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型属于新授课,课时需要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反思)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
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该课作为新教材的开篇,是整个单元专题及*文明史的起点,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夏商周的*制度作为*古代早期*制度,为本单元即将学习的*主义*集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又具有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鉴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夏商与西周早期国家的产生和早期*制度,理解西周推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2)认识*早期*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案导学、分组讨论法、比较分析法、问题探究等方法了解并掌握夏商西周早期*制度的内容与影响。②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突破重难点,理解*早期*制度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了解*早期*文明,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体会*古人的*智慧,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⑵通过对宗法制等相关内容的学习,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加深对国情的认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为: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古代早期*制度的特点。
突破策略:设计层层递进、贴近学生现实的问题,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组讨论,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热情。
设计依据:以学案导学,学习目标明确,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是高一新生,通过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夏商西周三代的历史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这就为高中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但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多还处于感*认知阶段,高中新课程在内容编排上以专题形式进行,内容抽象,因此要达到教学目标还有一定难度。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说教法
1、在重点落实上采用:
①“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设疑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在难点突破上采用:
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
(二)说学法
课前:依托学案,预习教材,自主学习,掌握夏商与西周早期国家的产生和早期*制度。
课上:看多媒体,思考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克服重难点。
课下:做巩固练习,检测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及时查缺补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皇帝在太庙祭祖活动,各地修建的祠堂,清明节在祠堂举办祭祖活动的各种图片,结合幻灯片,出示问题:
1、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活动呢?(夏商周)
2、这些活动与历史上的哪些制度有关?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依据:利用多媒体展示,形象生动易调动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问题引导,能够引起共鸣,引起进一步的思考。
(二)问题引导,合作探究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在授课时我打乱的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了重新设计,共分三大步骤来进行。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代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以下问题都有多媒体出示。
探究一:通过学案预习,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基础知识,请列表归纳三个朝代的建立时间、人物及*制度?以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和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本节课也有了整体认识。
探究二:三个组,三个朝代,组内讨论各自的*制度,是如何管理国家?,并解释公共权力、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含义。讨论后,各组展示其成果。教师予以评价。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搜查史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探究二,使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探究三:通过探究二的学习,同学们明确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制度的内容和特点,随着历史的发展,纵观三朝*制度的演进,你能总结出*古代早期*制度的特点吗?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发展的继承*,为即将学习的*主义*集权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克服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巩固练习,知识运用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的遗产又该怎样划分?(*:小儿子)
(四)板书设计,小结知识
由学生自己动手,形式可多样化。
五、效果分析
本课教学主要体现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学案为依托,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联系现实,最终实现有效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更应该走进学生深入学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实效。
但其中有不足之处,希望评委多多指教。
《西湖》说课稿2
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磁带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彩鲜明的图画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二、朗读体验法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这一环节是对前一堂课学习的第一段的复习,让他们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于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边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齐读。
过渡: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同学们看图,通过优美的图片把同学们带入情境。然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读读课文,说说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建力去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接纳文本。因此,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使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体验。这样设计让学生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中,感悟语言文字,并受到它的熏陶。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要求:(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
圈出。
2.集体分析:
(1)指名答,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美美地读一读。
(5)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组织而又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它营造了一种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尽情地读书,尽情地说话,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图片,师配乐朗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
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你觉得哪句话特别美?
这一段的学习,我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悟、体验月光下西湖的美。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总结: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让学生说说最想说的一句话,既是对全文的归纳,又让学生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六、作业
把你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饼干商店》说课稿3
一、说教材、幼儿: 我设计的小班数学活动《饼干商店》,符合最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该活动精心选取了适合本班幼儿年龄和学习特点的内容,不仅面向全体幼儿,还注重个别差异,促进了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在内容选择上,考虑了数学知识的系统*,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智力发展水平,并注重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配合。
二、说教法: 我根据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知识的抽象*和严密逻辑*,选择了运用游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学习。
三、说活动目标: 制定活动目标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数学领域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了面向全体幼儿、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说活动准备: 在准备材料时,我充分利用了环境中的资源,选择了用过的饼干盒、奶盒、*棍杆等废旧物品作为教具,实现了就地取材的原则。同时,幼儿使用的小筐、图形片等材料也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进行了选择。在教具的使用中,我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逐步实现了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