,令人肃然起敬!

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一个虽然严重残障而心中满怀爱和勇气的女*,使我深深地震撼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