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社会转型,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扬弃,课程改革也是这样,教学方法的进步也是如此。新课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我想到了以往所推广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洋思教学法”:简单地概括为“先学后教,当堂练习,课后预习”。由原来的教师教为主,变为了学生自学为主,洋思教学模式又和其它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课前预习,即使课前预习得不是很充分,只要认真听课,也可以学好本节的内容,而洋思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让学生课前不仅是预习,而是课前学习,对一般的知识内容已经掌握,,对有难度的内容须思考,可以通过课堂的质疑环节来解决,因此,洋思经验要求学生学会自学,必须掌握自学的技巧。这一主体的变换,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其次是“魏书生教学法”:魏书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酷爱教育事业,潜心钻研,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现在先不谈魏书生的具体的*作过程,但就只看看魏书生的活动轨迹就可窥见一斑。魏书生即是校长,又是班主任,还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工作之繁忙由此可见。可魏书生又是名人,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及名校请他去讲学,如果他也用我们一些常规的教育模式去教学,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授课时间,那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教会了学生如何自学。我们一般的教师教学是让学生学会,而魏书生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会学,由学会到会学是一个质的飞跃。一个学生学会了当堂的知识,只说明他(她)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而学生一旦会学习,则终身受益,为以后的学习、成才打下了良好基础。
最后再来认真思考一下“成功教育模式”:‘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捷凑;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强调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在学习内部动力机制和成功心理方面,有长足的发展。
我们认真品味一下“洋思教育模式”、“魏书生教育模式”和“成功教育模式”,虽然和新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不完全一样,但主旨是一样的,它们的精髓部分都是让学生会学,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就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我们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受某些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课前基本不预习,等着老师讲课,有不少学生不会自学,甚至个别学生不会看书(课本),所以,要使新课程顺利实施,就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怎样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信息技术课程中自主*学习的培养2
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重要*在于应对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需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与传统的“读、写、算”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应当适应这一趋势,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自主的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这与自主*学习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即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信息加工的主体。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往往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度依赖教师的指导,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受到抑制。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强调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包括研究*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了有效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自主*学习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设定自主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教师不再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顾问。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布置任务如设置*作任务,要求学生在探索中学习WINDOWS的基本*作,从而让他们在实践中自主解决问题,并通过自我发现提升理解能力。
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参与情感: 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富有挑战*和实践*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和探索。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和学习动机,还能够促进他们在实践中的成长和学习效果的深化。
通过以上方法,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从而提升他们在信息化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初一优秀作文3
在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伤仲永》。
《伤仲永》讲述“神童”方仲永变成了“泯然众人矣”的方仲永。
方仲永为什么会“泯然众人矣”?是天赋不够?还是另有原因?作者王安石说了:“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矣。”仲永的天赋是惊人的,因为五岁的他“未尝识书具”居然能“忽啼求之”而且“并书诗四句”并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于是“邑人奇之”。认为他长大一定能做大官。于是纷纷巴结他的父亲。于是仲永在这个时候,天赋正在磨灭。所以“泯然众人矣”。
我们大多数人不像他一样,五岁就“书诗四句”,有人字就写的歪歪扭扭的可我们从写字到作文,从数1和2到解方程,从“one,two”到“first,second”都是老师教的,就是“受于人”,我们没有仲永“受之天”的智慧,他也没我们“受于人”的教育。可有些同学课堂上说话,搞小动作,甚至在课堂上打的不分上下。他们总把学习推到明天,课堂作业,用他们的话说,是“借鉴”一下。当他们步入社会,就痛心疾首地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别像我……”
究竟是谁毁了这颗“苗子”这全是方仲永的不是吗?不是。这一切是他的父亲一手造成的。他的父亲应该把他从到私塾里学习。不是“日扳仲永环谒邑人,不使学。”如果他的父亲让他去学习,仲永也许是太守,朝廷大臣,甚至是宰相。他的父亲就可以享受更多的荣华富贵了。只可惜他的父亲鼠目寸光,断送了仲永的的一生。
再把话题放到我们这个时代来。现在的父母基本知道知识的重要*。但有的父母目光短浅,因为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免费的,有的家长等到孩子初中毕业,就给孩子找工作。让孩子仅凭他的初中知识来武装头脑。身强力壮的去扛东西,体弱的则当保姆,在她父母的店里计帐……当父母和儿子都失业以后,每天都数落孩子:“你看xx都上大学了,还是白领……”可这些家长想过没有:孩子为什么失业?是知识不高。孩子为什么知识不高?是你们让孩子们仅凭他的初中知识就去打工!当儿女没了工作,你没不自己反省一下,反而将怒气撒在儿女身上。他们失去学业和工作的痛苦已经够深了,这一句句的话,是在伤口上撒盐啊!为什么你们不让他们完成学业呢?
方仲永的悲剧告诉我们:后天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