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与资源分析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八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实践活动
本册安排了“节日广场”“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三个专题活动,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切近生活、形式多样的应用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方法:
1、创造情境,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三、学情分析:
我们班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家庭教育与辅导不大理想,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在校时间,学生初步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进度课时(见进度表)
五、教学评价方案(见评价手册)
1、自身素质提高
严格要求自己,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多学习、勤反思,努力讲好每一节课,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积极主动学习,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2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四班共有 34 名学生,其中男* 22 人,女* 12 人。他们学习认真,积极向上,成绩优异。他们也活泼好动,有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他们,培养勤奋好学的品质,养成专心、认真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新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与结构
本册教材涵盖以下内容:万以内加减法、一位数因数的乘法、一位数除数的除法、时、分、秒的概念、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三位数和四位数笔算加减法 是万以内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这一技能后,学生可类推应用于位数更多的加减法运算。
乘法和除法 是在学生掌握乘法表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教授一位数因数的乘法和一位数除数的除法。
混合运算 在巩固两步应用题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初步教授部分较简单的三步应用题运算顺序。
时间的测量 方面,本册教学重点建立学生时间观念,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几何图形 方面,在现有基础上,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继续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应用题 方面,在本册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并使学生掌握含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实践活动 方面,本册与前几册一样,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安排大量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动手*作,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此外,部分单元结尾处还专门安排了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和理解数学。
本册数学知识旨在增强能力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其目标包括:
初步培养抽象和概括能力
初步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
初步培养判断和推理能力
指导学生探索规律
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和敏捷*等品质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的:
1. 掌握加减法笔算规则,熟练计算三位数加减法,并会计算四位数加减法。掌握竖式计算简单连加式。培养检查和验算习惯,使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加法,用加法验算减法。
2. 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规则,并熟练笔算。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 10),以及相应的除法。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3. 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计算两步应用题。
4.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理解 1 时 = 60 分,1 分 = 60 秒。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5. 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方格纸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 进一步学会分步解答部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7.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三、四位数的笔算加减法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主要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基础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注重体现探索*学习过程,培养探索和创新意识。
结合教学内容,加强优化计算与能力培养。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开展直观教学。
多设计探索**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3
本册教材基本要求
1.能正确口算几十或几百几十除以几十(商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积在1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2.掌握出书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3.初步裂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挣却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式题,表达混合运算的步骤。
4.初步理解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能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5.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和整亿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
6.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并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7.认识计算器,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有趣的数学规律。
8.认识射线、直线,能区分射线、直线和线段。进一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9.经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能。
本班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的整体情况还不错。从基本知识的掌握上来看,学生对基本的知识问题能够较正确的解答,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还是很努力的,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看,孩子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平时的学习中,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作业能够认真、按时*的完成。不论是听课时看学生的课堂常规,还是课下看学生的课间活动,以及学生早、午到校的情况,都不难看出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一些后进的学生需要及时的辅导。
教学进度表
单元
教材内容
课时安排
周次
一
除法
期初复习(1)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2)
15课时
1
练习一(1)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一)(1)
练习二(1)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二)(2)
2
练习三(3)复习(2)单元练习(2)
3~4
二
角
角的认识和度量(3)角的分类和画角(2)
9课时
4~5
练习四(1)p25-27怎样滚得远(1)单元练习(2)
5~7
三
混和运算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2)
8课时
7~8
练习五(2)单元练习(2)
8
四
平行和相交
认识平行(1)认识垂直(1)
6课时
9
认识垂直(1)练习六(1)单元练习(2)
9~10
五
找规律
找规律(1)
4课时
10
找规律(1)单元练习(2)
10
六
观察物体
观察5~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的物体(1)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1)单元练习(1)
3课时
11
期中复习与练习
2课时
11
七
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1)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1)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2)练习七(1)
7课时
12
单元练习(2)
13
八
解决问题的策略
p64解决问题的策略(2)单元练习(1)
3课时
13
九
统计与可能*
统计(2)游戏规则的公平*(1)练习八(1)了解我们自己(1)
7课时
14
单元练习(2)
15
十
认数
认识整万数(1)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1)认识整亿数(1)
8课时
15
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近似数(2)练习九(1)单元练习(2)
16
十一
用计算器计算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1)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两步式题(1)练习十(1)一亿有多达(1)
6课时
17~18
单元练习(2)
十二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
5课时
18~19
期末复习与测试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