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能力,并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了解。然而,一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习惯欠佳。加之时有班级纪律松懈、学风不浓等因素,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
二、本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本期教学旨在完成七年级下册各章节的教学任务,具体目标如下:
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关注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当前生活和学习有帮助,也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以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同时,教导学生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让他们初步了解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四、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如下:
第六章:自然环境(21课时)
第一节:(周次21)
第二节:人文环境(周次22)
第七章:日本(周次23)、东南亚(周次24)、印度(周次25)、俄罗斯(周次36-37)
段考复习及考试(周次57-59)
第八章:中东(周次210)、欧洲西部(周次21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周次212)、澳大利亚(周次213)
第九章:美国(周次214)、巴西(周次215)
第十章:极地地区(周次316-317)
期中考复习(周次317-318)
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论框架下,依托学校教导处的工作计划,强化课堂教学,结合我校“学导并举,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高效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知识,传递地理思想,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并培养其初步能力,最终引导学生从“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将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虽然在小学阶段学过《社会》课,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薄弱,综合分析能力差,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缺乏科学探究精神。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兴趣浓厚,求知欲强;而另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积极*低,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
四、教学措施
1.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合作的空间,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2.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深入挖掘课程资源,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帮助学生学习实用的地理知识。
3. 精讲精练,注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以及解题思路的讲解,避免面面俱到的讲解和过于冗长的内容,讲究教学方法与艺术,提高教学效率。训练题目精选且精炼,做到讲练结合,提升复习效果。
4. 重点抓热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重点专题复习应避免单纯的内容重复,应通过探究*和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提炼出深层次的问题,激活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
5. 注重常规教学,认真备课,进行集体备课,提高课堂讲授质量,注重练习的实效*,确保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
6. 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核心要义,利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7.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地理课备课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课件制作提供充分的素材支持。
8. 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依托教研组和教务处的指导,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9. 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0. 每次考试后,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仔细查找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初中七年级地理科下册教学计划范本3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理论的指引下,以我校“和、爱”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教务处工作计划为依据,全面贯彻“先学后教”教学理念,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有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同时,通过让学生学习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努力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从“懂得地理”走向“运用地理”。
二、基本情况:
七年级有四个教学班,共143名学生。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比较差,学习积极*和自觉*不太高,纪律*不强,上学期这四个班的地理期末考试平均成绩都在30分左右,相对而言一班和二班的成绩要比三班和四班的好一些,这将给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具体措施。
1、抓好地理课堂教学常规。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课一练,每月一考”。为了能发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加强学习训练,本学期的课内作业以“课堂提纲”为准,要求“每课一次,当堂提交”。
2、培养学习骨干,带动学习的积极*。本学期拟将组建“地理学习小组”,每班选出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纪律*较强的10名左右的学生,组成这个班的“地理学习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对他们加强辅导。然后以点带面让每1位小组成员负责指导3~4位同学的地理学习,进而带动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
3、加强学习地理的策略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尊定基础。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4、继续实施目标型的教学模式,每节课都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设计“填空式课堂提纲”,大胆采用“先学后教”方式让学生按提纲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才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加以指导。
5、大胆的鼓励他们学习,大胆地讨论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养成好的习惯。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课时与时间的安排。
第一周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2课时)
第二周第二节人文环境(2课时)
第三周第七章日本(2课时)
第四周复习第六、七章(2课时)
第五周复习及测试一(2课时)
第六周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2课时)
第七周第三节印度(2课时)
第八周第四节俄罗斯(2课时)
第九周第八章第一节中东(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欧洲西部(2课时)
第十一周期中复习及考试(2课时)
第十二周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课时)
第十三周第四节澳大利亚(2课时)
第十四周第九章第一节美国(2课时)
第十五周第二节巴西(2课时)
第十六周第十章极地地区(2课时)
第十七、*、十九期末复习及考试(2课时)。