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作文课上,我读到了一篇《面包师与小女孩》的文章。这篇文章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我的文学书籍中那些让人心动的描述,然而读罢之后,我却不禁沉思,受益匪浅。
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饥荒肆虐的小镇上。镇上的面包师卡尔,尽管自己也并不富有,却为镇上最贫困的20个孩子提供面包,直到他们渡过难关。饥饿的孩子们总是抢着拿大面包吃,却从未向面包师表示过感谢。唯有一个名叫格雷奇的小女孩,总是等到别人都拿完后才拿起最后一块小面包,而且总是会亲吻面包师的手,表达感激之情,然后带回家分享给家人。面包师觉得格雷奇非常懂事。第二天,格雷奇再次得到了一块更小的面包,但回家后发现里面藏着一枚金币,母亲让她将其送回去。小女孩将金币送回时,面包师告诉她,这是对善良而又懂礼貌的女孩的奖励。
这个小女孩是多么知足啊!当其他人争抢面包时,她静静等待自己的份额。她知道,无论面包大小,只要有一块就足够了。她明白面包师为每一块小面包付出了多少心血和金币。她的满足感来源于能够将这份爱与家人分享。我仿佛看到了小女孩将这份爱传递给宠爱她的祖父母、养育她的父母,以及陪伴她成长的兄弟姐妹。虽然她只能吃到一口,但她知道,让爱她的家人们解除饥饿的感觉就已足够。
美国人富兰克林曾说:“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坐着是舒服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知足的人永远无法感受到幸福。我开始反思,什么是知足?知足即满足。而满足又意味着快乐,快乐则是幸福的源泉。我是否知足?是的,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爱我的亲人。我有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有关心我们的老师和亲密的朋友。我生活在和平的社会,过着幸福的生活。知足并非难事。
知足者常乐,懂得知足的人总是快乐的。让我们怀着知足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像小女孩格雷奇一样快乐地生活吧。
知足常乐2
当晚餐摆在桌上,妈妈所烹制的菜肴略显清淡,而我却钟情于浓厚的口味。这一分歧常常导致我与妈妈的争执,甚至有时我会摔筷离席,让整个家庭陷入尴尬的境地。然而,直到有一天,老师展示了《饥饿三十》的照片,那些骨瘦如柴的难民,他们眼中饥渴的表情传递出了无尽的苦难与贫困。我才意识到地球另一端的悲惨现实。在我享受着丰盛的食物时,却有人在为下一餐奔波;在我裹着暖暖的被子里时,却有人在为一处庇护所而苦苦寻觅;在我畅饮水时,却有人在奔走寻找一滴水的踪迹。这些感受让我明白了珍惜的真谛。也许,当我享用美味的蛋糕时,非洲的孩子只能咀嚼着用泥土烘烤的饼干,孤寂地蜷缩在角落。
发现生命的美好并不难,但却并非易事。在苍穹之下,连接着无边的大海;在百花盛开的树林中;在万紫千红的花丛里,都蕴藏着各自的芬芳。然而,最珍贵的,莫过于前人留下的典范。他们的生命如同花朵般洒满了芬芳,为后人铺就了一条芬芳之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馨香。
即便是残缺的人,也能以腼腆的姿态回应世界。上帝关上了一扇窗,必将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如果你能知足,也许生命的馨香已经悄然来到你的窗前。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3
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中描绘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反思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除夕之夜,大雪纷飞,人们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享受丰盛的晚餐。然而,小女孩却仍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她身穿单薄的破衣裳,小脚丫冻得又红又青,看起来又冷又饿。这让我感到一阵心*,深深希望能够为她带去温暖和关爱。
小女孩为了驱寒和填饱肚子,一次又一次地划亮火柴,幻想着温暖的火炉、美味的食物,以及和外祖母共度的幸福时光。每一次火柴灭去,幻想也随之消失,留下孤独和寂寞。这让我产生一种无助的感觉,渴望能够帮助她摆脱困境。
回想起自己拥有的幸福生活,我深感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相比之下,小女孩虽有父母,却缺乏温暖和关怀,甚至还要承受父亲的责罚。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包括家庭的温馨和父母的悉心呵护。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并决心要好好珍惜这段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有了父母的爱、老师的教导以及同学的关心,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这也让我更加明白,我们应该感恩身边的人和拥有的一切。
在茂名市九小四(2)班,我深受陈华飞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相信通过努力学习,我能够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同时也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