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习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一、复习导入(可伴随悠扬的古筝旋律,轻轻的悠悠的,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读题)
2、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严谨认真……)(板书:不怕吃苦)
3、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二、交流读书体会。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从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
(出示: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讨论交流: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神像、蜘蛛网)
练习朗读。
继续展开想象:你还看到些什么?
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破败、荒凉、简陋。板书)
(学生朗读)
2、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a)“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
b)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前不见村,后不着店”,“隐隐约约”理解)
c)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时,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学生朗读)看到这一切,李时珍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句中无“就”字。学生辨析。“就”字说明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随遇而安。)
(二)第二段(从师徒谈论“苦”字看出)
1、师徒俩在什么时候谈论的?(板书:啃干粮)
2、可见,他们的条件是这样的艰苦:没有柴火,他们--捡树枝杂草;没有丰盛的晚餐,他们--烧开水,啃干粮。他们谈笑风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七自然段。学生朗读)
这种生活苦不苦?为何觉得不“苦”?
(“破庙”--“家里”的对比,看出现在的“苦”,“万民得福”--“吃点苦”的对比,看出李时珍--“以苦为乐”。)
因此,他是怎样和徒弟谈论“苦”字?(出示笑)李时珍是何等让人敬佩!怎样来读好这段话?
3、分角*表演朗读。(同桌互练,个别表演。)
(三)第三段
1、过渡:
“庞宪,趁着大好月*,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它们工作到什么时候?(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这时已是深夜,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从白天工作到深夜,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怎么不辛苦呢?(板书:连夜记)
2、虽然这么辛苦,师徒俩对工作采取什么态度呢?(出示第12自然段。朗读。)
(1)“鸡肠草……”这儿用了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鹅肠草,生嚼无涎……”
这儿又用了一个省略号,表达的意思和前面的相同吗?(不同,前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有点吃不准,于是疑惑、思考,这才叫庞宪拿来*包,找出“鸡肠草”和“鹅肠草”作比较。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下的并非到鹅肠草为止,下面还有很多其他的*材。)
(2)李时珍是怎样分辨“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放在嘴里咀嚼。)(李时珍的这样做将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好多植物是有毒*的,这样鉴别你们觉得值得吗?可见,李时珍对科学是那样的--严谨认真。(板书)
(3)亲自尝草*是很危险的,李时珍这样做就是为了--万民得福。我们怎样来读好这段话“(敬佩、赞扬)
学生练读,个别读,齐读。
三、总结课文。
(建议:最好截取一段有关他的电影片段播放或寻找专题介绍他的节目片段,伴上音乐,效果可能更好,可能难度有点大,但相信你!)
1、*医*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著作《本草纲目》(出示)。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写一些,再交流。)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四、作业。
1、搜集有关中*或中成*(包装盒或说明书),了解*效。
2、课外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或像李时珍一样的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2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李时珍夜宿古寺”,读了课题,你有收获吗?知道了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呀?
关于李时珍,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介绍介绍吗?
(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简介相关内容:《本草纲目》是一部*学宝典,在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前,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特别是对一些*物的正确使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造福老百姓,不畏艰辛,登高山,探陷谷,遍寻百草,甚至亲自试验。)
3、课文写的就是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的事情。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理解课题)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老师要来看看,谁预习的收获最大!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想一想,李时珍的哪些行动让你感动?指名简要说说。
三、理解词语:
1、你在读书时遇到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2、重点理解:出示词语:
a-察访行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请你读一读(学生个别读)
预习时,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说说你理解的方法。
从这几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李时珍的辛苦)
b-破败断垣残壁
这两个词语在课文哪一小节?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朗读第四小节,谈体会)反复读,抓住相关词句体会条件差和不怕苦。
c-金银花胭脂草*豆子鸡肠草鹅肠草
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草*有什么作用?找到相关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交流出示:呃逆涎滑无涎读一读词语,并结合句子理解。
生活中,我们常要接触一些重要,你能说出几味来吗?(学生自由交流)
中*是我国宝贵的遗产,课后我们还可以去了解!李时珍为了弄清这些草*的功效,编写《本草纲目》,27年间,日日夜夜奔波着!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认真观察课后生字表,看看哪些字比较难记?该怎么样来记住这些生字?
2、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动笔描红。
五、课外作业:
课后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搜集几种中草*的名称与用途
《李时珍夜宿古寺》评课稿范例3
前天去听了朱老师的一节课。她上的是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朱老师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来展开教学,一下子就抓住了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苦"字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课的一开始朱老师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朱老师从环境描写,人物言语及动作这三方面着手展开,条理清晰,而且这三个方面也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很有特*,而且每个环节都能抓住重点词,从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逐步读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受李时珍的可贵精神。还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有细腻的地方。
先是阅读环境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材中生活的"苦",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到处都是"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朱老师以读为主,让学生得到朗读训练。
然后是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并抓住"笑"字体会他的"苦中作乐"。这段教学中朱老师让学生分角*朗读,这种扮演角*可以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最后品读12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的严谨作风。抓住"端详""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词语体会李时珍作事的严谨。通过朱老师的补充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是真的为民造福。这个环节设计中,朱老师指导学生由关注文中细微的动作描写,进一步要求他们关注细节,哪怕是一个标点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可以看出朱老师对教材把握上也很严谨。
朱老师上课时的举止从容,语言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语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能够熟练地运用教具,*作投影仪,同时也能随着课文的理解即时板书。
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李时珍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