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世界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他笔下的竹兰,时而清逸高洁,时而狂放不羁,每一笔每一枝,都蕴含着独一无二的灵*。
郑板桥时而调皮,宛如画中嫩竹叶,诙谐中透着才学,幽默里暗含机警。也正是这种特质,有关他的故事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带着数百年的文化底蕴,从那个时代流传至今。对于那些附庸风雅的暴发户,郑板桥不动声*地题上“竹苞堂”,意为“个个草包”;对于傲慢的富商和权贵,他挥笔妙讽,留下奇特的画作。这些不仅彰显了他的高洁傲岸,也使他显得格外可爱。
虽然智慧超群,郑板桥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扬州盐商求画不得,便以“狗肉计”相诱。闻到肉香,郑板桥来到抚琴老翁家中,只见院落雅致,琴音悠扬,仿佛天籁之音。以为遇到了知音,郑板桥挥毫泼墨,画作连绵。待盐商大摆宴席,邀请宾客欣赏时,他才发现自己上了当。若非这些烟火气的故事,郑板桥或许显得高高在上,脱离世俗,但有了这些传说,他就变得亲切,如邻家兄长般可亲。
郑板桥的“书画印三绝”,每一方面都表现出他的非凡技艺。他的竹子劲秀挺拔,兰花秀美妍丽,或与石相伴,或与兰相依,都散发着“空山新雨后”的自然气息,却无半点媚态,一如他的*格。他的诗作融情入景,从平凡中透出真理,如“和君胸次有幽兰,竹影相扶秀可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他的*随心所欲,尽显狂士风采,既有令人莞尔的“雷婆婆同日生”、“麻丫头针线”,也有记录他经历的“懒残”、“板桥”。这些*真实记录了他的一生。
时隔百年,每当想起郑板桥,总能勾起他留下的传说、名作、节气如竹、灵气如兰、傲气如石的形象。我常常心生遐想,如果早生几年,亲临拜访这位奇人该有多好。然时光无情,无法逆转,既无法追寻当年的郑板桥,那就努力让自己成为“郑板桥”。
走进历史的初中作文2
我们国家的历史,有汉唐时的大国雄风,也有晚清时的不堪回首,有治世之道,也有没落之痛…….走进我们的历史,我们会学到很多。
古时的商纣,残暴专横,杀人无数,却看不到前朝正是因为如此而亡国,不能从中汲取教训,依然滥用酷刑,杀尽忠良,终至亡国。
唐朝的唐太宗,没有被登上皇位的喜悦冲昏头脑,清醒的认识到隋朝灭亡的原因,认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重用屡屡使他难堪却懂得:“读史”的魏征,最后把国家治理得风调雨顺,百姓安生。
走进历史,也就是以史为鉴。
唐太宗执政时,当朝宰相上书说兵源不足,请求唐太宗将原本不能参*的十六岁男子检点入伍,用以扩充兵源,太宗应允,但谏丞魏征确拒不批准,还举出多个诸如“竭泽而渔”的史例,终于使太宗悔过,避免了一件大错误的产生。
吸取古人的教训,就可以做到不吃一堑而长一智,以历史的教训来规避自己的错误,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当年*成立之时,主动吸取俄国十月*成功的经验,把他们*的方法只稍稍改动,就一举成功,最后成为大陆执政党。
以史为鉴,把前人成功的经验总结道生活中来,多数情况下可以让我们直接获得成功,进而少走弯路。
但是,以史为鉴并不是拘泥于历史
晚清时候,一个叫荣禄的大官曾叫变法的康有为去训话,他说:祖宗之法是最不能变的,对戊戌变法全盘否定,后来又加以百般阻挠,终至变法失败;晚清的科举,成了败坏人才的机器;清朝*的骄傲自满,闭关锁国,最终是国家被瓜分……..
面对历史,千万不能全盘接受,应该认真分析——哪些可以用在当前,而哪些不可以,否则以老旧的事务应对新问题,就如生病用错*一样,后果不可想象。
所以,对我们的历史,我们既要从中吸取教训,也要从中得到经验,而又不能过分拘泥其中,不懂变通,历史,让我走进你吧!
故乡的石板桥-关于描写石板桥的初中作文1100字3
我的家乡位于浙江象山市,我自从四岁离开那儿来到青岛后,一直未曾回去过。然而,故乡的景象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在浙江的梅雨季节里,薄雾缭绕,深青*的小石屋、石板路和石板桥,仿佛是童年时光的一部分,时刻萦绕在我心头。
与北方雄伟壮观的桥梁相比,南方的小石桥虽然缺少雄浑的气势,但却更具亲切和温暖。它们或许平凡,却也因此更加可爱清新。在我十五年的成长过程中,穿过了无数的小桥,越过了无数的小河,但对故乡小石桥的眷恋却从未减退。
浙江的小河水虽不深,却清凉怡人。淤泥沾在裤腿上,往往难以清洗。因此,小桥虽不起眼,却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大的几十块青石组成的桥墩,还是小的一块横卧在浅浅的小河床上,都给人以自在舒适之感。
浙江的小雨几乎年年不断,清晨,撑着江南特有的罗纸伞,踏着潮湿的气息,穿过被小河浸泡过的桥梁,眺望远处竹林中升腾的烟云,河边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小花草,欢快地游戏于雨中的鱼儿,还有木底鞋踏在石板上发出的“嗒嗒”声,仿佛一幅江南水乡春日美景图。
南方的小石桥总是充满诗意,从外观结构便能看出建造者对美的追求。它们大多以青石板为建材,在天然的青石上加工而成,坚实美观,经久不衰。这些桥梁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竹林小溪相辉映,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中。
我小时候就深深沉醉于这种清雅之中。我的姥姥曾慈祥地摸着我的头,放了几毛钱在我的小兜里,用充满爱意的声音说:“去,买些你喜欢吃的东西吧!”我像一只欢快的小鸟,抱着已经失去质感的旧纸币,兴高采烈地穿过泥泞的小路,直奔小河对岸的炸豆腐店。然而,当我路过溪流上的小石桥时,却不禁放慢了脚步。一朵顽强生长在石板缝隙中的小花,柔美的姿态在坚硬的石板上展现出了别样的韵味,让我对美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
家乡的石桥不仅构成了江南秀丽风光的一部分,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江南文化紧密相连。因此,只有真正走过这些石板桥,才能充分体会到江南清新雅致的艺术魅力。
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到浙江游玩,不妨去感受一下水乡的小石桥,它会让你心灵得到净化,眼界得到开阔。这些美好的记忆,多年来,无论我身在何处,都深深铭刻在心底,永远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