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内容。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包含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及其应用。比例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解比例和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涉及圆柱与圆锥的知识。通过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相关知识,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的基本方法,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讨论了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问题。通过简单的事例,学生了解到利用统计图表可能会得到不准确的信息,因此需要认真、客观、全面地分析统计数据。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同时,通过“数学广角”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和推理等活动,体验“抽屉原理”的过程,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还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或背景活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整理和复习单元则在完成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后,引导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整理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三、教学目标
理解负数的意义,并能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能够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并能判断量的比例关系,利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够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坐标系上绘图,并估计量的值。
能够看比例尺,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简单图形。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能够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从统计图表中准确提取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或简单预测;初步了解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抽屉原理”的探究,初步了解并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系统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增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以及整理和复习。
难点: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
五、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学有浓厚兴趣,基本功扎实,书写进步明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但班级内学生差异较大,后进生较多。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整体数学基础知识,本学期将注重抓后进生,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
六、教学措施
定期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尊重和关爱学生,因材施教。
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促进小组间交流,鼓励优生,帮助后进生。
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全面、公正、科学地评价学生。
认真落实作业辅导,及时记录作业情况,对问题学生进行提醒和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七、课时安排
60课时
八、教学进度
第1-4周:第一单元负数、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5-7周:第三单元比例
第8周:第四单元统计、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第9周:期中复习、质量检测
第10-12周:第六单元1.数与代数
第13-14周:第六单元2.空间与图形
第15周:第六单元3.统计与概率
第16周:第六单元4.综合应用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教学计划2
一、上学期工作回顾及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期末参加考试人数31人,及格率93。5%,平均分86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43,优生率61%。本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一)教学任务: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四个部分。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2、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4、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圆柱、圆锥,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习。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有效”课堂,通过*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3、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四、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一)第1周:一比例4
1、意义和*质4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2
3、比例的应用2
4、复习1
5、活动课2
6、单元检测2
(二)第2~5周:二圆柱和圆锥
1、圆柱
2、圆锥
3、复习
4、单元检测
(三)第7~9周:三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1、统计表2
2、统计图4
3、活动课1
4、复习1
5、单元检测2
(四)第10~11周:四总复习
(五)第12周至期末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我现任六年级5班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学生整体学习习惯比较好,多数同学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且效果较好。新的学期里,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喜欢数学,我还要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在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歌巢问题”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歌巢问题”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自主*、创造*”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留机械、重复、惩罚*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