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写作时常面临一个问题,即不知如何使文章更加生动、充实且具体。通常情况下,文章可能显得干瘪,而且字数也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里介绍一种方法,即“扩句法”。同学们在平时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种技巧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进行训练,这对进行文学写作训练是非常有帮助的。具体而言,在写完一个句子后,可以思考这个句子“怎么样”。例如,如果你写了一个人,描述他“很伤心”,那么可以展开思考,他是如何伤心的,伤心到什么程度,伤心时做了什么等等。通过这样的思考,再次写出的句子就能够避免使用平淡无奇的词语,初步做到充实而具体。
在问过句子“怎么样”之后,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对句子进行扩充:
在词语前再加一个修饰词(尤其是动词及修饰词前):在词语前加上一个修饰词,尤其是在动词和修饰词前,整个句子会变得更加丰富。如果学生能够在添加修饰词的过程中注意修饰词的文采,整个句子就会变得具体而富有文采。比如,要写一个句子“我努力学习”,很多同学可能会写成“我非常努力学习”。此时可以问问“努力”到底是怎么努力的,然后给努力添加一个修饰词。可以从动作、心理等方面添加,这样多想之后,学生就可以写出诸如“我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努力学习”、“我为了能够让妈妈更加开心而更加努力学习了”等比较具体的句子。
在某个句子后添加解释语:即在一句话说完之后,思考一下是否能用一个具体的句子来解释这句话。这也是使句子更长、更生动的一种方法。比如,写“老师*格沉静”,可以在“沉静”后加上一个解释*的句子,解释老师到底是如何*格沉静的,这种沉静体现在什么行为上等。这样,一些同学可能就能写出诸如“老师*格沉静,除了上课之外,都不说什么话”、“老师*格沉静,在他带的三年当中,从没对一个学生凶过”等比较具体的句子。希望大家在写作文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两种扩句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充实且富有细节。
阅读让我更充实作文2
作为一名学生,在我们生活中,自然是“以书为本”,终日与书打交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然会有部分同学觉得厌倦了,但我却认为:阅读,让我更充实。
仔细一想,有哪一个伟人不是热衷于读书的呢?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受马克思思想的影响,骑着马还坊先驱的书;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曹禺洗澡时还读书;爱迪生经常通宵达旦的读书,困极了,就以书为枕,终于成为了“发明大王”……可见浓厚的阅读兴趣对一个人的影响多么大啊。
我们每天下晚自习后比较晚,可是我每天依然坚持带两本书回去,有时是做几道题,有时则是阅读,我常常一手拿书,一手拿笔,遇上自己认为有内涵的词语、句子或片段时,就用笔做上记号,然后抄到摘抄本上,每天坚持下来,我的摘抄本也越来越“饱”了,原来我站在书本面前,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尽情地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
学而不思则用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人与我们比起来,是有内涵得多的。“学”与“思”应该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只有在阅读时把自己置身于文中,使人与文相融合,才能学到学问,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读者”。这也是我在阅读中总结的。
每次去亲戚家做客,我都会带上一本书和一支笔,以便在路上读书。然而,每当这时,我都能听到周围有一起人小声嘀咕:“虚伪”“作样子”,我充耳不闻,以陶潜为榜样,每读一本书我都有很多体会与感受,但当我重新阅读时,又有新的心得,真可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书中,我结交了大量好友。读“先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我感受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已任的责任感;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仿佛置身于荒凉的大漠,随王维去前线慰问士兵;读“三打白骨精”,我体会到了孙悟空全心护师西行,却遭驱逐的无奈;读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年的鲁宾逊,我学到了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信念。
阅读就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深深地吸引着我,而我,就像海中的一叶扁舟,在书的海洋里航行。阅读,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觉得生活更充实了。
让作文语言更细腻写法3
学校里的许多老师常常提醒学生:“你的表达,这、这、这,还有这,语言太过粗糙了。”学生们虽然谦卑地听完,却往往对“细腻”这个词语摸不着头脑。今天,我们来深入了解,如何使作文的语言更为细腻。
首先,要明确何谓“细腻”。细腻可从两个角度理解:首先,通过精细描绘真实而生动的细节,使作文能真切地呈现所叙述的生活场景;其次,语言应当生动而优美,无论是从句式还是词汇的运用上,都应该展现出美感和韵律。因此,要使作文更为“细腻”,必须在细节描绘和语言优美两方面下功夫。
对于细节描绘,即通过详细描述人物在某一行为中的各种细节(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能够使作文所叙述的事件变得栩栩如生,仿佛读者置身其中。描写得越细腻,越能让读者沉浸其中。
然而,如果仅仅用通俗语言描写这些细节,便会显得平淡乏味。因此,接下来应该对描写的生活场景进行语言优化,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词汇的选择;二是运用文学技巧;三是改善句式结构。
在词汇选择上,积累一些生僻而优美的词语(短语),用以替代常见的表达方式。例如,用“莞尔一笑”、“笑纹在嘴角慢慢漾开”替代简单的“笑了”;再如,使用“睥睨”、“凝视”、“环顾”、“回眸”代替单一的“看”等。这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更多的词汇。
运用文学技巧方面,可以广泛应用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等,使文章更为优美。例如,“春天是笋儿的舞台,在这里笋儿成就了它生命的绿;大海是溪流的舞台,在这里溪流成就了大海的魂;贝是细砂的舞台,在这里细砂成就了珍珠的韵。”这种开头常常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但要注意修辞的使用应与文章内容和主题密切相关,避免空洞无物的情况。
此外,引用古诗词名句也是一种有效的文学技巧。直接使用或巧妙化用古诗句,可以使表达更富有文学气息。例如,“你可曾见过那‘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直接引用诗句可以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
在需要抒情时,通过适当使用景物来烘托和渲染心情,也是创造意境的好方法。即使只有一句“那一日,阳光是耀眼的金黄”,也足以给整篇文章带来温馨的氛围。
在优化句式方面,避免过于平淡的表达,可以有意识地调整句式的长短和组合。例如,排比句和长短句相搭配的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富有韵律感和音乐美。
总的来说,写作时应培养对事件中人物细节的刻画和延伸的意识。将细节描写充实,然后通过一定的文学技巧来优化描绘细节的语言。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逐步训练,作文的语言便能逐渐变得更加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