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午睡期间,我习惯于带一些纸张来制作教具。为了图省事,我常常将废纸随手扔在桌子下面,打算在孩子们醒来后清理。长此以往,无人提出异议,我也觉得无伤大雅。
然而,今日王香格的一句话,却让我醍醐灌顶:“老师,地上怎么乱七八糟的,看着不好看。”当孩子从被窝中探出头来,笑盈盈地向我如此说道时,我不禁面红耳赤。是啊,如果准备一个垃圾箱,不仅省去了收拾垃圾的环节,还能避免地上的“二次污染”。
我故意装作沉思地对她说:“那你可以帮老师想个办法吗?”孩子故作深沉地点了点头:“好吧!我会帮你想办法,但是要等我想到才告诉你!”说者有心,听者也有意。果不其然,当孩子走进教室时,她回头对我说:“老师,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就行了!”我真诚地答道:“谢谢你,王香格。老师以后一定会改掉这个坏习惯。”
反思:
当教师的惯有习惯根深蒂固时,往往很难改变。但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睛始终观察着我们的言行举止,纠正着我们的过失。同时,孩子也是最好的批评家,她们毫不留情地指出我们不愿承认的问题。当遇到这种情境时,我既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也为自己的知错能改而欣喜。
正如应彩云老师所言:“与孩子相处时,当我们不再处于强势地位,她们就会对你更加亲近,她们会觉得老师也是朋友——是有着相同需求的朋友。”的确,教师不必总以强者的形象示人。教师也会犯错,也会有不会做的事。此时,孩子们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充满自信,而老师也会成为她们心中的朋友。
因此,教师应当为孩子营造一个善于理解的班级氛围,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教师更应该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孩子找到亲近我们的理由。
让孩子自主管理2
(上海青浦区新青浦幼儿园,陈红)
在建构区,孩子们尽情展现着自己的创意和建构才能。他们打造的“主题公园”里有宽敞的停车场、形态各异的房屋、通长的桥梁,还有宽阔的高速公路……这个“主题公园”成了活动室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然而,最近连续几天,建构区都一片混乱。那些漂亮的“房屋”、“桥梁”、“高速公路”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形状的积木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那里。我曾严厉地告诫孩子们“不要破坏建构区”,他们当时都答应得很好,但第二天建构区依然一团糟。
当我静下心来仔细思考问题及对策时,脑海中浮现出不久前看到的一个小故事:某图书馆的书籍连日遭窃,聪明的馆长发布了一则通告,“无论是谁,只要发现窃书者并告知,将给予重奖”,结果,该图书馆再也没有发生过窃书事件。这位馆长将阅读者置于管理者的位置上,让他们共同来管理图书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自主管理建构区,让他们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换位思考,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从那时起,建构区井然有序,作品保存完好。
有了这一成功经验后,我陆续将“点心”、“午餐”、“盥洗”、“自由休闲”、“区域小组合作”等环节交给孩子们自己管理,放手让他们尝试,宽容他们在管理中犯的错误,支持他们有效的管理方式,形成了“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理想管理模式,促进了孩子们的自主发展。
让你的孩子敢于表现3
谦虚与自表现的平衡
相传,有一人欲购置橱柜,寻访一位声名显赫的*木匠并问道:“听说阁下的手艺超凡?”
*木匠谦逊地答道:“不敢当,与他人相比,我的技艺尚浅,难以登堂入室。”
此人不悦,转身向一位美国木匠求购。美国木匠夸夸其谈,向其大力兜售手艺。于是,那人便向美国木匠订购了橱柜。
数日后,那人路过*木匠的店,惊奇地发现其制作的橱柜远胜于美国木匠之作。他心生疑惑,不解*木匠为何自称手艺不精?
*文化的熏陶,造就了我们谦逊、内敛的民族*格。然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也需要培养勇于表现自我的能力,尤其是对于*格内向、胆怯的孩子。
培养自表现能力的途径
1. 扩大社交面
一般而言,怯于表现的孩子并非抗拒赞美或掌声,而是面对公众目光时感到不安。家长应有意地拓宽孩子的社交圈,让他们更多地与陌生人接触,逐渐缓解其不安情绪。
可带孩子与邻居闲聊、与同龄人玩耍、购物时请孩子帮忙结账、拜访同事和亲戚,甚至鼓励孩子一同出游,让其置身于陌生环境中。随着阅历的增长,孩子面对公众的目光时将更加从容淡定。
2. 挖掘并鼓励特长
孩子怯于表现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缺乏自信,担心无法获得认可。因此,找出孩子的特长并借此建立自信尤为重要。
通过唱歌、舞蹈、背诵、画画、模仿等形式,挖掘和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先为孩子创造机会在家人面前展示特长,给予热情鼓励,以此建立其信心。当孩子因赞赏而兴奋不已时,家长可趁机说道:“宝宝唱得这么好,小朋友们肯定喜欢听!”“邻居都以为我们家养了一只小百灵鸟呢,下次唱给大家听吧!”即使孩子未能立刻接受提议,也会对其留下适应的印象。
3. 创造表演机会
得到家长的肯定后,若再辅以外人的广泛认可,孩子的自信心将得到极大强化。带孩子走出家门,鼓励他们在公众面前勇敢表现自我。起初,孩子可能有所反复,家长应做好心理准备。
不妨从小范围的环境入手,例如亲友聚会。面对熟悉的场景和人群,孩子会更加放松。家长可适时轻声对孩子说:“今天是外婆的生日,如果你唱首歌祝贺她,她一定特别开心。”甚至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如果今天宝宝为大家唱一首歌,商店里的毛毛熊也会愿意来我们家和你学唱歌哦!”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家长的建议不宜过于张扬,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可以轻描淡写地说出,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如果孩子仍旧拒绝,家长切勿施加压力,而是退一步表示:“今天可能还没有准备好,下次准备好了再唱吧。”同时,也可以给孩子一个微笑或拥抱,或通过其他方式肯定其表现:“今天在场的小朋友中,宝宝吃得最好看哦!”
保持耐心与关怀
在这个过程中,最忌讳的是缺乏耐心。当其他孩子在舞台上光彩照人时,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躲在一旁,难免心生失望,甚至脱口而出责备的话语。
殊不知,这样的反应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消磨其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当孩子在与自我作斗争时,家长的鼓励犹如一股暖流,不断推动其进步。
当孩子通过表现自我获得赞赏,体验到被肯定的喜悦时,其自信心将逐渐增强。而自信心的提升,又会反过来促进孩子勇于表现。或许孩子无法像外向、开朗的孩子那样天生乐于表现,但只要他们能学会勇敢地展现自我,便已把握住了机会,迈向了积极进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