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於财,*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锩祝?魅????嗄酥敢?镉胫荑ぃ?ひ嬷?淦嬉玻?煜嗲捉帷J彼锊咭艳埃?ㄉ凶∥猓?ひ蚣鏊嗖乓俗羰保?惫闱笃浔龋?猿晒σ担?豢闪钊ヒ病H?醇?啵?胗锷踉弥?V诒霭胀耍?嘁啻浅觯?硕酪?嗷梗?祥蕉砸?T弧八嗲粤现??菏也豢筛葱耍?懿俨豢勺涑?N???疲?┯卸ψ憬???怨厶煜轮?啤9婺H绱耍?嘧晕尴印:握*勘狈匠隙辔褚病R蚱涠辔瘢?顺?谱妫??チ醣恚?钩そ????荻?兄??缓蠼ê诺弁跻酝继煜拢?烁叩壑?狄病!比ㄒ婀笾刂??p>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耳,如将*,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迎*,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单*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甚切。羽**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
肃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16.对下面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3分)()
a.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拒:拒绝
b.曹*不可卒除卒:通“猝”,仓促
c.乘犊车,从吏卒从:使……跟随
d.目使之去目:用眼睛示意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3分)()
a.肃乃指一?镉胫荑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面对前来求取粮食的周瑜,鲁肃慷慨地把家中的两仓米送给他一仓。周瑜认为鲁肃是个奇才,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又把它介绍给孙权。
b.得知曹*来犯,孙权*众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设身处地地位他着想,劝他力排众议,早定大计,这与孙权的心意相合。
c.击败曹*后,孙权特地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鲁肃却自恃功大,认为迎接仪式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的身份以安车软轮迎接他。
d.周瑜病困,鲁肃领*。在于蜀*相拒时,鲁肃邀请关羽谈判。会面时,鲁肃责问关羽蜀*失信,最终刘备以湘水划界,两家于是罢*。
19.用“/”给文中划线句部分断句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20.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4分)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不足与图大事。(3分)
参考*:
16、a(拒:抵抗)
17、a(a副词,于是、就。b至、到;比。c介词,同“于”,到、在;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主谓之间。)
18、c(错在“鲁肃却恃功自大,认为迎接仪式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身份用安车软轮迎接他”。)
19、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20⑴周瑜趁机推荐鲁肃,说他才能可辅佐当世(或“当世君王”),应当广泛寻求鲁肃这类的人才,来成就功业,不要让他离开。(4分,“因”“时”“类”各1分,句意1分)
⑵刚才考察众人的议论,都是要妨害将*,不值得和他们谋议大事。(3分,“向”“图”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鲁肃字子敬,是临淮郡东城县人。家中富有钱财,生*乐于施舍。周瑜任居巢县令,带领几百人专程拜访问候鲁肃,并请求资助粮食。鲁肃家中有两大圆仓的米,各有三千斛,鲁肃便指着其中的一仓米说送给周瑜,周瑜愈加知道鲁肃是个奇才,于是就结为亲密好友。这时孙策已去世,孙权还住在吴县,周瑜就推荐鲁肃,说他才能可辅佐当世,应当广泛寻求鲁肃这类的人才,来成就功业,不要让他离开。孙权马上召见鲁肃,与他交谈后便非常喜爱他。众宾客结束谈话后退出,鲁肃也告辞离去,孙权就单独叫鲁肃回来,合坐一席对饮,(鲁肃)说:“鲁肃我私下推想,汉室不可能复兴,曹*不可能一下子被铲除。我替将*您谋划,只有尽取长江流域,并占为己有,然后称帝建号来谋取天下,这就是汉高帝一样的事业啊。”孙权更加敬重他。
适逢孙权得到曹*要东来的消息,和众将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曹*,而只有鲁肃没有说话。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的心意,握住他的手说:“您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考察众人的议论,完全是要妨害将*,不值得和他们谋议大事。现在只有像鲁肃我这样的人可以投降曹*罢了,而将*您却不行。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鲁肃我投降曹*,曹*会把鲁肃我送回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可能会做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乘坐牛车,带着吏卒,在士大夫们交游,逐级升迁还可能会做州郡长官。如果将*您投降曹*,想要在哪里安身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众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的主张,使我很失望;现在您阐明大计,正和我的心意相同,这是上天把您赐给我啊。”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鄱阳,鲁肃劝孙权赶快追召周瑜返回。随即任命周瑜掌管此事,让鲁肃做赞*校尉,帮助谋划策略。曹*大败撤退,鲁肃当即先返回吴郡,孙权隆重地邀请众位将领迎接鲁肃。鲁肃正要入殿阁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施礼,并对他说:“子敬,我为您扶鞍下马来迎接您,足以使您感到显赫荣耀了吧?”鲁肃快步赶上前说:“还不够。”众人听到这话,没有不感到惊愕的。大家就座后,鲁肃慢慢举起马鞭说道:“我希望将*您的威仪恩德遍于四海,统一九州,能够成就帝王大业,那时再用迎接贤士贵宾的软轮安车征召我,这才算显赫荣耀呢。”孙权拍掌欢笑。
周瑜染病,孙权旋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代替周瑜领*。关羽镇守荆州因为与鲁肃的*队邻近,双方屡生狐疑,彼此矛盾的情形愈发严重,而边界犬牙交错,为了边境土地的归属两方各执所见常闹得不愉快,而到头来鲁肃每每对关羽让步以保全两家的情谊。是时鲁肃屯*益阳与关羽对峙,鲁肃邀请关羽一同谈判,双方兵马各驻扎在会场百步之外,将领一级的高级武官俱单*赴会。会议上鲁肃责问关羽道:“过去我方好心地将土地借予你们,是因为贵*兵败远来无立锥之地的缘故。眼下既然贵方已占领益州,就该把土地归还我家。岂知不但寸土未还,就连我方退一步只要求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你们也不肯从命,……”话还没说完,坐中有一人插嘴道:“土地向来便是有德者居之,哪有专属一家的道理?”鲁肃听罢大声喝斥声*俱厉,关羽拿*起身道:“这是国家大事,这小子懂什么!”瞪了那人一眼,那人便乖乖地离开会场。后来刘备应许孙权,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尽数割与孙吴,而湘水以西则属刘备,两家于是罢*。
鲁肃死。孙权给他举办丧事,又亲自参加葬礼。孙权称帝,登上祭坛,回头对公卿大臣说:“从前鲁子敬曾说到我称帝这件事,他可以说是看明了天下的局势啊。”
《三国志》的阅读*及原文翻译2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以大将*掾为北*中侯。灵帝崩,代王?蔽?V荽淌贰J鞘鄙蕉??穑?硪嗪媳??逖簟T?踔?谀涎粢玻?胨锛岷洗樱???岜碇荩?辜峁ケ怼<嵛?魇杆?兴溃??埽?跛觳荒苁け怼@?唷⒐?崛氤ぐ玻???砦???艘员砦?蚰辖??⒕V菽粒?獬晌浜睿?俳凇L熳佣夹恚?硭淝彩构毕祝?槐庇朐?芟嘟帷V沃械唆粟杀恚?聿惶?t舜羌捕?耍?毡碇?馈U偶靡??刖V萁纾?ヰΤ牵??魇杆?兴馈>V莨偈艚院兀?碓唬骸凹靡郧罾矗?魅宋蘩瘢?劣诮环妫?朔悄烈猓?潦艿酰?皇芎匾病!笔谷四善渲冢?谖胖?玻?旆?印3ど程?卣畔叟驯恚?砦е???瓴幌隆O鄄∷溃?ど掣戳⑵渥逾??硭旃ゲ⑩?D鲜樟恪⒐穑?本莺捍ǎ?胤绞?Ю铮??资?嗤颉?p>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说表曰:“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将*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将*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不能御也。故为将*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表大将蒯越亦劝表。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嵩还,深陈太祖威德,说表遣子入质。表疑嵩反为太祖说,大怒,欲杀嵩。考杀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类也。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
(选自陈寿《三国志》有删改)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亦合兵*襄阳
*:*队
b.封成武侯,假节
假:给予
c.济以穷来,主人无礼
穷:困厄,走投无路
d.长享福祚,垂之后嗣
垂:流传
5.以下几组句子全都能体现刘表“狐疑”的一组是( )(3分)
①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
②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
③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
④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
⑤表疑嵩反为太祖说,大怒,欲杀嵩。
⑥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表在做荆州刺史时,趁山东兵起,带兵驻守襄阳,并击败袁孙联*。
b.治中邓羲进谏刘表,但刘表不听,邓羲辞官离他而去,一直到刘表死也不愿再在他手下做官。
c.韩嵩和刘先认为,由于刘表实力不济,为了长享福祚,垂之后嗣,不如归顺曹*。
d.刘表怀疑韩嵩反过来替曹*游说,要杀掉韩嵩。后来把韩嵩随从人员拷打至死也没得到韩嵩私通曹*的口供,知道韩嵩无他意,才停止。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坚为流矢所中死,*败,术遂不能胜表。
(2)故为将*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
参考*
4.a(驻扎)
5.b(①②是他的行为,而非“狐疑”③是说的张羲)
6.c(韩嵩和刘先认为归顺曹*的原因不是由于刘表的实力不济。)
7.(10分)(1)孙坚被飞箭射中身亡,*队溃败,袁术于是无力战胜刘表。(“流矢”流动箭头、飞箭,1分;“为……所”表被动,1分;“败”溃败,“遂”于是,1分;句子大意2分)
(2)因此我们为将*您考虑,您不如拿整个荆州归附曹公,这样曹公必然感激您。(“故”因此、所以,1分;“计”考虑、谋划,1分;“德”感激,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刘表字景升,是山阳高平的人,少年时就很有名,号称八俊之一。他身高八尺多,身材高大魁伟,相貌堂堂。凭着大将*随员的身份任北*中侯。灵帝驾崩后,接替王睿担任荆州刺史。当时,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刘表也带领荆州兵马驻守襄阳。袁术这时是南阳太守,他与长沙太守孙坚串通一气,想要偷袭夺取刘表的荆州。孙坚被飞箭射中身亡,*队溃败,袁术无力战胜刘表。李鹤、郭汜等董卓旧部率兵叛乱占据长安后,也想联合刘表作为援*,于是任命刘表为镇南将*、荆州牧,封成武侯,并授予符节。太祖曹*迎接献帝到许都,刘表虽然派出使节朝拜进贡献礼,但暗中仍与袁绍来往密切。治中邓羲向他进谏言,刘表没有听取,邓羲于是称病辞官归隐,一直到刘表死也不愿再出来。董卓部将张济率兵进入荆州地盘攻打穰城,张济被飞箭射中阵亡。荆州的官员们都高兴地互相祝贺,刘表却说:“张济是因为走投无路才到我们荆州来的,我们这些做主人的没能以礼相待,才到了了双方兵戎相见的地步,这不是我这个荆州牧的本意,我只接受大家祭吊,不能接受祝贺。”他派人去*收编张济的*队,张济的将士们闻知刘表这样说都很高兴,于是便都归附了刘表。长沙太守张羡背叛刘表,刘表包围了他,数年而没有攻克。张羡病死,部属们又拥立他的儿子张怿为长沙太守。刘表终于打败了张怿,兼并了长沙郡的土地。刘表向西南收取了零陵、桂阳等地,向北占据汉川,拥有土地方圆几千里,兵马几十万。
太祖曹*与袁绍正在官渡紧张对峙。袁绍派人请刘表出兵帮助自己,刘表答应了却不发兵,同样他也不帮助曹*,企图保存江汉之间的地盘,而观天下之变。从事中郎韩嵩和别驾刘先劝说刘表:“天下豪杰竞起,曹*与袁绍两雄对峙。重振社稷的重任,要由将*来承当。将*要是想成就一番事业,可乘眼下两雄相争之际,找机会建功立业;如果不愿意这样,也应该在两雄中选择贤明的人而依附他,将*拥有十万精兵强将,怎能在两雄相争中端坐而观望呢?再说看见贤者力量较弱不肯相救,答应下别人的事又不去做,日后曹、袁两方的怨恨都要集中到您身上,将*就不能够保持中立了。凭借曹公的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天下英才俊杰都归附于他,他的力量一定能战胜袁绍。等他打败袁绍回过头来出兵江汉,恐怕将*您是无法抵挡的。因此我们为将*您考虑,您不如拿整个荆州归附曹公,这样曹公必然感激您。您可以长期享受和平安定的富贵生活,地位传承给子孙后代,这实在是一个万全之策啊!”刘表手下的大将蒯越也劝说他。刘表拿不定主意,便派韩嵩到太祖曹*那里观察虚实。韩嵩返回荆州后,极力陈述曹*如何有威德,还劝说刘表把儿子刘琮送到许都去充当*,以示诚意。刘表反而怀疑韩嵩为曹*游说,大怒,想要杀掉韩嵩。又令人严刑拷打韩嵩的随从人员,直到把人打死,也没有得到韩嵩私通曹*的口供,知道韩嵩没有其他的意图,才停止。刘备投奔刘表,刘表对他厚礼相待,但并不予以信任和重用。刘表虽然外貌儒雅谦和,其内心却狭隘多猜疑,在许多事上都是这样。建安十三年,太祖曹*南征刘表,曹*未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
是仪传《三国志·吴书》阅读附*及原文翻译3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乃“民”字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召是仪,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告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告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见:受到,被
b.权怒,收嘉系狱系:关押,拘捕
c.权遂舍之,嘉亦得免舍:免罪,释放
d.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过:拜访,看望
6.下列句子中的“以”意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权尝责仪以不言事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王好战,请以战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本姓“氏”,因为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为“是”。
b.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是仪坚持正直回答讯问,最终刁嘉获释。
c.是仪作为王傅,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不经营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房子刚够自家居住。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是仪解释说不想干扰孙权。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3分)
(2)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3分)
(3)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4分)
参考*:
5.(3分)d(过:过失,过错)
6.(3分)b(表目的“来”;其余均为“用、拿”)
7.(3分)a(a他心中无百姓错,文中“民字无上”是目无尊上的意思。)
8.(1)(3分)太子非常尊敬他,做每件事之前都先征询是仪的意见,这样以后才实施。(敬、然后,句意各1分)
(2)(3分)孙权听说这些后,到是仪的家中去,要求看看饭菜,并且亲自品尝饭菜。(幸,舍,句意各1分)
(3)(4分)等到(是仪)卧病时留下遗嘱说,死后使用未漆过的棺木,用平常的衣服来装殓,务必采取简省节约(的办法)。(遗、状语后置句式、务、句意各1分)
是仪传《三国志?吴书》翻译
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他最初姓“氏”,起初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北海国*作事,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没有上面的部分,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了。
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管理机密文书,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是仪坚持推辞没有接受。
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大将曹休前来的计划。后来曹休受骗率*到达,被打得大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任偏将*,进入皇宫内掌管尚书职权。对外总领众官,兼管诉讼事务,孙权又叫他教众公子读书学习。
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并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尊敬他,做每件事之前都先征询是仪的意见,这样以后才实施。此后是仪进封都乡侯。后来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管理众官事务,仍旧兼任诉讼管理。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非常严厉,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回答说:“现在的*锯已架在我脖子上,我怎敢替刁嘉隐瞒,自取灭亡,落个不忠诚的死鬼呢?只是认为听到了刁嘉诽谤国家政事的话,就该有听到的原委详情。”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辞保持正直而不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鲁王傅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他的处世特点是为上司服务勤勉,与人交往态度恭敬厉。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的侍从回答说:“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节俭,必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其他人。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孙权听说之后,特地光临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饭,还亲自品尝,不禁感慨叹息,立即下令给他增添俸禄,扩大田产和住宅。是仪一再辞让,把受到的恩惠当作忧心的事。
是仪时时举荐人才,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为臣一直担心自己不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陛下的神思。”是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从未有任何过失。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哪里还用得着法律条令呢!”等到(是仪)卧病时留下遗嘱说,死后使用未漆过的棺木,用平常的衣服来装殓,务必采取简省节约(的办法)。他八十一岁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