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是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参考或借鉴。你对参考文献的了解如何?而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又是怎样的呢?

⑴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由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该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但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参考文献书写的格式

⑵ 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如下: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如果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在正文中使用同一序号标示。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并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确保与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需要准确无误。

⑶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 汇编G; 古籍O; 技术标准S;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 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 档案B; 录音带A; 图表Q; 唱片L; 产品样本X; 录相带V; 会议录C; 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 手稿H; 微缩胶卷U; 幻灯片Z; 微缩平片F; 其他E。

知识扩展:参考文献国家标准

引言

1.1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所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

1.2 本标准专供著者与编者编纂文后参考文献使用,而不是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纂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2 名词、术语

2.1 文后参考文献:撰写或编辑论著时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2.2 识别题名:*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ISDS)认可的某种连续出版物唯一的名称。

3 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本标准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在五种著录格式中,凡是标注“供选择”字样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选择项目,其余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主要项目。可以按本标准第6章的规定或根据文献自身的特征取舍选择项目。

5 著录总则

5.1 著录用文字

5.1.1 文后参考文献原则上要求用文献本身的文字著录。

5.1.2 著录数字时,须保持文献上原有的形式。但对表示版次、期号、册次、页数、出版年等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版本用序数词缩写形式表示。

5.2 缩写著者、编者以及以姓名命名的出版者,其姓全部著录,名可以缩写为首字母。如用首字母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则宜用全名。出版项中附在出版地之后的州名、省名、国名等以及作为限定语的机关团体名称可照公认的方法缩写。期刊刊名的缩写应按照本标准附录CISO4-1984《文献工作--期刊刊名缩写的*规则》的规定执行。

最新参考文献书写技巧2

参考文献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用以参考或借鉴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内容。已经在文中引用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有标明,因此不再重复列出于文末的参考文献中。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如何撰写参考文献。

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可以通过在菜单栏中选择“* | 脚注和尾注”,在*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并点击“选项”按钮来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选择“文档结尾”。Word会在光标所在位置*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转到文档结尾相应编号处。请在该处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遵循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使用中括号将编号括起来。以Word 2007为例,在*尾注时,可先将光标移至需要*尾注的位置,然后点击“引用”下的小箭头,在*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自定义”,输入中括号及数字,再点击“*”,最后文档会自动跳转到本节或本文档末尾,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当文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该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时,可点击“* | 交叉引用”,选择“引用类型”为“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进行*。

然而,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但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情况都不符合要求。解决的方法如下: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因为格式不符合要求),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即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击“* | 书签”,并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将其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将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制作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将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择“* | 交叉引用”,选择“引用类型”为“书签”,然后*“参考文献文本”,这样就将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接着,选中刚刚*的文本,按照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使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然而,这还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在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被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虽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来避免打印最后几页,但还有另一种方法:隐藏尾注文本。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击“格式 | 字体”,将其改为“隐藏文字”。然后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 | 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会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隔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接着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 | 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出的对话框上点击“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中,将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并删除页码。最后,在“工具 | 选项”中,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方法是较为常用的做法。然而,作者需要了解,虽然投稿稿件可能是Word、PDF或WPS格式,但很多期刊使用方正排版系统进行排版,这两种排版系统不完全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过于担心。若作者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其实意义不大,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开题报告参考文献的格式3

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格式是怎样的呢?在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该齐全。关于文献中的作者要求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开题报告参考文献的格式,欢迎阅读!

一、封面、开题报告参考文献的格式、开题报告附录格式

二、目录

目录依次由开题报告的章、节、小节、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录内容应简明扼要。

"目录"二字(三号宋体,加黑)上空一行,下空二行为第一章等等。章、参考文献、附录均采用四号宋体,加黑,节、小节等小标题及所有页码均采用五号宋体。

章、节、小节的排列示例如下:

这里是第一章的名称……………………………………………1

1-1 这里是第一章第一节的名称………………………………………………1

1-1-1 这里是第一章第一节第一小节的名称…………………………………1

三、符号说明

开题报告中所用符号(包括缩写词等)都应说明其含义、单位(或量纲)。

在该页的开始,采用四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符号说明"四字。每个符号说明占1~2行,符号后面是破折号。含义与单位之间用逗号,最后是句号。每页排1~2列,如果2列排不开,则另取一页。

四、正文

正文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一般由标题、文字段落、图、表和公式五个部分构成。实事求是,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正文的编写格式如下。

标题

每章的标题采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章"下空二行为"节",采用四号宋体,加黑,居中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采用小四号宋体,加黑,左起打印。换行后,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文字段落。

图题采用中英文对照,中文在上,英文在下。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英文字体为五号 Times New Roman,并且第一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图题紧接图的下一行左起打印。图中的标注一律采用英文。被引用的图应在图题右上角用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序号。

图号按章顺序编号,例如,图3.2(英文为 Fig.3.2)即为第三章第二图。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如"图3.2.1"表示图3.2的第一个分图)居中标注在分图下一行,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不写英文)。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其中机械零件图按机械制图规格要求;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对于照片,如有必要,应在右下角给出放大标尺;试验结果曲线图应制成方框图。应将图尽可能置于某页的开始或结尾,并且在图之前的文字段落中有"如图x.x"的字样。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按内容或项目依序对齐竖排。表中只用长度相同、粗细适中的横线(居中),禁止使用竖线。

表按章顺序编号,如表5.4为第五章第四表。编号的后面空一格,居中打印表的简短确切的标题,并置于表的上方。在中文表标题和表之间,居中打印英文表标题,如"Table5.4xxxxxxxx"。中、英文标题分别采用五号楷体、Times New Roman。表内的缩写词和符号等,必须与文字段落中的一致。各符号的单位应尽可能标出。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等类似词,一律填入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处代表无此项内容。如果数据已绘成曲线图等,则可不再列表。应将表尽可能置于某页的开始或结尾,并且在表之前的文字段落中有"如表x.x"的字样。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在正文中另起一行打印。式的序号按章顺序编排,如(4.2)表示第四章的第二式,并标注在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果式必须转行,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五、参考文献

按正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在方括号内连续编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